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吼哈》看王學仲先生的藝術思維
作者:彭慶濤
??????
拜師于王先生門下雖然時間不長,但與先生接識受益也已有十數年了。每觀先生之新作,無論是詩、書、畫、文,皆覺意境深遠,細讀之,有一種說不出的東西,似乎蘊含著某種哲理,又似乎內充著一股無形的力量,也似乎蘊蓄著那種文人的“士氣”、“稚謔”、“超形”和“機趣”。讀了先生所贈長篇小說《吼哈》頓覺那種說不出的東西豁然開朗了,原來先生有一種超常的藝術思維方式。而這種藝術思維是建立在純自然真理法則基礎之上,又集中國古代的哲學、宗教、詩文、書法等多種文化形態的滋育,體現著道法自然與超脫玩世等觀念;以個人的精神情懷作為內在的主宰,借助外在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使之徹幽察微,從而形成先生藝術創作的精神境界。
????《吼哈》(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小說故事情節曲折,語言幽默風趣,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從整部小說所表現的一種氣韻來看,當屬王先生青年時的作品,作為文學作品來看,較之先生后來的詩詞歌賦,顯得活潑幽默,節律明快,具有明顯的傳統小說的味道,既看不出任何的投機傾向.又不被古代傳統思想沉積下形成的那種豐厚的文化底蘊所覆蓋,而是以作者自身的情懷去觀察實實在在的社會,成功地塑造了吼哈、嘎嗒嘴等幾十個人物形象。如果沒有對所描述的社會人物的客觀理解和對當時社會歷史的感悟,是不可能創作成功的。作為藝術作品,《吼哈》所流露出的創作意向,是以一種積極入世的心態,以畫家線條的敏感與書法節奏的意蘊將勤勞、正直、樂于助人的嘎嗒嘴、聰慧、機敏、勇于爭斗的吼哈等人物躍然紙上,勾成一幅幅幌動著的連環畫,來打動讀者的心。
????如果從思維方式的層面上來看,《吼哈》的創作還沒有完全具備先生后來達到的那種藝術境界,縱觀先生的詩文書畫,其意蘊之深刻,哲理之充實,內力之飽滿,既有癡、怪、遷、狂的成分,又有學問、人品、個性、道德、精神之高度,這是《吼哈》還尚未達到的高度,至少還沒有明顯的能夠體現出這種精神境界。因之說,《吼哈》一書正是先生人生中思維方式從傳統思維向成功思維轉變的產物,也是超脫傳統思維的里程碑。從某種意義上說,《吼哈》一書的價值,絕不僅僅體現在文學藝術的層面里。而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作者思維方式的歷史性地超越!
????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方式是在中國二千多年自給自足自然經濟條件下形成的一種帶有普遍意義的農民思維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帶有明顯的自私性和虛偽性。這種思維方式的形成,有著它的歷史原因,首先,農民長期從事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戶與戶之間相互獨立,農民無論在政治上,經濟上和生產方式上都沒有相互聯合的機會,這樣就不可能產生代表農民自身利益的思想。其次,農民缺乏受教育的機會,經濟上只能維持艱難的生存,絕大多數的農民長期生活在溫飽線以下,缺乏接受教育的物質基礎。再其次是在農民沒有自己思想的前提下,統治者所推崇的儒家思想中具有重民思想即民本思想的成分,故而被農民自身所接受認可。儒家的“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論語·為政》)、孝梯、忠恕、仁義、誠言、禮讓、廉恥、中和等等一些封建思想內容也就深為中國廣大的農民所認同。這些本來是統治者對人民實行順民教育的內容,最后成為老百姓自覺遵守的道德規范。特別自西漢以后,由于神學目的論的廣布,農民受教化的最終結果,也只能是成為封建統治下的順民這一結果,又反過來抑制了代表農民階級利益思想的產生和發展。