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時間: 2020 - 12 - 28
點擊次數:
世系傳承孔氏家族自始祖孔子后,經二世祖孔鯉,三世祖孔伋,至戰國時,已傳到第四代孔白。△三世祖孔伋像這時期戰爭紛繁,列國關系交錯,社會正處于大動蕩,大變革時代。在思想文化領域亦呈“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活躍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個學派最為著名。儒家雖為顯學之首,但不立于一尊地位。孔子的故鄉,被稱為“鄒魯之鄉”。“鄒”借為“陬”,孔子父所封邑。鄒魯之鄉是儒學的發祥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孔子后裔們,則秉承家學,恪守祖訓,詩禮傳家,通習儒術。漢代,孔子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受到了廣泛地尊崇。統治者在認識到孔子價值的同時,也認識到孔子后裔在幫助其統治中所起的作用。于是,孔子的后裔們不斷得到榮封、賜爵,并世代相襲,成為定列。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輝煌的王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燦爛,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座高峰。這一時期,帝王們,充分認識到尊孔的重要性,自然也都優禮孔氏后裔。唐朝滅亡,我國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又一次分裂。亂世中的孔子后裔,情況更為不妙,不但爵位難保,而且還遭受了空前的劫難。這一時期是孔族發展史上最黑暗,最悲慘的一段。宋朝是一個繁榮的王朝,宋太祖統一中國后,十分注意尊孔重道和提倡儒學。他的這一行動,為整個宋代,乃至金元時期的尊孔崇儒,奠定了個良好的開端。國家的尊孔政策,為孔子后裔們帶來了諸多好處,他們冠以“衍圣公”名號。從此以后,孔氏家族便成為我國封建社會后期聲勢煊赫的大家族了。四代孔白,字子上,通習兵書,又善兵法。齊威王兩召為相,不受。《孔叢子》記其曾在衛國,又記其“雜所習”,子思因此教育他“學必由圣”,“故夫子之教,始于詩書而終于禮樂,雜說不與焉”。年四十七卒,葬祖墓西北,子一:求。五代孔求,字子家,《家語》作“傲”。《史記·孔子世家》記為“子上生求,字子家,年四十五。”守儒道,有遁世之志。楚王召不赴。年四十五...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 - 12 - 26
點擊次數:
清代孔氏喪儀(下)摘 要:喪葬屬于兇禮范疇。在孔氏族人的觀念里,祭祀祖上是孔氏家規第一要務:“春秋祭祀,各隨土宜。必豐必潔,必誠必敬。此報本追遠之道,子孫所當知者。”那么,辦理好父母的喪事就成為衡量孔子后裔道德水平的首要標準。衍圣公府作為世襲家族,在喪葬制度的框架下,不逾禮制,根據自身需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喪葬程序。它包含了清代喪葬禮儀的全部內容,為了使得禮儀更加圓滿,又增添了許多繁瑣的細目。△萬古長春坊報喪,歷來就是不被忽視的喪葬禮儀。《儀禮·士喪禮》載:“乃赴于君,主人西階,東南面,命赴者拜送,有賓則拜之。”《禮記·雜記》載:“凡訃于其君,曰:‘君之臣某死。’父、母、妻、長子,曰:‘君之臣某之某死。’君,訃于他國之君,曰:‘寡君不祿,敢告于執事。’夫人,曰:‘寡小君不祿。’大子之喪,曰:‘寡君之適子某死。’大夫,訃于同國嫡者,曰:‘某不祿。’訃于士,亦曰:‘某不祿。’訃于他國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死。’訃于嫡者,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祿,使某實。’訃于士,亦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祿,使某實。’士,訃于同國大夫,曰:‘某死。’訃于士,亦曰:‘某死。’訃于他國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訃于大夫,曰:‘吾子之外私某死。’訃于士,亦曰:‘吾子之外私某死。’”△孔林內景舊時報喪帖官方稱之為“訃聞”,一般只寫亡人生前的官銜、品級,不寫亡人的履歷和生平事跡。衍圣公府的報喪有別于一般豪門,大多分為兩次投報。一次為純粹之報喪,只是告知某某,某時某刻已亡;二次報則為葬期帖,告知亡者的憑吊日期和入林安葬時間。報喪、報葬,根據不同的對象又分為多種形式,頗為講究。凡各州、縣訃文用墨,封袋皆用藍筆,為帖式告知,內夾小謝帖;凡城外、外地族親、姻親送盤纏(路費),為牌位式告知;本府所屬人員,為門牌式告知。以不同的訃告形式、訃文訃告有關喪主死亡時間,及二次告舉喪來吊日期...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 - 12 - 24
點擊次數:
導讀身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那么我們的姓氏從何而來?在滾滾歷史長河中又出現了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呢?本號“百家姓”系列推送帶您走進歷史,探尋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姓氏之謎。方姓源出方姓主要有姜姓、姬姓、翁姓三種源出。一、源出姜姓出自遠古帝王神農氏裔孫雷之后,屬于以封邑名為氏。史籍《風俗通義》及《世本》等記載,相傳上古帝王神農氏之代孫帝榆罔之子雷,在黃帝與蚩尤大戰之時立下大功,封于方山(今河南中北部,西起洛陽龍門,東至密縣東境,綿延于伊川、偃師、鞏義、登封、滎陽、密縣境內的嵩山),后人以封邑為氏,稱為方雷氏,后逐漸省文簡化分衍為方氏、雷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黃帝時“以功封方山”,黃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該支方氏起源于河南嵩山一帶。二、源出姬姓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時大夫姬方叔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史籍《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記載,在西周后期的周宣王姬靜執政時期,屬下有一位王族大夫叫姬方叔,他在征伐淮夷、獫狁,特別是平息南方荊蠻的叛亂中居功至偉,為此,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洛陽)。在姬方叔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方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方氏正宗。三、源出翁姓源于翁姓,出自唐代后期,福建莆田人翁何后代翁乾度之后所分。屬于長者賜姓為氏。翁姓避亂改姓是方姓的又一來源。翁姓也是姬姓的一個分支,《元和姓纂》、《六桂堂叢刊》等記載,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孫受封于翁山(今浙江定海縣東),其后以邑名“翁”為姓。唐德宗時期,翁氏有一個支脈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陽興福里(今莆田市北高竹莊),為入莆始祖,傳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閩國年間(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陳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其六子皆中進士,史稱“六桂聯芳”。長子處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員外郎;次子處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進士,官拜...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 - 12 - 22
點擊次數:
走進歷史上的書家 | 王鐸導讀 中國書法藝術,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有著深厚文化底蘊與民族烙印,有豐富、完整的理論體系,在今天仍具有特殊的價值。在這門藝術的形成、發展過程中,都涌現出了一大批燦若星辰的書法名家。國學少長集將于每周二定時介紹這些歷史上的書法名家,帶大家走進他們的藝術世界。 書 法 家 簡 介王鐸,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謚文安,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人,“明末三家”之一。王鐸的書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獻之為主,此外廣泛涉獵魏晉唐宋諸名家,對《閣帖》的研究最為深入,師古臨帖是獨具特色。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他曾任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書法作品有《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等,其繪畫作品有《雪景竹石圖》等。  書 法 風 格 王鐸工正、行、草書,得力于鐘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于布局。有北宋大家之風。當時書壇流行董其昌書風,王鐸與黃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時風中另樹一幟。在書法上王鐸是一位各體皆能、風格多樣的書法全才,無論是偉岸遒勁的大楷、高古樸厚的小楷書,還是他那飛騰跳躑的行草書,在晚明書壇上都應說是一流的。正書在王鐸作品中不多見,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王鐸降清后八、九年時間,書風更趨成熟老辣,其狂草技法已臻化境。書法成了其“貳臣”的心理矛盾和落寞情懷的排遣,故作品已失去崇禎朝的扛鼎之力和奮發之氣,而轉為理性和孤冷。△《擬山園帖》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 - 12 - 21
點擊次數:
三世祖孔伋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孟子則弘揚和發展了孔子學說,在儒學史上具有極其重要地位。其實,在孔、孟之間,還有一位在當時頗負盛名的儒學領袖,他就是孔子的嫡孫子思。子思之學上承孔子,下啟孟子,同樣對儒學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后人尊稱他為“述圣”。《史記·孔子世家》說:“伯魚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子思作《中庸》。”孔伋幼年,父死母改嫁,孤苦伶仃,依祖父孔子生活,受祖父熏陶,從小好學。關于孔伋早期的行跡,《闕里志》、《闕里文獻考》、《曲阜縣志》等書中,都有類似的記述。《曲阜縣志·圣跡》記載:子思“幼侍孔子,孔子喟然而嘆,子思再拜請曰 :‘意子孫不修將忝祖乎?羨堯舜之道恨不及乎?’孔子曰:‘爾孺子安知吾志。’對曰:‘伋及聞夫子之教,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是謂不肖。伋第思之,所以大恐而不解也。’孔子欣然笑曰:‘然乎?吾無憂矣,世不廢業,其克昌乎。’”孔子的晚景是很凄涼的,一次孔子閑坐,回想自己,一生坎坷,游覓列國,政治主張終不被采納,政治抱負終無法施展;晚年喪子,兒媳改嫁,留下祖孫相依為命,不禁悲從中來,喟然長嘆。孔伋看到祖父獨坐長嘆,便走向前來,先行一禮,然后問道:“祖父長嘆,是擔心孫子不努力學習,不能繼承祖業。還是憂慮堯舜之道不得行于天下?”孔子說:“你小孩子怎么會知道我的心志呢?”孔伋回答:“我常聽您講過這樣一個道理,做父親的辛辛苦苦地把木材劈開,兒子卻不知道把劈好的林柴背回來,這就是不肖之子。我每當想起來就害怕,恐怕自己做了這樣的不肖之子。”孔子聽了孔伋的這番話,非常高興,說:“好啊!看來我是不用憂愁事業無人繼承了。”這段記述令人對孔伋的聰明和早慧,不得不佩服。△世業克昌相傳,孔伋曾受業于孔子弟子曾參,一度遷居衛國,又曾“困于宋”。晚年返回魯國,受到魯繆公禮敬,繆公曾多次向他請教,并常使人侍候于子思左右。而費惠公則以其賢,師事之。孔伋的事跡,在先秦典籍...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 - 12 - 19
點擊次數:
清代孔氏喪儀(上)摘 要:喪葬屬于兇禮范疇。在孔氏族人的觀念里,祭祀祖上是孔氏家規第一要務:“春秋祭祀,各隨土宜。必豐必潔,必誠必敬。此報本追遠之道,子孫所當知者。”那么,辦理好父母的喪事就成為衡量孔子后裔道德水平的首要標準。衍圣公府作為世襲家族,在喪葬制度的框架下,不逾禮制,根據自身需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喪葬程序。它包含了清代喪葬禮儀的全部內容,為了使得禮儀更加圓滿,又增添了許多繁瑣的細目。△萬古長春坊一、概述首先,把喪葬儀式細節更加細化、明確,從“紙扎”、“請棺”、“發引”到“林內棚戶、茶、酒”,皆責任到具體人。這樣就需要大量的執事、禮生、差役、車馬與銀兩以“勷助”, 其來源就需要全家族的社會力量。曲阜本地人力不以為繼,往往召集他地屯戶前來充任;喪葬經費主要來自佃戶的地畝數繳納,范圍甚廣,一般以每畝四錢為基數,有時每畝銀高達二十文之多。其次,舉辦喪葬時對廟佃戶及屯戶發布“諭示”:全體民眾素服摘纓二十七日,百日內不娶嫁,不音樂,不宴會;對府屬人員的著裝也有具體的要求:死者逝去當天,全體府內人員皆去帽致哀,次日按各自身份戴冷色孝帽,外罩白布孝衣,因清代服裝為袍式,故而當地俗稱“托查袍”。出殯之日改換黃色絹帽、絹帶,婦人則為黃色絹、布搭頭。百日內如有公務在外執事者,可換著藍色袍服,戴青色纓帽;大典禮執事者仍可著公服。到十二個月的小祥時,去掉“托查”。二十四個月的大祥時,換青衣、無纓帽。直至二十六個月后,合府屬員可恢復原來的紅纓帽。再次,具體實施中,除傳統的尸褁禮儀一直保留沿用外,還有漢民族共同遵守的兩大喪葬禮儀殯儀和葬儀。但有著自身特色的家傳禮儀,繁雜而有序,明顯地帶有先秦時期的殯葬遺痕。它們共分為兩個階段來完成。第一階段為殯期:投報喪葬期帖;帖請護喪、助喪客;帖請明禮生(禮生、樂舞生);請林內迎送賓并陪棚(宗族近門);帖請約旌客;請棚(墓地行安柩禮后,下備棚帖);請主木(制作...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 - 12 - 17
點擊次數:
導讀身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那么我們的姓氏從何而來?在滾滾歷史長河中又出現了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呢?本號“百家姓”系列推送帶您走進歷史,探尋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姓氏之謎。花姓源出花姓主要有姬姓、女真族花姓、傣族花姓三種源出。一、源出姬姓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周文王的后代,屬于音訛改姓為氏。據《百家姓》注:花氏“系出華氏,古無花字,通作華。后專用花為花草之花,故華姓亦有改為花氏者。”清朝學者段玉載在《說文解字·華注》中注釋道:“花字起于北朝,前此書中花字,出于后人所改。”《中國姓氏起源》中說:“花氏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后代……唐朝以前,有華姓人以其與花字通用,且由于兩者的發音是相近的,因此改為花氏。故花氏也就和華姓同出一源,后來到了唐朝時,字意稍微有了些區別,花更多地當名詞用,漪枯,指客體的花朵,華更多地當形容詞用,形容光華。所以花氏和華姓這時也漸漸有了區別。”除史籍《述異記》、《通志》、《氏族》等載有南北朝時期有個民俗傳說的著名女英雄花木蘭外,正史上發現最早的花氏名人在唐朝,當時唐朝有一倉部員外郎,名叫花季睦,是最早出現在史書記載中的歷史人物,之后出現了大將軍花敬定等人。