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10 - 13
點擊次數:
孔門弟子——卜商(下)馮文浩 彭慶濤 卜商(前507—?),字子夏,晉國人,一說衛國人,孔子學生,比孔子小四十四歲。從孔子學后,曾為莒父(今山東高密東南)宰,卜商以博學著稱,他長于《詩》,深于《書》,明于《易》,著于《禮》。孔子死后,到魏國西河講學,主張國君要學習《春秋》,吸取歷史教訓,防止臣下篡權。宣揚“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提出“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和“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等觀點。李悝、吳起都是他的學生,魏文侯也尊以為師。他為人勇武,性格爽朗,不但有武士之勇,而且有宰相之才。極好與比自己賢能的人結交,并擅長于主持禮節儀式。歷史上相傳《詩經》、《春秋》等儒家經典是由他傳授下來的。如今,當我們翻開史書,通過他和老師孔子的對話,雖然只有只言片語,但是仍然能夠感受到卜商的個人的性格和志向。卜商作為孔子的弟子,自然少不了接受老師的教育和指導,從史記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他和孔子之間進行問答交流,孔子提倡學生要有“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同時老師教育學生要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態度。這段故事節選自《禮記·孔子閑居》中,講述的是孔子老年閑居在家之時和卜商進行的對話,其中蘊含著孔子多年以來的人生智慧和社會閱歷。首先子夏向孔子問道:“請問《詩》上所說的‘平易近人的君王,就好比百姓的父母。怎樣做才可以被叫做‘百姓的父母’呢?”孔子回答說:“說到‘百姓的父母’嘛,他必須通曉禮樂的本源,達到‘五至’,做到‘三無’,并用來普及于天下;不管任何地方出現了災禍,他一定能夠最早知道。做到了這些,才算是百姓的父母啊!”到這兒并沒有結束,子夏依舊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識,于是他繼續詢問什么是“五至”,什么又是“三無”。孔子回答說:“既有愛民之心至于百姓,就會有愛民的詩歌至于百姓;既有愛民的詩歌至于百姓,就會有愛民的禮至于百姓;既有愛民的禮至于百姓...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10 - 13
點擊次數:
孔門弟子——卜商(上)馮文浩 彭慶濤 孔子不僅是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一名教育家,其門下弟子有三千之眾,其中有七十二弟子尤為出眾,被后人稱作“七十二賢”。他們都追隨孔子的腳步,踐行儒家思想。孔子之后,歷朝歷代都會在孔廟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孔廟祭祀以孔子弟子配享始于東漢永平十五年(72年),漢明帝劉莊到曲阜祭孔并祭七十二弟子。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李世民以左丘明、公羊高等22人配享,這是先儒從祀的開始。其后,歷代帝王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增添,將賢、儒分為“四配”、“十二哲”、“先賢”和“先儒”。孔廟有“四配”始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哲”始于唐開元八年(720年),當時為“十哲”,是命以圣門四科弟子(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祭,至清乾隆三年(1738年)定為“十二哲”,將朱熹和有若二人加入。“四配”、“十二哲”在大成殿內從祀。在“十二哲”中以文學著稱的子夏便是我們今天要了解的人物。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有關于卜商的記載: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子夏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孔子曰:“商始可與言詩已矣。” 子貢問:“師與商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然則師愈與?”曰:“過猶不及。”子謂子夏曰:“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子夏向孔子提問關于《詩經》中的一個句子,孔子回答說:繪畫的要旨在于一個“素”字。子夏立刻深刻認識到做人也應當以禮為先。后面“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一句在《論語》中也同樣出現了,意思是孔子教誨子夏你要做高尚的儒者,不要做以儒為職業的小人物。從這幾句話里, 我們可以看到子夏和老師之間親切的互動交流,以及相互取長補短,互相學習。我們要想更加立體的了解子夏這個人物,還可以...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10 - 12