所以說,中國古代農民的行為準則,也包括其它被統治階層的行為準則,全都是封建統治階級意志的表現。長此以往,儒家思想便成為封建社會天經地義地信奉的圣經。統治階級成功地利用了儒家思想作為統治社會的精神支柱,當然,這里面也有儒家思想內在的必然性。這一結果,嚴重地制約了人們的思想發展,使中國封建社會長期迂回于朝代交替之中,始終擺脫不開封建思想的制約,致使近代中國淪為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的殖民地。在這樣一種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中國農民的思維方式,就必然會陷入一個虛偽的怪圈。使人們在自然本性與行為規范之間,以一種極其虛偽的形式來否定自然本性的一面?!逗鸸芬粫鴮Υ私衣兜氖欠浅I羁獭?/span>
????水煙袋出身于書香之家,可惜沒有詩才,他自慰地能夠在這個村莊上撐起小小的家產,路段包工使他虧損了不少上好的田地,他仍然自慰他吃一雞蛋分作兩餐是對的。他有了兩個小作坊,線香和粉坊,他平時有無窮的歡樂,也有無窮的憂慮,相加起來,他自己要高村民十等。(《吼哈》第32頁)
????他(吼哈)躡手躡腳地往桃樹下摸索,只聽得寧大娘的房里有談話聲,
他隔著窗紙抱著一種好奇的心情聽了聽,竟是張道士那種帶公鴨噪的說話聲:“誰說不想你,來這里要有個說的?!薄?。“哎喲,看你長指頭大爪的,來了就抓人家的兜肚,餓狼一般的兇……”吼哈預測到張道士趁黑還要回去,便趕快抽身離開。他還不能十分準確地理解張道士是一種什么行動,可聽到農村常有一種男女相好的說法,他想,這就是他們在相好,這種相好只是夫妻之外的另一種形式,而且是用一種不能公開的方式進行的?!拔也毁u地,天會掉下個節孝坊嗎?可憐我守了一輩子的寡呀,……我好命苦呀……”寧大娘鬧得水煙袋好不耐煩。(《吼哈》第161一一166頁)
????蠻子把毛驢從棗樹上解開,臭烘烘的氣味好像直沖他未,那是嘎嗒嘴衣褲中的和大腳沒毛從來沒有洗過的雙腳的,硬是把個蠻子熏跑了。“你不說是你買不起我的玉猴兒,還罵什么臭屎橛子,臭屎橛子能換出白玉來,你蠻子東村轉完西村轉,賺得到個玉猴來嗎?”嘎咯嘴輕蔑地看看著蠻子的背影說。他自認他是見過大世面的人,與抱犢崮孫美瑤大司令他們辦過交涉,如今身上又佩帶了玉猴子。嘎嗒嘴原來怕人看不起他是個扛活的窮人,自從到山里與馬子打了一回交道,自覺著還有佩玉的身份,理當在水煙袋和蠻子這些村子的上層人士中尋到一些尊敬,……。(《吼哈》第294頁)
????對于人們的這種思維方式的虛偽性,《吼哈》中描述的甚多,作者是帶著一種濃厚的鄉土感情對這種虛偽性進行了細微的描寫與層面上的諷刺。這說明作者自身已經對這種傳統思維方式有了深刻的認識和感悟。同時對于傳統思維方式的自私性給予了客觀上的肯定和理性上的批判。農民意識中的自私性是客觀的,是建立在自給自足自然經濟基礎之上的,它是決定傳統思維方式基本特征的本源因素。因此說,農民的革命性是建立在自私性基礎之上的,否定了農民的自私性也就從根本上否定了農民的革命性?!逗鸸芬粫允甲越K都在自私性、虛偽性、革命性的矛盾
對立統一的基礎上展開。這說明作者自身的思維方式已經跳出了那種狹隘的傳統思維圈子,正在往一個高層次上發展。能夠以一種濃郁的鄉土感情接近農民生活,同時又能夠站在一個較高的思維點上去觀察和理解人類社會,是《吼哈》創作成功的兩大基本要素。
????大凡歷史上的成功者,均有一個思維方式上的轉變過程,而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靠得是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覺悟和客觀上的理性理解。傳統思維方式對于事物的判別往往是以個人的感情傾向、主觀需求以及順民教育下簡單的“對”與“錯”來判別,用虛偽性去掩蓋自私性,用革命性來滿足自私性,用內心認同下的傳統道德倫理去匡正人們的表面行為。這樣就在思維和行為上,壓抑了人們的自然本性和人們基本情懷的萌發和表現。出于人們的感情需要,就在長期得不到文化教育的百姓之間,自我創造出一種低級趣味的鄉村娛樂方式,如《吼哈》里的“碾盤”文化。無論是“嘎嗒嘴”發布什么樣的“添枝加葉,甚至無中生有(《吼哈》第22頁)的新聞,還是“山噱的二小子”惡作劇的起哄“光板沒毛” ?