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時間: 2020 - 12 - 14
點擊次數:
亓官夫人亓官氏是孔子的妻子。《孔子家語·本姓解》稱:“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一歲而生伯魚。”可知,亓官氏其家,也如孔氏自宋徙魯。亓官氏生一子一女。由于孔子離家十余年,她一人孤守家園,其凄涼寂寞是可想而知的。長期以來,她獨自操持家庭生計,并協助撫育孔子的哥哥孟皮之子女。積勞成疾,終于先孔子離世。亓官氏死于魯哀公十年(前485年),是時孔子尚在衛國。這一年,孔子已六十七歲了。《闕里述聞》曾記道 :“考周時喪妻之禮,父母在,不杖不稽顙。圣父母早卒,以是知圣人之杖而稽顙也。葬于魯北泗水之南,洙水之北,新塋也。”這大概是說的孔子歸魯后的事,或許是在亓官氏去世的第二年,孔子為亓官氏重新選擇了墓葬地,并舉行了葬禮。作為孔子的夫人,亓官氏也受到后世的多次加封。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為“鄆國夫人”。元至順三年(1332 年),加封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明嘉靖八年(1529年),改封“至圣先師夫人”。由于孔子長期漂泊在外,故有關歷史典籍中,很少記到孔子關于家庭生活的評論和見解,給人的感覺是他完全超脫了家庭,或者不屑于談論家庭。因此,在后來的一些評論中,便有了休妻的傳說。首先,有人據《禮記·檀弓上》記:“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夫妻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曰:’鯉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魚聞之,遂除之。”推衍出“孔子出妻”說。依當時喪禮,父尚在時,子為母降服喪之期,十三月即為大祥,祥之外無哭者。故孔子離哭聲而問:“是誰在哭?”弟子回答是伯魚。孔子不滿地說:“其甚也。”言伯魚之哀于禮有些過分。伯魚聞孔子如此說,遂除服不再哭母。這段話,實在不能說明孔子曾出妻。因而清代江永《鄉黨圖考》與崔述《洙泗考信錄》都有辨析。另外,《禮記·檀弓上》還記載了這樣一段話:“子上之母死而不喪。門人問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喪出母乎?’曰:‘然。’‘子之之使白也...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 - 12 - 12
點擊次數:
記得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哦!儒家文化對喪葬禮儀的影響儒家文化主導了我國兩千余年的社會禮俗,而對喪葬習俗的影響尤為深遠,它所倡導的“孝道”倫理和“禮”制,是中國傳統喪葬觀念的核心。儒家提倡“孝道”,所謂“百事孝為先”,導致了厚葬久喪;“禮”作為一種等級制度,造就了繁縟的喪葬儀式程序。同時,厚葬久喪又是后世儒家諸禮之中的最重要成分,是評價其后人對逝者的情感價值、倫理觀念的道德準則。△孔子早在春秋以前的商周時期,社會上就已經有了厚葬的習俗。但孔子在世時提倡依禮而葬,并不完全主張厚葬,這在一些先秦史料文獻中都有諸多的記述。《禮記·檀弓》載:“子游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子游曰:‘有亡惡乎齊?’夫子曰:‘有,毋過禮;茍亡矣,斂首足形,還葬,縣棺而封,人豈有非之者哉?’”大意是:子游向孔子問及送終有什么樣的標準,孔子說:“這要看家庭經濟狀況如何,應與之相當為宜。”子游說:“家庭的富有與貧窮,怎樣才能體現出合乎標準?”孔子說:“家境殷實,就不能不具備所有禮儀,但不可過分追求。如果家道貧寒,只要衣衾足以藏裹形體,斂畢既葬,不使用其他的輔助工具,用手拉著繩子懸棺而葬,這樣盡力而為,人們難道還會去責備他失禮嗎?”同義的記載還有子路與孔子的一段對話:“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斂手足形,還葬而無槨,稱其財,斯之謂禮。’”《禮記·檀弓》還記有孔子弟子有子向曾子詢問有關孔子對喪葬的看法,“有子問于曾子曰:‘問喪夫子乎?’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原來,孔子在魯國時,看到南宮敬叔喪失了官位后就用大量的財寶賄賂,以求祿位;周游列國至宋國時,見到桓司馬親自設計石槨,匠人們耗費了三年的時間還沒有雕琢完成。孔子深有感觸,認為他們都不合乎于禮,憤憤地說:“一個人失去了官位以后,還不如讓他盡快地貧賤掉;一個人為自己死后忙...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 - 12 - 10
點擊次數:
