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9 - 06 - 15
點擊次數(shù):
嚙指心痛郭兆東  呂靜茹  彭慶濤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的古文字形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現(xiàn),從字體構成上講,上為老、下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親,并能順其意,這與“善事父母”之義是吻合的。孝的觀念源遠流長,在專門闡述孝道的《孝經(jīng)·開宗明義》篇中就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是儒家所積極倡導并認真實踐的規(guī)范,同時還是古人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之基礎,也是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tǒng)美德。孔子的得意門生曾子就是一個特別孝順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動倡導以孝為本的孝道觀,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yǎng)。”曾子對母親的贍養(yǎng)侍奉就十分貼心和到位。曾子成人后,自己年富力強而母親卻日漸虛弱。在這種情況下,曾子對母親是殷切勤懇而不敢稍加怠慢。為了讓母親生活得更舒適,曾子處處都考慮得很周到,家里的柴米油鹽曾子都會親自操持。特別是薪柴,做飯和取暖都離不開它,而且薪柴也可以拿去換錢以供家用,所以曾子白天外出砍柴就成了家常便飯。一天,曾子早早地起了床,安頓照顧好母親,獨自離家去深山里打柴,母親在家中安靜地守候。而曾子在山中揮著斧頭打柴正起勁的時候,一個來找曾子的客人有急事突然前來造訪。母親把客人迎進來,但因為曾子不在家,自己難以接待,一時慌神不知所措。母親在屋里焦急地等候,來回踱步,盼著兒子早點回來,然而時間慢慢流逝卻一直不見曾子歸來。情急之下母親思兒心切,將手指放在嘴里用牙咬了一口,或許是太用力了,指頭被咬破流出鮮紅的血,母親痛得手抽搐了一下。大概是曾子和母親相處日久,心靈相通,就在母親嚙指時,曾子忽覺心口一陣陣隱隱作痛。聯(lián)想到已往母親不舒服的時候自己也會覺得疼痛,直覺告訴他可能家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他趕回去。于是他放下手中的斧頭,匆忙背起已經(jīng)砍下的柴徑直下山回家。雖然肩...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9 - 06 - 15
點擊次數(shù):
鑒言魯公張香萍  郭云鵬  彭慶濤  鑒言魯公,何人上鑒?孔門弟子子張也。子張,復姓顓孫,名師,字子張。歷史文獻記載中,有以子張為陳人者,如《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云:“顓孫師,陳人。”這種觀點也見于《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此中云:“顓孫師,陳人,字子張。”也有以子張為魯人者,如《呂氏春秋·尊師》云:“子張,魯之鄙家也。”究竟子張是陳人還是魯人,學界尚無定論。蔣伯潛在其《諸子通考》一書中引上述材料,也并沒有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只是說“子張有魯人、陳人兩說也”。 《呂氏春秋·尊師》中有段關于子張的記載:“子張,魯之鄙家也,顏琢聚梁父子大盜也,學于孔子。”其中所言子張為“鄙家也”,將其與 “大盜也”類比,可以看出子張出身卑微,并且還是有罪的“刑戮”之人。在另外《尸子》中有段話也說:“子貢衛(wèi)之賈人,顏琢聚盜也,擷孫師膽也,孔子教之皆為顯士。”也佐證了子張的卑賤身份。但是低微的出身并沒有限制子張成為一代名士,他的學術深度與人格魅力注定不會被時代所掩藏埋沒。 子張出身雖微賤,但師從孔子,勤勉努力,潛心治學,最終成為名顯于天下的有名之士。孔子逝世以后,他創(chuàng)辦私學,傳道授業(yè)。在《史記·儒林列傳》中記載:“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諸侯……故子路居衛(wèi),子張居陳,澹臺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貢終午齊。”由此可考,子張最后在陳國定居辦學,并以陳國為根基發(fā)展自己的勢力。在《韓非子》的《顯學》篇中記載說:“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在儒家八派之中,“子張氏之儒”位列最前。可見子張這一派在后儒之中,地位相當之高。 學于孔門之時,子張曾跟隨孔子周游列國,于陳國、蔡國之間受困,子張問如何才能脫...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9 - 06 - 15
點擊次數(shù):