(《吼哈》第54頁),都屬于這種“碾盤文化”的基本內容。在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下,這種碾盤文化對于人們的感情交流、思想勾通以及營造一種融洽的生活氣氛,也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了。作者以“碾盤曲”為標題描寫了這種“文化”的基本情態,為樹造人物個性起了一個很好鋪陳作用,同時也揭示出了傳統農民的感情需要和愚昧淳樸的思維特征。作者的這一描寫手法,首先出自作者對這些下層百姓的鄉土感情和思維上的同情,其次是作者對傳統思維方式的一種揭露和批判。在平和、諷趣、樸實的描述中,透著一種對世態的理性認識和高思維點下的吶喊和抗爭!給予讀者充足的啟迪和心靈上的震憾。
????傳統思維方式的形成是歷史的、客觀的。中國的老百姓就是在這種思維方式下出生、成長,又逐漸在個人的成長中形成這種思維方式。一個人從小生活在這樣一種傳統思想文化氛圍里,就必然會打上這種思維方式的烙印。而可悲的是這種傳統思維下的人們到死也不承認他們思維方式的弊端。父母死后“三年而不改其道,可為孝矣”(《論語》),正是這種機械的“孝”,阻隔了人們思維方式的超越,人們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無法發揮,使中國廣大的農民一代又一代地重復著祖輩的勞動模式和思維方式而不能解脫。當然這種思維方式的長期循環與封建統治者的順民教育有關。然而歷史上的成功者大都是從這種思維方式中解脫出來的??v觀王先生的少年和青年時代的成長歷程,對于王先生藝術思維的理解也許會更請楚一些。
????第一,先生出生在山東滕縣(今滕州)的農村,固然屬于農民的范圍,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即是傳統思維方式影響下的普通農村環境,在兒時成長的過程中置身于農民之中,在感性認識上,必然會接受和認同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少年時期的社會認識是一種純自然記憶地感性認識,盡管不能從理性上去進行深層次上的分析和理解,但少年童心與現實生活的碰撞感應是強烈的,對生活的觀察是入微和不自覺的。因此,現實生活對于少年時代的人們來說,其記憶是深刻細致的。思維的理解也許會更請楚一些。
????第一, 先生出生在山東滕縣(今滕州)的農村,固然屬于農民的范圍,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即是傳統思維方式影響下的普通農村環境,在兒時成長的過程中置身于農民之中,在感性認識上,必然會接受和認同廣大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少年時期的社會認識是一種純自然記憶地感性認識,盡管不能從理性上去進行深層次上的分析和理解,但少年童心與現實生活的碰撞感應是強烈的,對生活的觀察是入微和不自覺的。因此,現實生活對于少年時代的人們來說,其記憶是深刻細致的?!逗鸸分型跸壬鷮τ谀切┤藗兩顖鼍暗募毼⒚鑼懀^對是王先生的親眼所見甚至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如吼哈在村外地里燒地灶:
他先把白薯運到埋豆角的地方,并開始挖一個類似灶底的洞,一只手鏟洞,另一只手快速地掏土,直到一個灶的空腹形成。他又到白薯田里揀那些不易破碎的土塊、要細心地壘起這些土塊,稍一不慎,土塊又會瓦解,這必須有耐心,小吼哈偏是有急于壘成的心情,促使他構筑得極為精致,很決他就搭起了個小窯洞。他從路基上采下許多干柴,那大多是洋槐的枝杈,他折得一般長短,這時他才想起他還需要引火的紙捻子……小吼哈挺有條理地將火熄滅,鼻頭、眼窩、嘴唇,都像燒黑了似的。小吼哈要經營自己的小天地,琢磨他的創造,他把白薯一個個擺進去,上面覆蓋上一層黃豆角兒……他用一很洋槐棍子一下子就把那個穹窿狀的拱頂砸了個稀巴爛,土灶也被填平,他彎下小腰板往窯上培上厚厚一層新上,又在新土上撒上干土,偽裝一層雜草。 ?
