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時間:
2019
-
01
-
29
點擊次數:
教案設計:吳兆靈參考教材:山東省義務教育必修地方課程教科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泰山出版社) 環節1 誦讀詩歌,感悟林則徐的利國為民之情同學們好,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同學們首先跟著老師讀一首詩。我讀一句,同學們讀一句。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于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同學們對詩中比較熟悉或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句子?是否知道作者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首詩?茍利國家生死以(為,做,從事),豈因禍福避趨之。只要有利于國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為害怕災禍而逃避呢。此聯已成為百余年來廣為傳頌的名句,也是全詩的思想精華之所在,它表現了林則徐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誠無私的愛國情操。這首詩林則徐作于一八四二年八月,林則徐充軍去伊犁時,途經西安,口占一首留別家人。(林則徐還作自注:“宋真宗聞隱者楊樸能詩,召對,問:‘此來有人作詩送卿否?’對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上大笑,放還山。東坡赴詔獄,妻子送出門,皆哭,坡顧謂曰:‘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首詩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詩中表明了林則徐在禁煙抗英問題上,不顧個人安危的態度,即使遭革職充軍也絕無悔意。林則徐一生大起大落,曾多次受罰,甚至連降四級、五級,但無論怎樣,他始終以人民利益作為自己一生的責任。且不說虎門銷煙,單就充軍發配新疆一事,可見一斑。作為一個犯人,而且年老體弱,在充軍途中,遇上了開封段黃河決堤,他仍然義無反顧地沖到了前線,主持治水,并被皇帝特別批準推遲發配一年多。到達新疆后,他又帶領當地百姓開墾農田,三年內開墾農田三千七百多公頃。他還主持修建了一條長長的水渠,把天山上的雪水引下來灌溉土地,變荒地為良田,這條被老百姓稱為“林公渠”的水渠到今天還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