以樂治鄉(xiāng)魏欣恬  郭云鵬  彭慶濤 在周代,禮樂便等同于法律,以禮樂治國也就至關重要。以樂治鄉(xiāng)講的是子游武城弦歌和子賤鳴琴而治的故事。武城弦歌,事出子游。子游者,姓言,名偃,子游是其字。因其言語出眾,位列七十二賢,深通六藝,被列于孔門“文學”榜首。據(jù)《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游“少孔子四十五歲”,自其年少起,便隨孔子觀政。由《禮記·禮運》所載“昔者仲尼與于蠟賓,言偃在側(cè)”即可觀之。定公十四年(前496年),孔子辭魯國大司寇之位離魯,子游同行,周游列國十四載。歸國后,任武城宰。留下了許多有名的典故,其中最有名的當數(shù)“武城弦歌”一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游既已受業(yè),為武城宰。”此時的子游二十五歲,在長期的游歷生涯中,飽嘗人間辛酸,但隨孔子學到了不少治民之術。現(xiàn)實的殘酷與內(nèi)心的抱負一同交織于子游的腦海中,來到武城后,他依夫子之道,以禮樂教化百姓。有一次,孔子過武城,聽到彈琴唱歌的聲音,微笑說道:“殺雞為什么要用殺牛的刀?”子游說:“從前我聽老師您說,君子學習禮樂就會博愛他人,小人學習禮樂就容易使喚了。”短短幾句話,子游的管理思想躍然紙上。起初孔子責怪子游以禮樂教化百姓,實為大材小用。在孔子的思想觀念中,禮樂的教化是有等級的,是教育君子的,《論語》中便有言:“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于禮。”但是,子游卻用它來教化一般百姓,這在孔子看來,無異于大器小用的一種做法。然而,子游認為,禮樂的教化不止限于上層,也應該走下高位,流于民間。民間群眾經(jīng)過禮樂的教化,也會依禮樂行事,這樣便可使得治理鄉(xiāng)里上下一體、一派祥和。當然,細看孔子與其學生后來的對話,“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也可以認為是已過“從心所欲不逾矩”年齡的孔子,用“將欲是之,必先戲之”的風趣神態(tài)和語氣,表達了對子游以樂治鄉(xiāng)的高度贊美。與武城弦歌同獲治理有方...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9 - 06 - 09
點擊次數(shù):
三得三失倪毅鋒  王凡  彭慶濤 目標源于視野,視野決定方向,是一種智慧;信念決定勇氣,勇氣堅定信念,則是一種品質(zhì)。同樣的事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評價;同樣的經(jīng)歷,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體悟。面對人生,我們要有從容不迫的淡定,也要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應對之策,而不應該整日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三得三失”講的便是孔蔑和宓子賤同樣為官,而不同心境造成了不同況遇的故事。孔蔑是孔子的侄子,字子蔑。宓子賤是孔子的弟子,名不齊,字子賤。宓子賤因其兼具仁愛與才智,孔子贊其為君子,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他曾在魯國做官,并被任命為單父(今山東菏澤單縣)宰。當時,孔蔑與宓子賤恰好都在做官,擔任地方官職。孔子很關心他們從政的情況,并且希望能夠指導他們。于是孔子便動身前去看望了孔蔑,向他問道:“自從你出仕以來,有什么收獲嗎?又有什么損失嗎?”孔蔑搖了搖頭,嘆了口氣,向夫子答道:“哎!我做官以來什么收獲都沒有,卻有三個損失。首先,在做官以后,各種各樣的公事紛至沓來,我整日都憂心忡忡,忙于君王下達的命令。所以之前跟老師您所學的知識都沒有時間去溫習和實踐,導致學問變得更加荒蕪,根本談不上治學了。其次,我所得的俸祿非常少,如稀粥里的米粒一樣屈指可數(shù)。可親戚們卻還有求于我,我連妻子兒女都難以喂養(yǎng),我哪還有多出來的俸祿去幫助親戚呢?因此他們與我的關系也更加疏遠了。第三,上面派遣的公務往往猝不及防且繁雜多變,所以我連吊唁死者、慰問生者的時間都沒有。本來與朋友約好的酒宴出游,也只能爽約不去了。很多禮節(jié)也都無法遵守了,他們又不能理解我的苦衷,因此朋友之間的交情也更加淡漠了。這就是我出仕以來的三個損失,我對自己的仕途失望透了,完全沒有動力走下去。”孔子聽完后很不高興,對孔蔑這樣的回答不滿意,甩了甩衣袖便大步離去了,讓駕著馬車的弟子調(diào)換方向,準備去探望宓子賤。馬車快要到宓子賤任職的官府門...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9 - 06 - 09
點擊次數(shù):
詩禮庭訓張博斐  郭云鵬  彭慶濤 時光穿梭千年,定格于孔子家里。一日,孔鯉恭敬地快步從庭前走過,站在庭上的孔子喚他,問曰:“學詩乎?”孔鯉對曰:“未也。”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孔鯉退而學詩。幾日過后,恰是同樣情景,孔子又問:“學禮乎?”鯉對曰:“未也。”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孔鯉退而學禮。“詩禮庭訓”這一幕記載于《論語·季氏篇》,是通過陳亢和伯魚的交談加以呈現(xiàn),使“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這一厚重的話語得以流傳千年。原文如下: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或許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陳亢為何會對伯魚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子亦有異聞乎?”