導讀身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那么我們的姓氏從何而來?在滾滾歷史長河中又出現了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呢?本號“百家姓”系列推送帶您走進歷史,探尋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姓氏之謎。鳳姓源出鳳姓主要有高辛氏、姬姓、回族鳳姓三種源出。一、源出高辛氏源于高辛氏,出自黃帝的曾孫帝嚳之后,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據史籍《左傳》記載:“高辛氏時,鳳鳥氏為歷正。鳳盍以官為氏。望出平陽、邰陽。”遠古黃帝的曾孫帝嚳(高辛氏)時,以鳳鳥氏為歷正官,就是專職掌管天文歷法的大臣,以指導人們按照季節時令耕田種地和收獲的官員。鳳鳥氏,在官職稱謂上又稱鳳歷、歷正。在鳳鳥氏的后裔子孫中,便以其稱號為姓氏,世代相傳稱為鳳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最古老的鳳鳥氏祭壇在鳳凰臺,其遺址為今山東省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那座鳳凰臺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早在商周時期這里即可見中華文明之光。據史書記載:“任、宿、須句、顓臾、鳳姓也,實司太吳有濟之祀。”濟寧為古任城,是歷史上四個鳳姓古國之首,經近代考古專家認證,鳳凰臺即“太昊祭祀臺”,是祭祀先皇始祖伏羲氏的地方。△帝嚳二、源出姬姓源于姬姓,出自唐朝時期南詔國酆氏王族閣羅鳳氏之后,自改為鳳氏。據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記載,鳳氏遠祖始于周王朝時期,出自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受封于酆地(今湖南永興),封為侯爵,稱為酆侯。其子孫后代就世代以國號“酆”為氏。至唐朝時期,源出酆氏的后裔,在云南六詔時期成為白蠻大族,代表人物即為著名的閣羅鳳(覺樂鳳)。六詔時期,以烏蠻(東爨)蒙姓為國王,白蠻大姓(西爨)為輔佐,集合境內包括漢族在內的各民族共同組成的統一邦盟式政權組織,類似于國家。閣羅鳳之父皮邏閣,出身白蠻大姓(西爨),后在唐王朝的扶持下統一了云南六詔(蒙嶲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受唐玄宗李隆基敕封為云南王,史稱南詔國。△南詔國地圖唐天寶七年(公元7...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 - 12 - 08
點擊次數:
走進歷史上的書家 | 徐渭 導讀 中國書法藝術,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有著深厚文化底蘊與民族烙印,有豐富、完整的理論體系,在今天仍具有特殊的價值。在這門藝術的形成、發展過程中,都涌現出了一大批燦若星辰的書法名家。國學少長集將于每周二定時介紹這些歷史上的書法名家,帶大家走進他們的藝術世界。明代后期書法或稱晚明書法,表現為諸家紛呈、不拘一格的局面。明代晚期的思想家們主張藝術的本質在于任性而發,獨抒性靈。這是一種嶄新的美學觀,這種主張“個性自由”的思潮,表現在書法上,即傳統的以“二王”書法為準則的“中和”的審美觀,開始遇到了張揚個性的非“中和”的審美觀的挑戰。明代的書法藝術也因此在晚明階段期達到了高潮,出現了徐渭、邢侗、董其昌、張瑞圖、米萬鐘、黃道周、倪元璐等大家。 書 法 家 簡 介徐渭,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等,自稱“南腔北調人”,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徐渭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與解縉、楊慎并稱“明代三才子”。徐渭生平喜愛藏書,購書有近萬卷,書樓有“青藤書屋”,一稱“榴花書屋”,畫家陳洪綬題匾額,至今猶存。他的藏書、藏畫印章有“文長氏”“石鷗館”“辛卯七十一”華暗子云居”“龍啞大家公”“天池山人”“青藤老人”“秦田水月”等。△徐 渭徐渭傳世著作有《徐文長集》、《徐文長三集》、《路史分釋》、《徐文長逸稿》、《南詞敘錄》及雜劇《四聲猿》等,雜劇《歌代嘯》、小說《云合奇縱》(即《英烈傳》)等,據傳也是徐渭所作。今人輯有《徐渭集》。徐渭傳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圖》軸、《山水人物花鳥》冊(均藏故宮博物院)、《牡丹蕉石圖》軸,以及《墨花》九段卷(現藏故宮博物院)、《青藤書屋圖》、《騎驢圖》等。  書 法 特 點   徐渭的書法和明代...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 - 12 - 07
點擊次數:
晚年境況季康子請孔子回魯國,一方面是因為孔子德高望重,讓孔子在國外長期漂泊,輿論對魯國的執政者不利 ;另一方面,季康子深知孔門弟子中確有一批德才兼備者,這些人才如果魯國不用,其他國家就會用,那對魯國是不利的。因此季康子才派人把孔子請回魯國。經過多年的奔波,周游列國歸來的孔子已經失去了從政的熱情,他開始潛心整理文化典籍,刪定了《詩經》、《尚書》,訂正了《周禮》、《樂經》,編修了《春秋》,為《易經》作傳,為中國古代文明的保存和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雖然此時的孔子已年近七旬,但他的本性并沒有因為歷經磨難而改變。其性情老而彌堅、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季康子派人接回孔子,本想重用他,但是由于孔子并不支持田賦改革,就放棄了重用孔子的計劃。原來,季康子想實行名為田賦的征稅方法,他派冉求征求孔子的意見,孔子以不懂做答;冉求問了三次,孔子依然未予正面回答。冉求說:“子為國老,待子而行,答之何子之不言也?”