花氏族人大多尊奉花季睦為得姓始祖。二、源出女真花姓源于女真族,出自宋、金時期女真孛術魯·久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宋、金時期,南宋皇族閩沖郡王趙范屬下范用吉改為花氏,其后代子孫穗世代稱花氏至今。范用吉,本名為孛術魯·久住,女真族孛術魯氏。孛術魯·久住起初歸入南宋,在北伐主帥、南宋皇族閩沖郡王趙范屬下。他以聰慧計謀擅長,故更漢族姓名為范用吉。趙范因他姓范,觸了自己的名諱,因而時常斥之,但范用吉猶應對如故。趙范良久方悟,發現他所處之事與自己的意愿非常相符,遂擢升其為親信,言聽計從,略不加疑,并易其姓氏為花氏,并晉升他為太尉,派去鎮守均州(原在湖北省丹江口市,...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 - 12 - 15
點擊次數:
走進歷史上的書家 | 董其昌導讀中國書法藝術,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有著深厚文化底蘊與民族烙印,有豐富、完整的理論體系,在今天仍具有特殊的價值。在這門藝術的形成、發展過程中,都涌現出了一大批燦若星辰的書法名家。國學少長集將于每周二定時介紹這些歷史上的書法名家,帶大家走進他們的藝術世界。   書 家 簡 介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萬歷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后謚“文敏”。△董其昌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杰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董其昌主張學古變古,但在書法神韻問題上的迷信觀念,卻比古人尤有過之”。其存世作品有《巖居圖》《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著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戲鴻堂帖》(刻帖)等。   書 法 特 點 董其昌的書法,吸收古人書法的精華,但不在筆跡上刻意模仿,兼有“顏骨趙姿”之美。董其昌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相當自負。董其昌雖處于趙孟頫、文征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并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的左右。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
403頁次15/51首頁<...  10111213141516171819...下一頁尾頁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門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業云服務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東省曲阜市 郵箱:pengmenstudio@163.com 電話:0537-4495168
手機:13863756448 郵編:2731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国产精品免费综合一区视频|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狠狠色婷婷综合天天久久丁香| 久久综合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色之综合天天综合色天天棕色| 加勒比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亚洲国产国产综合一区首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色综合天天色综合|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 丁香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 久久丝袜精品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227| 天天久久影视色香综合网| 亚洲av综合色区| 国产天天综合永久精品日| 日韩亚洲综合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 久久综合色之久久综合|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青草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专区 |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网中文| 久久综合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野| 狠狠色综合久久婷婷色天使|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久久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