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8 - 28
點擊次數:
孟 母 仉 氏敖翔 曹帥 鄒魯之地,素來是禮儀之邦,也是為世人瞻仰的孔孟之鄉。除了曲阜孔林和鄒城孟林之外,曲阜城南13公里處的“孟子故里”鳧村東側的馬鞍山麓,還坐落著一座受人敬仰的陵墓,這便是孟母林。孟母林,是亞圣孟軻父母及部分后裔的家庭墓地。林門前,有一條長143.5米的林道,順林道入林,北行折西不遠,有一紅墻環繞的院落,四周松柏環抱。前有大門樓一座,院內正中建享殿三間,是祭孟子父母的地方,始建于北宋景祐年間。清乾隆九年(1744年)博士孟衍泰重建。殿內原有孟母塑像端坐于木雕神龕內,旁有孟子七十三代孫孟慶棠重修享殿的石碑一幢,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立。享殿后院,樹有神位碑,上刻楷書“啟圣邾國公端范宣獻夫人神位”。碑立于清代乾隆年間,碑前有石制供桌、香爐等。孟母,仉氏,魯國人.人們對孟母并不陌生,尤其是《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由于她教子有方,不但為中國歷史上養育了一位偉大的思想家,自己也名垂青史,與三國罵曹的徐庶之母、南宋刺字的岳飛之母并稱為“賢良三母”。那么,除了“孟母三遷”的典故外,孟母仉氏,這位中華民族的良母典范,她的一生中又經歷了哪些故事呢?孟父是一位懷才不遇的讀書人,他為光耀門楣,離別嬌妻稚子,遠赴宋國游學求仕。三年后,他沒有帶來封妻蔭子的榮耀,卻給仉氏送來晴天霹靂的噩耗。從此孤立無援的孟母開始了坎坷的人生旅途。喪夫是一件極其悲痛而不幸的災難,但孟母仉氏卻是位賢淑又獨立的女性典范,沒有改嫁,獨自一人教育失去父愛的孟軻。而馬鞍山山麓墳塋如林,不時會看到喪葬的情景。年幼的孟軻看到頻繁的喪葬后,常常與其他的孩子一同模仿大人們的跪拜和哭嚎。哭笑不得的仉氏便把家從鳧村遷到了十里外的廟戶營村,這里卻是一個“日中為市”的交易集市。仉氏擔心孟軻從此染上市井商賈錙銖必較的習氣,最終又將家遷到了學宮旁。那間房屋雖然簡陋之至,周圍卻墨香隨蝶舞,書...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7 - 26
點擊次數:
鎏金千佛曲阜塔孟繼新  周敬鵬  王廣恒 曲阜是孔子和儒學的誕生地,歷史上是受儒家文化浸染最深的地方,社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深深地打上了儒家文化的烙印。但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中國以來,逐漸和本土文化相融合,發展壯大,曲阜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與大本營,也留有大量的佛教文化遺存,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鎏金千佛曲阜塔。鎏金千佛曲阜塔為明代鑄造,銅質,外飾鎏金。塔高1.5米,直徑0.45米。塔呈八角形,是標準的十三級浮屠(十三層),底大上小,內空,由底至上逐層遞減收分。系由塔頂、塔身和塔座三部分合成,塔頂鑲嵌之珠原為鎏金銅珠,現為后配木制寶珠。塔身層層飛檐,檐上層脊挑角外伸,上飾龍頭走獸,獸嘴有透孔,原掛有風鈴。檐下飾以斗拱,每層每面各鑄有凸出的坐佛五尊,均盤腿拱手正面端坐。最下層的前面開有門洞,和城門相似,門兩側各有假門一座,門扇左右合閉,門扇飾以門釘五排,每排五釘,并飾以門環,門左右兩側各設圓柱一根,柱上鑄有浮出的盤龍戲珠對舞升騰。下層后面鑄有坐佛36尊,左右兩面各鑄坐佛35尊。通體沒發現題字。因塔上雕刻佛像眾多,號稱“千佛塔”。千佛塔造型優美,通體鎏金閃耀,鑄造技術精湛,代表了明代鑄造工藝的最高水平。鎏金千佛曲阜塔原是衍圣公府的舊藏,在城內南堂廟地藏庵存放,南堂廟是圣府的香火院。衍圣公府內宅也建有佛堂、供著佛像。在府外還建有娘娘廟、觀音廟、玉皇廟等多種廟宇。從明代到清代,尤其是康熙、乾隆以后,還以衍圣公府的名義捐修了幾處香火院。逢年過節,衍圣公夫人或夫人派女仆代自己到香火院去進香。在城關附近有十一處香火院屬于衍圣公府管理。所謂衍圣公府“香火院”,就是每年每月由衍圣公府供應香火費,廟宇損壞由衍圣公府負責維修,也有時化緣募捐一部分維修費。南堂廟是主持尼姑的廟宇,位于城內鼓樓南街。南堂廟坐南向北,前后三院,兩大殿,大門、二門和配房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據《孔府檔...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7 - 18