點擊次數:
衍圣公的品秩郭云鵬 張柏楊 顧名思義,衍圣公便是指圣人世代衍續的后裔,即孔子的嫡長子孫。這一世襲封號始于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歷經宋、金、元、明、清,直至1935年國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為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為止。期間,衍圣公的品秩多有變化,在官階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衍圣公封號由北宋仁宗趙禎始封,第一個受此封號的便是孔子的第四十六代孫孔宗愿。孔宗愿受封后,主持孔子祀事,從此開啟了衍圣公代代世襲的歷史。始封孔宗愿為衍圣公時,只兼仙源知縣,品秩不高。雖然不久升任尚書比部員外郎、淮州通判,也不過僅是六品。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仕至郴州知州,是為正五品。孔端友以后,由于宋金元三朝并起紛爭,使得孔子后裔冊封出現了南、北兩宗。女真族南下,趙構渡江于臨安建立了南宋政權,孔端友隨其南遷,遂寓于衢州(今浙江省衢州),是為南宗。宋廷南遷后,劉豫建立了偽齊政權,于阜昌二年(公元1131年)封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之子孔璠為衍圣公,主持曲阜孔廟祀事。偽齊政權被推翻后,金熙宗于天眷二年(公元1139年)繼封孔璠為衍圣公,是為北宗。后因蒙古族起兵南下,孔元措隨金政權遷往汴京,曲阜孔廟則由其族兄孔元用主持祀事。所以,在公元12世紀宋、金、元政權各擁“衍圣公”,一在衢州、一在開封、一在曲阜。元朝統一,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訪查孔子后裔宗子,曾召孔洙至京師,孔洙則讓位于曲阜宗子。忽必烈對孔洙大加賞識曰:“乃真圣人后也。”于是命孔洙為國子監祭酒、承務郎兼提舉浙東學校事,賜護持林廟璽書,而免去衍圣公封號。元仁宗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皇帝派大臣元明善調查,并親取孔氏族譜查考,確定宗子繼承人應該是孔思晦。因此,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封孔思晦為衍圣公,授中議大夫(正四品)。泰定四年改嘉議大夫(正三品),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秋七月給衍圣公三品銀印。至正六年(公元134...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10 - 11
點擊次數:
闕里故宅到衍圣公府(下)孟繼新 張柏楊《孔氏祖庭廣記》中附有“宋闕里廟制”圖。從圖看:孔氏府第位于孔廟的東側,一周墻垣將廟府圍在一起。當時不僅長孫衙署位于廟內,其他子孫也依廟居住。而且此時已出現“襲封宅”,標志著孔府的規模和形制已經大體完備。家學部分已于宋景祐年間從孔氏府第中獨立出來,在孔廟東南建立了廟學。齋廳一組建筑,規模沒有變化,只是齋堂改建成紀念性的金絲堂,齋廳由家學改為官位,即接待官方人員拜謁的場所。另依“宋闕里廟制”圖所示,孔氏府第的大門是廟宅門,即為原孔子舊宅。金時,孔廟有擴大,孔氏府第也隨之進行擴建。金末,孔廟毀于兵火,《闕里志》言:“殿堂廊廡,灰燼十分之五。”后經孔元措重修一次,也只恢復了寢殿。元時,孔氏家族多難,憲宗三年(1252年),五十三代衍圣公孔湞被奪爵,世爵中絕三十多年,由孔治權奉祀事。至延祐三年(1316年),世爵大宗之統治歸于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晦雖以恢復孔廟舊制為己任,但窘于用度,維修金絲堂就不得不補入自己的俸祿,于襲封廨署更無力維修。所以《闕里志·卷二十四》說:“所居就襲封舊廨,不改作,終不構私室,其薨也家無尺寸之遺。”在此期間,孔廟雖經多次重修,“茍且完葺”,但終沒超出金代的范圍。 (四)奉敕建府明洪武初年,孔子嫡孫衍圣公寵遇殊隆,階秩二品,朝會時班亞丞相,并特令開府設置屬官,“襲封宅”原有建筑已不符爵秩制度。洪武十年(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特敕孔子五十六代孫、衍圣公孔希學于孔廟東側建造衍圣公府第。這是孔氏宗子爵階相符、準建府第之始。自此,孔子嫡裔居住的宅第始稱“衍圣公府”,或稱“孔府”。這次奉敕創建的衍圣公府,為官衙與宅居相結合,縱深九進,輔以東西二路的宏偉建筑。《闕里志》記載:“襲封衍圣公府在今家廟東,外門與今廟外東便門相鄰。洪武十年宣圣五十六代孫襲封衍圣公孔希學創造。正廳五間,后廳五間,東西司房各十數間...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10 - 11
點擊次數:
闕里故宅到衍圣公府(上)孟繼新 張柏楊(一)闕里故宅孔子生前所居之堂,被稱為“闕里故宅”。典見《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司馬貞《索隱》釋云:“孔子居魯之鄒邑昌平鄉之闕里也。”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闕里”街位于孔廟東側,街道中心樹有明代所建“闕里坊”一座,系木制牌坊,四柱三樓,雕梁畫棟,中書金色“闕里”二字。此街原是古魯城內西南隅的一個小街巷,街北端即為孔子故宅。關于“闕里”故址的問題,歷史上有過一些討論。伍緝之《從征記》說:“闕里,背洙面泗。”《括地志》說:“兗州曲阜縣城西南三里有闕里,中有孔子宅,宅中有廟。”《輿地志》說:“鄒城西界闕里有尼丘山。”唐張守節《史記正義》說:“夫子生在鄒,長徙曲阜,仍號闕里。”后人因此指孔子故宅為闕里。顧炎武《日知錄》卷三一:“《水經注》‘孔廟東南五百步有雙石闕,故名闕里。’……《史記·魯周公世家》:‘煬公筑茅闕門,蓋闕門之下,其里即名闕里。夫子之宅在焉。’亦謂之闕黨,《魯論》有闕黨童子,《荀子》仲尼居于闕黨,是也。”日本學者瀧川資言曾對相關問題進行過考證:“朱子集注云:孔子時無闕里之名,闕里首僅見《漢書·梅福傳》,東漢后方盛稱之。蓋緣魯恭王徙魯,于孔子所居之里造宮室,有雙闕焉。人因名孔子居曰闕里。真闕里則伍緝之所云背洙面泗。”孔子當時居住的魯國都城,是周公之子伯禽創建。《漢書·地理志》說:“周興,以少昊之虛封周公子伯禽為魯侯。”《括地志》又云:“曲阜縣外城,即周公旦子伯禽所筑。”魯城平面呈現不規則的長方形,面積約10平方公里。自魯城始建之后,曾進行過多次增修,其大致位置一直沒有變化。城內大道縱橫,布局規整,宮殿區位于城之中央,魯國貴族的居住區則位于宮殿附近。《管子·小匡》說:“凡仕者近宮,不仕者與耕者近門,工賈近巿。”魯國自然亦如此。而孔子居住的闕里,是一處普通居住區,位于魯城...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10 - 09
點擊次數:
孔子周游列國郭云鵬  于明德 公元前479年,孔子離開了自己為之傾注無數心血的魯國,開始了他為期十四年的列國周游。其實,一開始孔子對魯國抱有極大期望,在《論語·雍也》中他曾說到:“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他認為魯國的國風要遠遠好于當時的齊國,和“天下有道”的西周時代最為接近,只要稍加變革就可以重致太平,進而復興周公之業。魯定公九年孔子被任命為中都宰,治理中都的一年里卓有政績,被升為小司空,不久又升為大司寇,兼攝相事,魯國一時大治。魯定公十二年,孔子為削弱三桓,采取了“墮三都”的措施。但由于當時魯國大權是由“三桓”實際掌握,“墮三都”半途而廢,孔子也招致了“三桓”的極力排斥。隨后魯國舉行郊祭,按慣例祭祀后要把祭肉送到大夫們的家中,但孔子沒有收到祭肉,他便知道此時的季氏已不再想任用他了。加之魯國國君沉溺女色、不事君事更讓孔子心灰意冷,一系列打擊之下孔子終于還是離開了魯國。孔子離開魯國后的第一站到達衛國,孔子對衛靈公治下的衛國大加贊許,在《論語·子路》中說到:“魯衛之政,兄弟也。”認為衛國和魯國一般,同樣是稍加變革就可以重致太平。孔子全然把衛國當成自己施展抱負的沃土。并且根據衛國的情況提出了“庶、富、教”的政治理論。《論語·子路》載:子適衛,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然而事與愿違,衛國也并非孔子的歸宿。衛靈公雖然按照魯國的標準給孔子六萬粟的俸祿,但卻沒有給孔子具體的官職,也沒有讓孔子為政。后因小人讒言,衛靈公對孔子起了疑心,孔子于是離開衛國前往自己周游列國的第二站陳國。孔子前往陳國過程中并不順利。路經匡城時,因孔子長相酷似暴掠過匡的魯國人陽虎而被匡城人拘禁。《論語·述而》中載,子畏于匡日:“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10 - 06
點擊次數:
孔 門 四 科郭云鵬  劉佳亮 距今約2000多年前,有一位賢師圣人,他從30歲起就創辦了當時社會的第一所私學,開始傳業授徒并且周游列國去傳播自己的思想。他不拘泥于當時備受青睞的正統官學,打出了“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教學理念,一時海內弟子如云,他便是——春秋末年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對于孔子的弟子,《史記·孔子世家》是這樣記載的:“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能六藝者七十二人。”足見孔子弟子之多。那么孔子在那個禮壞樂崩的多事之秋,孔子到底開設什么樣的學科來與官學爭衡抗禮并且有“三千弟子”呢?在這方面孔子可以說是有自己獨到的學科教學。《論語·述而》載:“子有四教,文、行、忠、信。” “文”所代表的文學是四科中最基礎的學科,孔子認為一個人要不斷地學習文學知識以達到“博學樂學”的境界,否則就會懈怠無知。孔子在教育學生努力學習文學知識的同時還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也就是所謂的“行”。孔子在《中庸》提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如果說學習讓一個人多聞有涵養,那么實踐才是檢驗所學知識的唯一標準。要做到“仁善”就必須要親自去做,只喊口號不辦實事只是無用功。至于“忠”“信”科目,是孔子希望學生們所能遵守的做人原則,忠實和誠信是一個人在人際關系中最基本的堅守,像是“為人謀而不忠乎”,“人無信不知其可”等對“忠”和“信”的反思和要求,對當下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另外,關于孔子教授的學科“孔門四科”學界還有一種“孔門四科十哲”的說法。這一說法源于《論語·先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孔子在這里表述了自己對于學科的側重點,“德行”為首,“德”是做人的出發點,要“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其次是學習人際交往不可或缺的“言語”,最后孔子還...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9 - 17