作為孔子的弟子,詢問孔子的兒子是否受到父親與眾不同的傳授。這多少帶有一些冒昧和失禮,甚至是對孔子的不尊重。但他卻這樣做了。欲解疑惑,需深入了解此人。陳亢其人,字子元,一字子禽,為孔子弟子,在做單父宰時,施德政于民,受到人民的愛戴和廣泛的贊譽。明代學者顧龍裳游蒙城清燕堂時,寫有《公堂清燕》詩,其中“緬想鳴琴治邑時,雍容雅化坐無為”一句便是頌揚陳亢施行德政、不用刑罰、公堂鳴琴、無為而治的政績。《禮記·檀弓》中也曾記載,在家兄死后,嫂子和家宰商量要為陳子車舉辦殉葬禮,而陳亢則強烈反對用活人為其殉葬,認為此做法是不合禮法的。由此可見,陳亢是一位有很高的個人道德修養(yǎng)和工作能力的人才。但從其他的一些事件中,我們又可以看到陳亢“有趣”的一面。在《論語·子張》中,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又見...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9 - 06 - 09
點擊次數(shù):
因材施教倪毅鋒  孫方娟  彭慶濤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chuàng)私人講學的風氣,打破了“學在官府”局面,被后世尊為“至圣先師”。他一生貫徹“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原則,奠定了儒家教育理論體系的基礎,并對中國古代教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因材施教”的概念并非孔子本人直接提出,而是宋代儒學家朱熹在總結孔子的教學思想時歸納出來的。孔子在其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這便是我們今天所要談論的主題。孔子很重視對學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據(jù)每個人的特點,分別用不同的針對方法進行教育。他著重培養(yǎng)德行、言語、政事和文學四科的人才,曾滿意地對人說過:“在德行方面的高材生,有顏淵、閔子賽、冉伯牛和仲弓。在言語方面的高材生,有宰我、子貢。在政事方面的高材生,有冉有、子路。在文學方面的高材生,有子游、子夏。”現(xiàn)在我們可以通過孔子與其弟子的故事一窺圣人“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據(jù)《論語·先進》記載,孔子的兩個弟子,一個叫子路,一個叫冉有。有一天孔子講完課,待眾弟子離開后,孔子繞著庭院走了一圈,回到了自己的書房休息。在一旁服侍的公西華看到老師回來后,立馬給他呈上了一杯茶水。在這時,冉求緩緩推開門走到孔子面前,一字一句緩慢而恭敬地問到:“老師,如果我聽到應該做的事情要不要立刻去做呢?”孔子馬上回答:“對啊!你要是聽到了就要立刻去實行!”冉求一邊思考一邊慢慢地離開了。過了一會,子路風風火火地沖了進來,一邊大喘氣一邊大聲向孔子討教:“老師,如果我聽到應該做的事情就應該立刻去做嗎?”孔子微微抬頭先看了子路一眼,接著喝了一小口水,慢條斯理地說:“急什么啊,你總要先問一下你的父親和兄長啊,聽聽他們的意見,怎么能聽到就立刻去做呢?”子路拜了拜孔子,又急著跑出去了。此時,在場的公西華對此感到十分奇怪,等子路離開后,他不解地問:“老師,我大膽...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9 - 06 - 09
點擊次數(shù):
食言招禍陳光  王愛松  彭慶濤孔老夫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者七十二人,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發(fā)生在七十二賢中一位名叫公冶長身上的故事。公冶長,字子長,春秋時期魯國人。公冶長自幼家境貧寒,而他卻未因此而妄自菲薄或自暴自棄。他勤儉節(jié)約、發(fā)奮好學,加之聰慧過人和夫子的循循善誘,不久之后他便成為夫子甚為器重的學生之一,同時也成為了夫子的乘龍快婿。公冶長一生奉行夫子思想德行,專心于治學。魯國國君曾多次請他任大夫,而他卻一概不應,秉承夫子之遺志,教書育人終成著名文士。然而公冶長身上最為引人關注的是相傳他可通曉“禽語”,而且這通曉“禽語”之能卻曾使其深陷牢獄、險些喪命。那為何他能通曉禽語?又為何因之深陷牢獄?今天我們就講講公冶長善解鳥語的故事。話說這一天,公冶長一如既往地上山打柴。偶然之間,遇見山洞里臥著兩條人頭蛇身的“妖怪”,這可是把公冶長嚇壞了。但“妖怪”卻無傷害他的意思,相反有親近公冶長之意。原來,這倆“妖怪”是一對修行千年成精的白蛇。它們得知公冶長為了養(yǎng)活上了年紀的老母,不辭辛苦,每天都會上山打柴。于是,這對白蛇夫婦念在公冶長是個孝子的份上,決定不去傷害公冶長。有一天,公蛇見到母蛇受了傷,并且得知是公冶長所致。當天晚上,公蛇便偷偷地來到公冶長房門口,正要打算進去傷害他,只聽得公冶長對老婦人說:“今天真是倒霉,上山打柴時,發(fā)現(xiàn)山洞里少了—條白蛇,卻多了—條黑蛇。而且兩條蛇正在親熱,人都說碰見蛇交媾不吉利。我氣極了,連忙搬起一石頭,本想砸那黑蛇,卻把白蛇砸著了。”公蛇聽罷,甚是惱火。公蛇回到洞口,剛要盤問母蛇,沒料到發(fā)現(xiàn)那黑蛇又來偷情。公蛇這下是氣不打一處來,趁黑蛇不注意,一怒之下把黑蛇咬死了!但念在夫妻一場的份上,沒有傷害母蛇。公蛇想起了人吃蛇膽,可通百鳥之言,于是公蛇將黑蛇的膽取出來送給公冶長。公蛇又一次悄悄地來到公冶長的房間里,將蛇膽弄破,滲進書頁之中,就回去...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9 - 06 - 02