點擊次數:
曲阜九仙山彭慶濤 劉歡 王廣恒 世人皆知泰山為五岳之尊,矗立于齊魯大地,鎮守華夏東方。它歷經千年,顯盡巍峨之氣魄;風雨如晦,著盡深沉雄渾之姿態。慕名而來,拾級而上者,恒河沙數。時至今朝,每逢假日,往來游客摩肩接踵,絡繹不絕。而就在距離泰山不遠,南下六十里處,便是另一個迥異的自然新氣象,這里距離城市路程遙遠,群山連綿,無噪雜的人群,更無熏天的香火,唯有巖壑縱橫山間,泉澗交匯與亂石,林茂草美,鳥雀爭鳴,行人零星,腳步散散漫漫,靜謐清閑,山間著實流露出一種質樸淡雅的氣息,此地便是九仙山,被稱為曲阜的“小泰山”。九仙山這一奇妙的名字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王母娘娘在天庭用蟠桃邀請天地三界神仙,各路仙人競相敬以仙酒,王母娘娘大醉九九八十一天。九位仙女趁王母醉酒酣睡之機,悄悄相邀下凡來到人間,仙女們朝游九仙山,暮宿九女堂,采野外香果,飲山間清泉,每次必到天池沐浴,玩的不亦樂乎,最后九仙女留戀人間的美好便化為九座山頭永駐人間。九仙山百千壑溪瀉于池,岸邊綠柳拂披,果木成林,桃李色彩斑斕。特別是桃花,紅艷似火,據老者說是九仙女從天宮蟠桃園采摘而來的……樸實而智慧的百姓們很喜歡為美麗的地方增加夢幻的奇麗想象,這種錦上添花的心情顯示出當地人民對九仙山的喜愛。除了那些浪漫的故事,九仙山還有很多它少為人知的一面。最為突出的便是在上古時期祭天地儀式中的作用。祭天地是華夏民族最隆重、最莊嚴的祭祀儀式,起源與上古時期。祭天儀式通常由“天子”主持,是人與天的“交流”形式。通過祭天地來表達人們對于天地滋潤、哺育萬物的感恩之情,并祈求大地母親負載百姓安康,天帝保佑華夏子民。九仙山在古代曾擔任過這種“使命”。在《史記·封禪書》引管仲言:“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虙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顓頊...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7 - 18
點擊次數:
孟仲子墓劉國成  尚樹志  王彬     孟子所處的戰國時代已距今兩千年,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孟子的后人圍繞孟母墓結冢而葬,  形成了龐大的家族墓群,這就是今天的孟母林。在孟母墓南的20米處,還有一座墓,墓前有碑,石碑較新,碑上刻有行書“新泰伯孟仲子墓”幾個字,下署“二零零六年清明孟蒙書”,可知石碑是孟氏后人新立。此碑與其他的石碑相比,要大許多,碑額高100厘米、寬114厘米、厚36厘米,碑身高241厘米、寬106厘米、厚31厘米。碑首正中還刻有正書“亞圣”二字,浮雕二龍戲珠,回紋邊飾。按石碑的規格,足見墓主孟仲子應是孟氏家族中地位很高的人。    查閱史籍,發現關于孟仲子的記載比較混亂,有人說新泰伯孟仲子是孟子的從弟,也就是現在說的堂弟。但在《三遷志》、《孟子世家譜》“二代仲子,三代睪。”明確記載,孟仲子就是孟子的兒子,是孟氏二世祖,而孟睪是孟子的孫子,是孟氏三世祖。    在明《鄒志》中,記載孟仲子時是這樣說的:“孟子之從昆弟也,有要孟子造朝之事。按仲子,趙岐注謂孟子從弟,朱子因之。《孟子世譜》則謂是孟子之子,序為二代。謂嘗從公孫丑學。于文定《府志》又謂孟子子睪,從公孫丑學。而《世譜》又以睪為三代,不知何據。”很顯然,孟仲子是“孟子從弟”的學說,是沿襲的趙岐的觀點。趙岐雖是東漢經學家,他著有《孟子章句》,是今存《孟子》的最早注本,但他的孟仲子系“孟子從弟”觀點,沒有詳細的出處,后人對此都很質疑,而孟氏的后人,仍尊孟仲子為孟氏二世祖。可見這墓中的人應該就是孟子的兒子。    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尊為“亞圣”,受母親的影響,孟子對愛子的教育也是很嚴厲的。孟仲子自...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7 - 15