點擊次數:
( 景靈宮“萬人愁”巨碑)曲阜已失的重要古代建筑(五)彭慶濤 倪毅鋒 五、景靈宮宋代的曲阜又進入一個光環有加的時期,除對孔子及其后裔一再加封外,沉睡了四千年的黃帝出生地遺址也被宋朝統治者重視起來。真宗妥協于燕遼以后,總想以華夏民族的文化優勢震懾北方,故有儒釋道三家并重之舉,封泰山、尊孔子、容釋家,潛心向道,數度“天書”之能事,夢見神人而尊黃帝為趙氏始祖,故于大中祥符五年召集群臣審定,下詔京城與曲阜壽丘各修建景靈宮,京城景靈宮奉祀黃帝及趙氏先皇諸“神仙”,曲阜景靈宮祭祀始祖黃帝及圣母。曲阜壽丘是黃帝出生地,因此真宗頒詔將曲阜更名仙源縣,屬襲慶府(后改兗州府)。《宋書·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五年閏十月“戊寅,建景靈宮太極觀于壽丘。”《宋書·地理志》襲慶府下:“魯郡,泰寧軍節度;本兗州。大中祥符元年,升為大都督。政和八年,升為府。……仙源(縣),中上。魏曲阜縣。大中祥符五年改。” 明代萬歷二十年刻本《兗州府志·沿革志》:“宋大中祥符元年,以軒轅降于延恩殿,謂曲阜有壽丘,改名仙源,屬襲慶府。”按《宋書》為大中祥符五年,而非元年,《兗州府志》《曲阜縣志》謂元年,當為誤。京城的景靈宮因北宋改南宋而有重建,其規模宏大,可見《宋書·禮志 ·吉禮》:景靈宮。創于大中祥符五年,圣祖臨降,為宮以奉之。天圣元年,詔修宮之萬壽殿以奉真宗,……元豐五年,始就宮作十一殿,……諸神御門置親事官五百人,立戟二十四。累朝文武執政官、武臣節度使以上并圖形于兩廡。凡執政官除拜,赴官恭謝。其后南郊先詣宮行薦享禮,并如太廟儀。……政和三年,奉安哲宗神御于重光殿。昭懷皇后神御殿成,詔名正殿曰柔儀,山殿曰靈娭。于是兩宮合為前殿九,后殿八,山殿十六,閣一,鐘樓一,碑樓四,經閣一,齋殿三,神廚二,道院一,及齋宮廊廡,共為二千三百二十區。……紹興十三年二月,臣僚...
403頁次33/51首頁<...  28293031323334353637...下一頁尾頁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門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業云服務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東省曲阜市 郵箱:pengmenstudio@163.com 電話:0537-4495168
手機:13863756448 郵編:2731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婷婷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站|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 色欲人妻综合AAAAA网| 狠狠色伊人久久精品综合网|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 欧洲97色综合成人网|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 |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天天|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色综合67194|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可观看| 综合三区后入内射国产馆|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综合在线免费视频| 五月丁香综合缴情六月小说|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五月天婷婷综合网| 亚洲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 国产在线视频色综合|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久久婷婷五夜综合色频|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观看|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免费|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站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