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音?雅?韻——觀張仲亭先生書法展有感
?
??彭慶濤
?
???泉城的山,泉城的水,泉城的一草一木,都為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摯托著厚重的文化底蘊,而在漫長的歷史流程中沉淀出來的諸多的文人墨客又都給予濟南留下了諸多的翰墨瑰寶和藝文辭章,構成了濟南泉文化的基本構架。反過來,濟南的泉文化又感召著歷史上的文人雅士來泉城一睹風采,并留遺墨翰。二者相互依托、相互發展,從而將濟南孕育成了名人輩出的人杰之靈地。張仲亭先生的成就就是泉城這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打造和育就的結果。
作為書法家的張仲亭先生,仍然逃脫不了“書如心畫”的基本規律。書法作為一種意向藝術,通過點、線的連接,墨的濃、淡,結構的疏密等,展現的是氣、韻、神。但歸根結底,所能夠表現的是“人”的文化。書法家即是將人的文化通過書法的形式物化為藝術作品,所富含的是精神和感情,沒有思想感情的藝術品不能稱其為藝術,充其量只能稱之為工藝美術。也就是說,書法藝術與寫字的區別在于能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藝術的含量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感情性。從這個角度上講,中國書法真正走向成熟應該是魏晉時期,王羲之是中國書法成熟的標志。晉人通過書法進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在中國是一種首創。因此說,中國的“書圣”王羲之出現在晉時不是偶然的。張仲亭先生苦讀二王、苦學二王、又苦法二王,深得二王飄逸、雅靜、瀟灑的書風教義,更深得二王的藝術思維方式,這種對思維方式的覺悟表現是多方面的。
首先,張仲亭先生選擇小楷作為其藝術發展的主攻方向不是偶然的,這與他個人作風有著本質上的聯系,也許有人會說,他的小楷選擇是出于某個偶然的機會,而事實上,事物的必然性必須要通過事物的偶然性來實現,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張仲亭先生也仍然會通過某種偶然性來實現主攻小楷這種必然性的結果上。這是由張仲亭先生的人品作風和性格決定的。筆者結識仲亭先生已有二十年了,對他的人品和書法均知一二。正直而誠懇,認真而熱情,是仲亭先生的基本性格,表現在書法上,不求怪異,不追時風,而是扎扎實實法古人,數十載心無旁騖,根植傳統,下的是最苦的功夫,采取的是最傳統的藝術形式,堆筑的自然會是最傳統的根基。在諸多的書體中,“善為書者以真楷為難,而真楷又以小字為難”(宋歐陽修語)小楷俊秀、柔美、嚴謹、細膩,規范而散脫,不變而變,其技術含量非常高。而時下的速成書家們大都以“草能暢志,篆可疑神”為由對小楷避而遠之。仲亭先生因根植傳統而契不舍,因人品正而求規范,在書法上以止乎禮為外限而在筆墨里的表現確是發乎情,這不正是仲亭先生與小楷的緣份么?有人說,下苦功夫的人是笨思維的人,是不會走捷徑的人,而事實上,書法是沒有捷徑的,仲亭先生從不主張走“捷徑”,能夠意識到沒捷徑可走,實際上就是走了最大的捷徑了,在書法和學問上,能夠下最笨功夫的人一定是真正最聰明的人!
其次,仲亭先生以“二王”法入小楷,是一種藝術與感情貫通的成功實踐,二王之法陶性寫情,氣脈貫通,但主要表現在行書上,行書的出現,是“晉人風度”的物化結果,以書法進行感情交流,是晉人的藝術創造,更是書法作為藝術門類的成熟標志,隋唐時期,隨著中國南北朝的統一,書法也進行了南北融合的嘗試,唐初四家的楷書,即是以二王融入楷書的成功范例,歐陽旬和虞世南均取法二王,將二王寫情之意融入北碑,是唐楷成功的基礎,但因歐虞均為隋末學者,入唐后其思想感情未能徹底放開而使得其書法形成了瘦硬、藏鋒、堅刃為主要特點,也稱綿里藏針。褚遂良先法歐虞,悟其精髓,繼發二王,覺其精神,遂使唐楷放出光輝異彩。仲亭先生的嘗試則是以二王直入小楷,骨肉停勻,有虛有實,有偏有正,有主有次,收放得體,再加上仲亭先生不畏辛苦,廣臨眾帖,得歷代名帖之要,使其書“得樂毅之古貌,端樸直索黃庭之雅韻,秀實色于大令之十三行,亦見娟好,能洗落去俗,已大不易也”(歐陽中石語)山東省著名書法家魏啟后先生賦詩曰:“南帖北碑久不和,因時所限自編頗。張公自有平衡度(原文作“法”),心悟手摩未蹉跎”。得到書法大師們的認可,又得到平民百姓的喜愛,是張仲亭先生書法嘗試成功的基本標志,也是仲亭先生的基本愿望和基本目的。
再其次,張仲亭先生的小楷,實現了書法藝術動態美與靜態美的和協統一,同時也完成了書法藝術音樂美的體現。其靜態美的因素當源于傳統小楷的規范結體,靜雅、古樸的基本風格。而動態的因素則源于仲亭先生對二王書法的理解和覺悟,法古而不溺于古,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地反傳統,以二王的書法情懷去挑戰傳統小楷的嚴謹章法,使其結體遵章求變,靜中求動,氣脈貫通。楷為主體而行變其中,體現出以靜求穩、以動疏氣,以楷求法,以意敘情,婀娜多姿的新書風。在音樂美的體現上,則是以正宗傳統的小楷運筆為基本節奏,間或以行書的點線做為跳動音符,以其深厚的基本功底為依托把握行筆的節奏速度,使其前后韻律保持平穩且氣象一貫,給人以厚重莊嚴而又能幽雅清心的美感享受。
最后,張仲亭先生的書法成就,實現了書法藝術與區域文化的相互促進和有機結合。張仲亭先生的書法成就是濟南泉城文化育就的結果,或者說,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浸透著“泉”文化的影子,自幼愛書法,更愛泉水,泉得詩賦而為名,書得詩文而成作,作品內容與作者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時,便成為主題顯明的藝術作品。泉水可以滌蕩人的心靈,詩賦可以寄托人的情懷,書法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三者的有機結合,相得益彰,集藝術性、歷史性、文化性、文字性及觀賞性于一體,而這正是新時期文化發展的時代需要,由是說,張仲亭先生的書法作品展覽,不僅僅是一次書法成就的展現,而更大程度上,是對泉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