(《左傳·哀公十一年》)您是退休的卿大夫,對于這種國家大事,你為什么不發表意見呢?孔子私下對冉求說:“求來!女不聞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而砥其遠邇;賦里以人,而量其有無;任力以夫,而議其老幼。于是乎有鰥、寡、孤、疾,有軍旅之出則征之,無則已。其歲,收田一井,出稷禾、秉芻。缶米,不是過也。先王以為足。若子季孫欲其法也,則有周公之籍矣;若欲犯法,則茍而賦,又何訪焉?”(《國語·魯語下》)君子辦事情,要用禮來衡量,施舍要多,辦事要適中,賦斂要少。如果這樣,按照原來的辦法也就足夠了。如果沒有禮來制衡,貪得無厭,即使按照新的田賦方法征稅也是無濟于事。季孫氏如果想合乎法度地做事,有周公的典章制度在那里;如果想隨意行事,又何必征求我的意見。孔子一向反對加重人民的剝削,這次由于剛回魯國,因此沒有公開反對,只是私下表示了不同意見,當然他也希望通過冉求讓季康子知道自己的意見。但是,季孫氏聽不進孔...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 - 12 - 05
點擊次數:
喪葬禮儀的發展與沿變(下)墓葬的歷史久遠,考古資料表明,早在舊石器晚期就已出現,隨之,“喪”文化現象便伴生其間,而逐步成為我國傳統文明中的一個非常特殊的組成部分——喪葬禮儀。成熟后的喪葬禮儀,是在一系列繁縟的斂、殯、葬、祭中完成的,其過程演繹了生者對亡者的情感交流與對話,是行為活動儀式。它肅穆而莊重,表現出自身的哀傷和對亡者的無限懷念、追憶與尊重,具有全人類的情感共性。不可否認的是,氏族階級的出現,在喪儀制定之初,就打上了社會等級的烙印。隨著歷史的傳承與沿變,喪葬禮儀在后世的實施過程中也有了質的變化。它實際上成為了按傳統的禮儀程序,來表達對死去親人的眷戀,發泄自己悲傷情緒的同時,也借機來展示家族的地位與實力。其中增添了許多表演的成分,已與原本的喪葬目的相去甚遠。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喪葬禮儀中儒家的倫理色彩、等次觀念也盡情地涵括其中,凸顯出東方漢民族之特點。本書所謂喪葬禮儀,是以曲阜地域為中心,以儒家“喪”文化為代表的孔氏宗親家族墓地的葬禮、葬儀。即孔林“墓地”所留傳繼承的與墳墓形影相伴相隨的,從死亡、斂、出殯到下葬等有關一系列約定成俗的活動過程。由于孔子是我國歷史上早期文化的代表人物,儒家學說創始者,故而,無論是對社會意識形態,還是人們的社會生活行為,在歷史上都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力。所以,了解孔林喪葬禮儀,對研究我國喪葬史,就具有了非凡的價值和意義。△萬古長春坊兩宋時期 北宋建立之初,為了整飭禮儀,敦厚風俗,曾多次頒發新的殯葬儀注,嚴立禁約,形成了影響最大的《政和禮》一書。它基本上沿襲了唐代的喪葬標準,但略有增減。據《宋史·禮志》記載,宋代的喪葬禮儀為:諸一品、二品喪,敕備本品鹵簿送葬者,以少牢贈祭于都城外,加璧,束帛深青二、纁二。諸重:一品柱鬲六,五品已上四,六品以下二。諸銘旌:三品以上長九尺,五品以上八尺,六品以上七尺,皆書某官封姓之柩。諸輀車:三品...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 - 12 - 03
點擊次數:
導讀身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那么我們的姓氏從何而來?在滾滾歷史長河中又出現了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呢?本號“百家姓”系列推送帶您走進歷史,探尋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姓氏之謎。苗姓源出苗姓主要有羋姓、苗父、兄弟民族苗姓三種源出。一、源出羋姓源于羋姓,羋姓中一個分支,即是源自楚國姓氏。苗是楚國公族大夫伯棼(斗越椒)之子斗賁皇封地,屬于以封邑名稱為氏。《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風俗通》等載,春秋魯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發生了楚國若敖之亂,楚若敖之孫、楚大夫伯棼以罪誅,其子賁皇奔晉,食采于苗(故城在今河南濟源西)。在晉國與楚國交戰中,伯棼之子賁皇技獻晉國使晉國取得戰斗勝利。后世傳有楚才晉用的典故:初,楚伍參與蔡太師子朝友,其子伍舉與聲子相善也。伍舉娶于王子牟,王子牟為晉公而亡,楚人曰:“伍舉實送之。”伍舉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于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聲子曰:“子行也!吾必復子。”及宋向戌將平晉、楚,聲子通使于晉。還如楚,令尹子木與之語,問晉故焉,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對曰:“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苗,為商周古國,西周初國亡,成為周邑。賁皇的后裔子孫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遂成苗氏,并尊賁皇及其父親斗越椒為得姓始祖。這也是漢族苗姓人口最主要的來源。二、源出苗父源出上古時期神醫苗父,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由于苗父根本不像后世醫生們那樣用“四診”去診病、用“八法”去治病,甚至也不用任何手術治療,因此他只能算是一種巫醫,如今看來,大概使用的是精神療法,或心理療法。在傳說中,他為眾多病人治過病,而且還療效卓著,稱其為“醫”并不過分,因此,人們把他認為是“上古為醫者”。三、源出兄弟民族苗姓源自少數民族改姓,滅亡后的百濟、高句麗國民,被唐朝政府內遷遼中、遼西、河北等地,其中有...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 - 12 - 01