點擊次數:
曲阜陵城路陽  郭云鵬 陵城位于曲阜市西南部,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也無顯著遺跡,僅陵城之名沿用至今。1979年,陵城村民孔慶金在“為女橋”下挖出一通石碑,上刻“大唐南陵”。由此可知在唐時,此地已經名為南陵,史傳為堯王之南陵所在。宋《魯國之圖》對此處亦有圖示,名陵城,且已具規模。堯作為古五帝之一,和陵城有著不解之緣。《史記正義》載:“堯都平陽,葬成陽。”《竹書紀年》曰:“惠成王十九年,齊田聆及宋人伐我東鄙,圍平陽。”此即為魯東之平陽。另有《元和郡縣志》記:“堯祠……在兗州瑕丘南,洙水之右。”《滋陽縣志》載堯祠“在縣城東七里,今屬曲阜縣”。《滋陽鄉土志》又謂堯祠“在(陵城)郭家村,漢熹平四年建,宋治平元年重修”。清修《兗州府志·祠廟志》云:“堯祠在(兗州)城東七里,不詳所創。唐翰林李白有堯祠詩,宋學士李昉有堯祠碑記。”此四款均稱堯祠在曲阜兗州之間,位置幾近于陵城之址。又見《泗水縣志》、《泗水地名志》均載泗水有堯山,又名無影山,“世傳為堯王之墳墓”。陵城作為名人故里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秦漢時期名南陵,唐代詩人李白曾寄居于此,為其莊園。《闕里志·古跡》載:“李白故居在曲阜城西二十五里,其門前臨沂水,又西泗、沂交匯處,擁沙如山,呼為沙丘。”李白《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歸空斷腸。”“沙丘”一帶恰是李白一家居魯間居住地,即今陵城附近。當地學者王云珠考證,李白《客中行》:“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即居魯郊游南陵時所作。據考,至今當地居民“南”“蘭”發音互轉。又傳,時有一小村名玉蘭村,與南陵相鄰,后連為一體,各取一字改名蘭陵。舊即有明代《蘭陵故址》碑,立于陵城村東天齊廟內。此外,陵城還有一位歷史名人,那便是明魯荒王。相傳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魯荒王朱檀在鄒縣尚寨設行宮,常...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7 - 15
點擊次數:
曲阜孔廟十三碑亭路陽  郭云鵬 孔廟十三碑亭位于孔廟大成門前、奎文閣后,即孔廟的第六進院落。在這條東西狹長的院落內,矗立著十三座古色古香的碑亭。這些亭子式樣基本相同,均為漢白玉基座,方形磚木結構,平面三間見方,明間開敞,稍間砌墻,兩層檐歇山頂,覆黃琉璃瓦。由于建造年代有一定距離,各亭風格也稍有差異,例如金、元碑亭形式略微古樸,清代碑亭則規格較高,稍顯豪華。十三碑亭是金、元、清三代帝王為保存唐、宋以來祭孔、修廟的五十余座石碑專門建造的,碑文多為歷代帝王撰書,習稱“御碑亭”。每座亭內陳列著體積、形態不同的石碑,不同的碑面鐫刻著漢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滿文等文字,真、草、隸、篆書體俱全。碑刻有封建皇帝追謚、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廟的記錄,也有祈求孔子神靈保佑其封建統治的文書,還有帝王將相、文人學士謁廟的詩文題記。十三碑亭也因此成為我國政治史、思想史及文字發展史中刻在石頭上的文獻。整個碑亭布局南八北五,東西排列,櫛次鱗比。道南的八座亭中,以靠近奎文閣的中間兩座構建最早。這兩座金代碑亭約建于金明昌二年至六年(1191年-1195年)的大修工程中,是孔廟現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位于東側的兩座碑亭分別建于元朝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和元朝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其余九座碑亭為清代所建。