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時間:
2019
-
09
-
08
點擊次數:
抓周——古時幼兒的周歲慶典作者:孟繼新 王新瑩 束天昊 來源:彭門創作室 抓周,是我國古代在幼兒滿周歲時舉行的一項儀式,此習俗帶有濃郁的預卜性,流行大江南北。抓周的習俗,在民間流傳已久,濫觴于先秦時期的鬼神文化,發端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宋明時期流行于市。這種預測孩子的將來與性情的儀式,伴隨著孩子的周歲慶典,或者說是周歲慶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把這種習俗總結為:“具有家庭游戲性質,是一種具有人倫味、以育兒為追求的信仰風俗。” 《左傳·昭公十三年》有一段類似于抓周撞大運的故事,可視作抓周的先驅,載曰:“初,共王無冢適,有寵子五人,無適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請神擇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見于群望,曰:‘當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誰敢違之?’既,乃與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齊,而長入拜。康王跨之,靈王肘加焉,子干、子皙皆遠之。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厭紐。斗韋龜屬成然焉,且曰:‘棄禮違命,楚其危哉!’”楚共王有五個兒子,要選一位自己的接班人時犯了難,因為他們都是妾身所生的庶子。于是就以璧而望而遙祭楚國境內名山大川的神靈,祈求神靈助選一位繼承者。祈曰:“請神擇于五人者,使主社稷。”告畢,與巴姬一起把璧秘密埋在祖廟的庭院里,悄悄對眾臣說道:“有誰祭拜時碰到此璧者,那就是神靈確認的繼承者,誰敢違之?”然后,讓全然不知內情的五庶子依長幼進廟拜跪祖先,共王與群臣一旁暗中觀察。老大康王進來祭拜時,稍稍向前跨越一步,沒有跪在玉璧的位置;老二靈王跪拜時,胳膊肘碰到了玉璧的一點邊沿,偏了;老三子干、老四子皙則差的更遠,完全不著邊際。此時的老五平王年齡最小,是被抱進祖廟的,巧的是兩次跪拜,均壓在了玉璧的璧紐上。共王看到此景,當即表示后悔了,宣布無效,最終把長子康王立為太子。大臣斗韋龜非常愕然,感慨道:“此舉摒棄了禮教、違背了天命,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