點擊次數:
走進歷史上的書家 | 文征明導讀 中國書法藝術,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有著深厚文化底蘊與民族烙印,有豐富、完整的理論體系,在今天仍具有特殊的價值。在這門藝術的形成、發展過程中,都涌現出了一大批燦若星辰的書法名家。國學少長集將于每周二定時介紹這些歷史上的書法名家,帶大家走進他們的藝術世界。 書 法 家 簡 介文徵明,名壁、作璧,字徵明,號衡山居士,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杰出畫家、書法家、文學家。詩、文、書、畫無一不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祝允明、文征明、王寵、陳淳為代表的“吳中四名家”世畫作有《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書作有《西苑詩》《漁父辭》等,著有《甫田集》。△文征明  書 法 淵 源  文征明學字是從蘇(軾)字入手的。后來文征明從李應禎學書,李應禎書宗歐陽詢,平正婉和,清潤端方,雖非書法大師,卻是一位書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征明的啟蒙老師。他除了把學書心得悉數傳授給文征明外,還鼓勵他突破傳統,自創新格。 在文征明22歲時,李應禎看了他的蘇體字,對文征明說:“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就令學成王羲之,只是他人書耳!”這些話影響了文征明一身。△太湖寺碑  書 法 特 點 文徵明在書法方面取得的成就在當時幾乎是無與倫比的。他行、草、隸、篆各體皆工。但在他的各體書中,最為人看重、藝術成就最高的是小楷。時有“小楷名動海內”之譽。他的小楷清勁秀雅,“深得智永筆法”。在他的小楷作品中《高士傳》《題趙魏公二帖》為早期作品,趙孟頫的影子比較多,體態略扁,起筆比較尖細。中期的小楷作品就帶有歐陽詢的影子了,如《右參政吳公墓志銘》等,勁健中帶有板滯氣息。《歸去來辭》是文徵明82歲時所書的小楷,字僅稍大于粟,舒展自...
403頁次16/51首頁<...  11121314151617181920...下一頁尾頁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門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業云服務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東省曲阜市 郵箱:pengmenstudio@163.com 電話:0537-4495168
手機:13863756448 郵編:2731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色| 激情综合网五月激情|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97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不卡|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片| 99v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尤物色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 天天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 在线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99久久综合精品免费| 国产激情电影综合在线看 |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狠狠爱天天综合色欲网| 婷婷五月综合色视频| 卡通动漫第一页综合专区|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网|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国产综合AV在线观看| 99sescom色综合|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伊人久久中文大香线蕉综合|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精品| 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 一本久道综合色婷婷五月|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 狠狠色综合一区二区|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