一般來說,凡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差不多都享受過這種燒地灶悶芋頭的童年樂趣,作者在描述這一過程時竟然毫無或缺,必定是先生童年經歷過的事情,并且體會過這種樂趣。書中描寫的很多情節,都應是先生童年時代親眼見過的事情,并曾經深深地打動過先生的童心,才使得《吼哈》對許多的生活細節描述得活靈活現且充滿著鄉土感情。許多地方方言的運用自如,也都在證明著作者與農民生活的深入和融合。
????第二,先生的家庭出身并非一般意義上的農民家庭,而是生活在農村的一個世系的書香門第。先生從小學到中學全部是接受正規的傳統教育。其父履安公(王長祥,字履安)在羊莊磕井小學教書,先生六歲即隨父就讀于磕井小學。十歲初小畢業后,升學到縣城北關五三學校。1938年,抗戰烽火延及山東,時局戰亂,學校被迫停課。次年先生十四歲,就讀于縣城私立中學,十七歲中學畢業,考入北京京華美術學院國畫系。由此看來,王先生又不同于一般農民的成長過程,而是自幼就受到正規的教育,很自然地從農民圈子里走了出來,較早地具備了分析問題和理解問題的基本能力,這也就是說,在他的傳統思維方式還尚未完全成形之前,就已具備了認識和判別傳統思維方式的基本條件,這樣就使得他形成的自己的思維方式本身就有了解脫傳統思維方式的一面。
????第三,先生思維方式的形成自始自終深得書畫藝術的影響。先生從小生活在書香世家,深受家庭影響,自幼迷于書法,曾苦練《黃庭經》、又法二王,習顏摩柳,問碑訪經,在書法藝術的空間里遨游回蕩。書法能夠“達其性情,形其哀樂”,透過書法線條的形式,去呈現“人”的文化。因此,書法能夠幫助人理解自然與人類社會,書法藝術是一種形式單純而意蘊豐富的意象藝術,它是風雅、斯文、高潔的藝術。它運用線條的運動節奏,造型成“勢”,而表現出“骨力”;墨色的淋漓揮灑,則蓄積著“韻”,表現出“氣”,表現出書者情感的波動節律。個性的陰陽剛柔,人格的剛正邪佞、理象的追求寄托、知識的積淀理解,生活的進
退沉浮等,通過極富藝術表現力的線條,以深厚的功力和純熟的技巧表現出來,從而抒寫自己的思緒情懷。先生能夠以個人情懷作為內在主宰去道法自然、超脫玩世的基本哲理,即是對書法藝術的理解結晶。因此,可以肯定地說,先生少年及青年時代已對書法藝術有了較為深層次上的理解,所以他才能夠為學書法而到處求知,魯中南一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厚區域,以儒家文化為主,兼有釋道文化。先生青年時代曾專程到曲阜、泰山、濟寧、嶧山等地訪碑,這已標志著先生對書法藝術的刻意追求和深刻理解。這對于年青時代的先生來說,無疑對成功的思維方式的構筑起到了基礎性的作用。
????繪畫與書法藝術相關聯,先生少時深受其表兄苗君實的影響,曾隨其學畫蘭竹,并因黃書與其畫法天然一致、妙關畫理、與畫法暗合而獨衷黃書,習過《芥子園畫譜》、《古今名人畫稿》,拓過漢畫像石拓片,等等。這對于王先生后來形成的藝術思維都起了基礎性作用。