點擊次數(shù):
四子言志倪毅鋒  馮文浩  彭慶濤“四子言志”的故事是《論語》中字數(shù)最多,故事情節(jié)也最完整的篇章,無論在內(nèi)容主旨上還是藝術形式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這則故事含括“孔子問志”、“四子述志”和“孔子評志”三個部分,充分彰顯了孔門弟子的鮮明個性。而在孔子對每個弟子志向進行點評與取舍的話語間,也體現(xiàn)了孔子“啟發(fā)誘導”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他們是如何言志的。有一天,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華陪孔子坐著閑聊。孔子說道:“別總覺得我年紀比你們大了幾歲,你們就拘謹約束。咱們今天有什么說什么,都說說自己的心里話。平時你們經(jīng)常嘆氣,說沒人了解你們,沒人肯任用你們。現(xiàn)在假設有人了解你們,你們準備去做什么?”在場的弟子中,子路的年齡最長,而且也確有能力。聽到老師這樣問,他就毫不客氣地搶先回答:“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幾個大國中間,外有入侵者,內(nèi)遇饑荒。如果讓我來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人都變成勇敢的戰(zhàn)士,而且懂得規(guī)矩。”千乘之國在春秋時期并不能算是一個小國,大概只有齊、楚、秦、晉等國才能組織起超過千乘規(guī)模的軍隊。子路以千乘之國自許,表明了他對自己的信心。外有強敵壓境,內(nèi)有饑荒困擾,而子路認為自己只需要三年,就可以讓大家成為勇士。不但如此,還能讓百姓知道哪些事情可為、哪些事情不可為。如何才能做到子路說的這兩點呢?如果換作孔子就會先足食,填飽肚子人們才有精力做別的、才會擁戴執(zhí)政者;其次,要搞好外交,給自己預備緩氣的時間,一個挨餓的國家是不能打仗的;然后,定期田獵,搞好軍訓。孔子曾經(jīng)說過兩句話,一句是“必世而后仁”,另一句是“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從這兩句話中,我們能看出,做到子路說的那種情況該有多難。子路是一個不懂得妥協(xié)的人,對他來講,要做到這兩點還真有點難度。盡管子路確實有能力,但在這里他還是有些高估自己的能力了。孔子聽完子路的話,微微搖搖頭笑...
403頁次30/51首頁<...  25262728293031323334...下一頁尾頁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門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業(yè)云服務
關注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東省曲阜市 郵箱:pengmenstudio@163.com 電話:0537-4495168
手機:13863756448 郵編:2731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综合激六月情网|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俺来也|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男男| 国产色丁香久久综合| 婷婷五月综合色中文字幕|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av|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狠狠爱天天综合色欲网| 综合在线视频精品专区|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婷婷五月综合色中文字幕| 浪潮AV色综合久久天堂| 国产精品免费综合一区视频| 婷婷五月综合色视频|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 久久综合色之久久综合|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亚洲VA综合VA国产产VA中| 狠狠色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伊人久久中文大香线蕉综合|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一本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麻豆精品久久精品色综合| 久久综合久久伊人| 狠狠色综合久久久久尤物| 五月婷婷开心综合|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东京热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亚洲综合激情视频| 伊色综合久久之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