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3
-
30
點擊次數:
691
——彭慶濤在“全球祭孔聯盟·2017全球同祭孔籌備研討會”上的發言來源:中國孔子網 2017-07-18 7月13日上午,由中國孔子基金會主辦的“全球祭孔聯盟·2017全球同祭孔籌備研討會”在濟南隆重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廟代表、儒學專家、儒學機構代表、儒商代表、媒體代表等百余人齊聚泉城濟南,共同就全球祭孔聯盟主要活動及“2017全球同祭孔”具體事項等內容展開研討。籌備會上,文博專家、2016年祭孔聯盟主會場總顧問彭慶濤先生被聘為全球祭孔聯盟顧問,并圍繞祭孔的相關內容作出了主題發言。文博專家彭慶濤今天上午,聽了幾位專家的意見,對于全球祭孔聯盟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在這里,我想講三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個層面,我想從儒學發展的規律來揭示新時代國學發展的趨勢。這些年,我一直在探索關于儒學的發展規律,總體上看,儒學發展過程中,當沒有外界壓力的時候,自身發展就會分出不同的流派,自身跟自身相互辯論,向前發展。當遇到外來沖擊,特別是遭遇大的沖擊時,會如何發展?比如說,從孔子思想誕生開始,從諸子百家到秦始皇焚書坑儒,這一次沖擊過后,引發了兩漢經學的發展。東漢末年,佛教入侵,于是儒道合流,儒家在背后推著道家向前發展,引發玄學,從表象上看來,玄學好像是儒道合流,甚至有一些反儒學的因素,實際上,是儒在背后,道在前面,迅速的變成中國的宗教。為什么變成中國的宗教?針對佛教沖擊,儒學為了站穩自己的統治理論地位,推動道家形成宗教來應對佛教的蔓延,成功維護了自身的地位。接下來魏晉南北朝玄學興起、北方五胡亂華,少數民族文化入侵,加上佛教被官方呵護,等等多方面的沖擊,成為儒學遇到的第二次大的沖擊,然后引發了宋代理學的發展。再后來宋金元三家并起,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等等這些大的沖擊,一直到大清王朝,對于儒家的構成了第三次大的沖擊,然后引發明清新儒學。歷次的沖擊,帶來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