第四,對詩詞歌賦的理解,對于王先生的藝術思維的形成起到了基本的支稱作用。《王學仲評傳》一書(中國文聯出版社·張寒朗著·1999年版)記述先生少年時代有兩個小標題,一個是《兒歌一曲動心弦》,一個是《好學偏貪詞賦曲》,講述了先生少年學習詩詞歌賦的感人故事,不訪摘錄一段,以征其事。
由于迫切要求學寫詩詞,他更用心去反復吟詠品味《唐詩三百首》、 ???《千家詩》中的詩篇,父親又給他找來《稼軒詞》、還找來金代王文郁編
的《平水韻略》,清代戈載著的《詞林正韻》,萬樹寫的《詞律》,舒夢蘭 ?寫的《白香詞譜》,梁章鉅寫的《楹聯叢話》,李立翁的《對韻》,民初王
國維寫的《人間詞話》等書。對于這些看看新鮮、讀來有味的書,特別是看過的許多唐詩宋詞,還有“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的《對韻》,他都能流利背誦。通過父親的指教,他初步弄懂了平上去入四聲,背會了三十韻,記住了寫詩要遵守格律,定字數,定句數,講平仄,講對仗,押腳韻;也弄清了詞要依譜填寫,葉韻要講韻格,如平韻格、尺韻格、平仄韻轉換格、平仄韻錯落格。在那時,一到寒假,他就和父兄一齊(在)挖掘出的地窖里學習?!瓕W仲和參哥常在一張矮桌前一起誦詩文、背詩韻,研墨習書,臨池染翰。父親特別安排家人無事不得前去干擾,并天天布置功課,比如今天出題吟詩,明天出句聯對?!瓕W仲能在詩詞賦曲的習作方面打下根基,著實得力于嚴父與寄庵表兄。少年學仲能寫詩詞,擬對聯,天長日久,便名傳鄉里,被人譽為“詩童”。
????縱觀先生的詩詞歌賦,充滿了激情,表現出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人生哲理。也充分體現出先生那高超的藝術思維方式。其實,先生的思維方式早在少年時代就開始超越世俗了。早在先生縣城求學時期,就曾為富商秦勖齋的秦家新建花園題寫過楹聯“不愛錢原非易事,太要好亦是私心”,對于愛財好利附庸風雅的世俗商人給予戲謔,這正說明先生敢于沖破世俗觀念,并進而建立起一個起凡脫俗的大思維構架,《吼哈》一書,就標志著先生思維方式從世俗到覺醒的完成。
????《吼哈》一書中主人翁從聰明、機敏、勇于爭斗的少年吼哈,到遠走他鄉、賣唱為生、在饑餓線上掙扎抗爭、最終被罪惡的社會所吞噬的結局,亦體現出傳統農民的思維方式發展必然性的因果關系。吼哈作為一個普通農民思維方式下的特例,仍在實踐著通過事物的偶然性來實現事物發展的必然性這一真理。在先生的藝術創作成就里,如果按類別劃分的話,大致分為散文、詩詞、書法、繪畫、文藝理論等幾個門類,小說門類是近期才增添的。然而,如果按成果先后順序排列,《吼哈》是先生最早成功的。也就是說,小說作為一個門類成果,是王先生最先取得的。能夠代表先生藝術思維成形的作品亦應是《吼哈》。
????因此,《吼哈》一書留給我們了相當廣闊的研究空間,除了研究作為文學小說給人們的啟迪和藝術欣賞外,對于深入研究王學仲先生的藝術思維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筆者因能力有限,抑或不具評論先生的資格,謹以誠心拋磚引玉,以求黽學藝術研究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