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學寫格律詩
彭慶濤
?
格律詩,也稱新體詩,重要是唐代形成的,以后逐漸嚴格起來,形成規范格律詩。
?
1.快速記住五言基礎格律
?
仄仄平平仄……①仄起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②平起入韻
平平平仄仄……③平起不入韻
仄仄仄平平……④仄起入韻
(快速記憶方法:先快速記住后兩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分別為句型③和④。句型④從最前面往最后移動一字為句型①;句型③從最前面往最后移動一字為句型②。)
?
(解釋:平聲為普通話的一二聲,仄聲為普通話的三四聲。韻是四言絕句第二四句尾音字的韻母聲。)
這是所有格律詩的基礎,任何詩句都不能脫離這個基礎格律。且構成格律詩的句型只有這四種基礎句型,七言律詩的句型也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
?
說明:1.每句的起首二字都是相同的,第一字和第三字往往可以放開,第二字和第四字、第五字都是固定不變的。2.第一字和第三字放開以后,單句里不可出現“孤平”,就是說任何一個單句不能只有一個平聲字,這是很嚴格的。如句型①仄仄平平仄,單獨把第三字改變就變成仄仄仄平仄,這就出現“孤平”,古代考試要打0分的。所以在句型①中,第一第三字放開是有前提的,要改第三字,第一字必須要改。在句型③中,第一和第三字只能放開任何一個字,但不能同時改變。這是五言律詩的基本要領。七言律詩因不可能出現“孤平”原則上不用考慮以上規則。
?
2.作對
格律詩的基本元素是字,由字按照平仄規范構成句。每兩句構成一個“對”。基礎格律的四個句型中,任何一個句型都可以作“對”的上句。
作對的規則:上句確定以后:1.見平對仄,見仄對平。(因第一字允許放開,因此以上句的第二字為準。)2.對句的最后一字一定是平聲,且一定要入韻。
例1:以句型②“平平仄仄平……平起入韻”為首句作對,按規則見平對仄,第一字為“仄”,最后一字為“平”,也就是仄起入韻的句型,就是句型④仄仄仄平平。
成對為: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例2:以句型③“平平平仄仄……平起不入韻”為首句作對,按規則見平對仄,第一字為“仄”,最后一字為“平”,也就是仄起入韻的句型,就是句型④仄仄仄平平。
成對為: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例3:以句型④“仄仄仄平平……仄起入韻”為首句作對,按規則見仄對平,第一字為“平”,最后一字為“平”,也就是平起入韻的句型,就是句型②平平仄仄平。
成對為: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
3、作黏
兩個對句黏合在一起,稱為黏。有了第一“對”之后,還要有第二“對”與之黏合,才能構成絕句。絕句的第三句也就是黏對的上句句型的選擇,是由第一對的下句決定的。規則為:以上對的下句為準,1.起首字見平黏平,見仄黏仄;2.黏對首句的最后一字一定是“仄”,可以入韻,但不能是平聲。
例1:延續前文的例1,上對為: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按照規則,以上對的下句“仄仄仄平平”為準,見仄黏仄,第二對上句起首字為“仄”,最后一字一定是“仄”,則選擇句型為“仄起不入韻”,也就是句型①仄仄平平仄……仄起不入韻。再與這個句型作“對”,得對: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這樣形成絕句: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
例2:以上文例3延續。其“對”為: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以下句“平平仄仄平”為準,見平黏平,首字為平,最后一字為仄,即句型③平平平仄仄,對句則為仄仄仄平平。得絕句: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
4.七言格律詩
在五言格律的基礎上,任何一句型在最前面加上兩字即可,見仄加兩個平;見平加兩個仄。基礎格律為:
平平仄仄平平仄……①平起不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②仄起入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仄起不入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④平起入韻
其他規則與五言律完全一致,第一第三第五字可以完全放開。
?
5.補充說明:
1.任何五言律詩的任何一句,都離不開這四個句型,每句中的第二字、第四字、第五字都是固定格式,任何一個句型都可以做格律詩的起首句,有了第一句,后面的句子按格律規則也都是固定的排列。
2.格律詩魏晉時期就開始出現,唐代中期以后規范形成,所以唐代中期以前有許多的詩詞不是很規范,還帶有古體詩痕跡,所以很多時候讀詩會有不規范的感覺,這個很正常。
3.古代沒有規范的普通話標準,許多詩人因方言原因發音與現代普通話有所不同,包括音調、讀音等都有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與普通話而論之。
4.古代語言分五聲,有輕聲音,許多我們現在讀作“仄”聲的字,古代可以按“平”聲應用,有些也做陰平,所以在讀古代格律詩的時候要有所了解。古代以仄能作平聲的字大約有700-800字,現代人讀古代格律詩往往會遇到很多這種情況而感覺茫然,也有因此而忽略自己對格律詩的學習和應用,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5.古代人寫詩,因方言讀音出現的與普通話讀音的偏差原因,使得我們都格律詩的時候感覺都不出韻味來,這就需要我們按一定的規律和規則來讀了,如: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格律為:(標定紅色的為允許放開的聲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分析:總的詩韻為“家”“花”的韻母“啊”,從應用格律來看,起首句用的是“仄起入韻”的格律,既然入韻,那么最后一字的平聲韻母就應該是“啊”,所以“斜”字不能讀xié,讀詩時要用“斜”字的普通話讀音聲母xi與整詩的韻á連讀作xiá(霞音)。
古代格律詩此種情況甚多,讀詩時需要多多留意。
如有偏頗,請大家批評指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