道北5座碑亭為御制碑亭,西起第二、第三亭分別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和二十六年(1687年),始建時為綠琉璃瓦,雍正二年(1724年)雷火時被延燒后又重建,改為黃瓦。西起第一亭、第四亭為雍正大修工程時所建,第五亭為乾隆十三年(1748年)新建。其余4座則為遣官致祭碑亭。 金代碑亭,斗拱豪放、布置疏朗、結構精妙,保持宋式營造特點。十三碑亭中較早的兩通碑刻就位于南排開東起第六座金代碑亭中。一通是立于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的“大唐贈泰師魯先圣孔宣尼碑”,一通...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7 - 15
點擊次數:
《孔府檔案》案例劉巖 彭慶濤 林廟守衛百戶,自康熙帝欽設成立以后,百戶衙門內每每發生命案總能以自身的強勢大事化小,這在官官相護的封建時代人們似乎早已適應。純潔的心靈在封建道德倫理的說教下,只有剩下孤獨的善良,人們大都迷失了自我。故而,在《孔府檔案》內百戶衙門許多離奇事件里,價值取向定會有失偏頗,命案故事也愈發地撲朔迷離。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七月二十六日,在百戶衙門又發生了一起蹊蹺的自殺案件。雖然過程看似簡單明了,但事發原委復雜曲折,處理過程讓人費解疑惑。為了力求還原案件的真實,我們暫且把有關人物及其關系做一扼要介紹。此案共涉及主要人員有:自殺者佃戶魏相德,其子魏炳祥;林廟百戶胡正勤,與魏父子同鄉;四品執事官孔廣棟(尊稱:貽燕堂九爺),孔廣棟的管家王豫。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走進曲阜那迷茫昏暗的公元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天剛蒙蒙亮,曲阜城內大多數的人們乘著涼意還在睡夢中。一居住于東門里名吳繼釗的人,身背糞簍沿街四處尋視著,他并非為了市容清潔,而是生活所迫為之。彼時雖然被后人稱之為“盛世”,但凡凡眾生還是為了生計而努力操勞,不辭辛苦早晚奔波。此時城門還未打開,路上行人無幾,顯得格外冷清。早晨絲絲涼意讓吳繼釗有些興奮,沿鼓樓街(舊時為東西向)緩緩向百戶衙門方向走去。突然,他發現百戶衙門大堂前有人形物體懸于一槐樹下,難道是護衛丁員練功沙袋不成?好奇心驅使他上前一看究竟。那是什么沙袋,分明就是一具面目可憎的死尸,吳繼釗害怕極了,連忙奔往西關向曲阜縣衙稟報。史料記:“(接到報案后)敝縣當即帶領吏、仵親赴尸所”。以此看來,時曲阜知縣李維本處理此案是認真正規的。仵(wǔ),在此為現代意義的法醫,或搬運尸體工。《清會典·刑部》:“凡斗毆傷重不能重履之人,不得扛抬赴驗,該管官即帶領仵作親往驗看。”經一番調查,死者為魏相德,鄒縣北湖莊人,衍圣公府的四品執事...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7 - 15
點擊次數:
大成殿孔子塑像服飾路陽  郭云鵬 《左傳·定公十年》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中華向來以“衣冠上國”之稱著名于世。作為至圣先師的孔夫子對服飾更是尤為注重,他曾說到:“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從這話可以看出,孔子十分重視服飾習俗。漢服是右衽,北方少數民族是左衽,正好相反。孔子從發式和衣冠的不同來區分文明和野蠻,可見衣冠在孔子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服飾不僅僅是一種衣物,而且有著更為高遠的文化和象征意義。孔子一生仕途坎坷,在魯國做了幾個月的司寇就被迫下野出走,棲惶于各國之間,以仁政德治游說諸侯,以冀實現自己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可惜終因“道大難容”,不為當世所用。史家司馬遷雖將其列入世家,位等諸侯,卻仍稱他為布衣,大概就是他生前只能以“逢掖之衣,章甫之冠”為常服的緣故。這種裝束雖然不同于平民百姓,且被后儒譽為“圣賢法服”,但畢竟算不上當時的正式官服。即以司寇而論,也只能是冕無旒、衣無文、裳刺黻而已。司馬遷予以布衣之稱,基本上符合孔子的實際身份。后世孔子地位不斷升遷,其廟像服飾也幾經變換,這直接顯示出歷代統治者對孔子不同程度的尊崇。以服譽人也就成為封建帝王獨特的尊孔方式。漢代以后,儒學獨尊,孔子才得以稱圣稱師,爵之以公,歆享廟祀。先時的木主在后來易之以偶像,但其服飾尚無顯著變化。無論繪畫或雕塑,大概仍和生前的打扮差不多,漢代成都文翁石室的孔子像即為“衣逢掖之衣,冠章甫之冠”的形態。后有魏文帝曹丕詔稱:“昔者仲尼資大圣之才,懷帝王之器,當衰周之末而無受命之運,乃退考三代之禮,修素王之事。”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詔“追謚孔子為文宣王,出王者袞冕之服以衣之”,這才開了為孔子易服的先例。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賜文宣王廟桓圭一,從上公之制,冕九旒服九章”,孔子身份大變,位極人臣。但仍只是秩列上公的王爵,所以其服飾并未超出為臣的待遇。...
403頁次37/51首頁<...  32333435363738394041...下一頁尾頁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門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業云服務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東省曲阜市 郵箱:pengmenstudio@163.com 電話:0537-4495168
手機:13863756448 郵編:2731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亚洲裙底偷窥综合| 熟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熟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 狠狠色综合网久久久久久| 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WWW|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一区| 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色综合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0| 伊人亚洲综合青草青草久热|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97久久久精品综合88久久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亚AV| 伊人不卡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 国产在线五月综合婷婷| 国产综合成色在线视频 | 99久久综合精品国产|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亚洲偷自拍拍综合网| 女人和拘做受全程看视频日本综合a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 色之综合天天综合色天天棕色|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丁香综合激情六月久久|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综合五月激情二区视频|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私人无码综合久久网|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