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時間: 2019 - 10 - 03
點擊次數:
男子的成人之始——冠禮作者:彭慶濤 高天健 龔昌華    來源:彭門創作室 年方二十,漸趨成熟,即可稱為“士”。士行冠禮,是為獨立。遠古時期,氏族出于保證成年男子擔負生產狩獵等義務的能力,而對其進行的各種體質技能檢測稱之為“成丁禮”。之后,儒家取精棄糟,加工改造,使之成為放之社會而皆準的孩童成年之必備禮儀——冠禮。儒家認為,二十歲之前人應當識數目、懂廉恥,通辭令、學文字,頌《詩經》、習文舞。基礎兼備,方能走向社會。為成年人舉行儀式預示著行冠禮者由懵懂稚子開始轉變為成熟之士。并且踐行忠、孝、順、悌,以便成人成才,管理事務。冠禮的流程較為繁瑣,但是禮之愈繁,說明愈加重視。三次加冠,各有寓意,始加布冠,意為冠者具備衣食之能;二加皮冠,意為冠者具備基本武技;三加爵冠,意為冠者基本具備知書達禮之能。三冠連加禮的意義在于激勵冠者由卑而尊不斷進取,是謂“三加彌尊,諭其志也”。所謂“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后禮義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后禮義立。”這說明冠禮的主要目的是對加冠者進行德智體的全方位教育。人之別于禽獸,因其識禮儀者,贊者、正賓為加冠者梳理頭發、扶正帛巾,并讓他展示體貌等等,都是用以端正其容貌、莊敬其神色、恭順其辭令。西漢學者劉向《說苑》認為,冠禮之儀在于“內心修德,外被禮文”;又引孔子語:“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綜上所述,冠禮行畢,一個人的身心得以徹底洗滌。他走向社會也將必然擔負起家國重任,努力做出一番成績。這一點值得我們當今的人反思。我們現在極少有人熟知這些禮儀,大家批評其繁瑣的程序,卻忽略了它帶給當時人的巨大激勵意義。我們沒有這樣的成人禮儀,自然也少了一次心靈的蛻變,少了一份對社會更加清醒的認知。當然,古代的冠禮局限于貴族子弟,平民百...
作者:
發布時間: 2019 - 09 - 08
點擊次數:
“謹庠序之教”:我國古代學校概況作者:孫永選 吳兆靈 顏保華    來源:彭門創作室 我國文字發明較早,故而古代的學校也較為發達。《孟子·滕文公上》載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禮記·學記》所記:“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大致反映出西周時期的學校分布狀況。家有塾。理論上是指同一里(二十五家為里)應有一所學校,因規模較小,稱之為“塾”。有自發的私人屬性,沒有官辦色彩,這便是“私塾”的由來。由于統治者歷來重視學校的教化功能,“塾”的興辦伴隨著我國漫長的歷史,與官學相輔相成,并駕齊驅,數千年延綿不衰,直至清末民初。早期歷史上最為著名私塾先生,首推孔子,他弟子眾多,所創的儒家學派曾受獨尊,影響巨大。可見,春秋時代之塾已經不局限于“家有塾”范圍。另外,同時期辦“塾”的還有墨子、荀子等等,他們在我國文化史上,留下了色彩斑斕的篇章。在此后的歷史進程中,家塾、村塾、族塾層出不窮,星羅棋布。黨有庠。五百家為一黨,他們的學校稱之為“庠”,規模要比塾大,相當于后世的“鄉學”,也屬于私辦性質。術有序。術與“遂”同,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遂,他們的學校稱之為“序”,相當于后世的“縣學”,屬地方官辦性質。國有學。周天子的宗主國的學校稱之為“辟雍”,諸侯國無論大小,學校稱之為“泮宮”,他們都是專門培養貴族子弟的地方。其中齊國的泮宮最為著名,后世有“稷下學宮”之稱,“曾為當時百家爭鳴開創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促進了先秦時期學術文化的繁榮。”這一完整的教育體系,網絡了方方面面,為后世教育體系奠定了基本框架。古人在什么年齡段入學呢?《大戴禮記·保傅》載曰:“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又載:“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禮記·王制》載:“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白虎通》載:“八歲入...
作者:
發布時間: 2019 - 09 - 08
點擊次數:
尊師重教:我國古代入泮禮綜述作者:彭慶濤 吳兆靈 顏保華    來源:彭門創作室 我國自古就有重視幼兒教育的傳統,誰不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彼時并非如同現代意義上的“不輸在起跑線上”,要學會各種五花八門的才藝,注重技能。古人卻是為了孩子將來的成長,從小就立下簡單的言行規矩,培養子女的德行。當然,古代父母面對的社會現實,也不允許給孩子有多種選項,只能在性格的塑造、做人的準則上下功夫。《禮記·曲禮上》記載了一段長者與幼童日常交往所應共同遵循的守則:“幼子常視毋誑。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傾聽。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負、劍,辟咡詔之,則掩口而對。”用現代語言來講述,就是說:對于幼兒,應經常講一些能夠實現的事情來教育他,而不要隨意哄騙他。對兒童應該灌輸簡樸的理念,不要講究穿著的華麗。站立必須規規矩矩,恭敬大方,不要歪頭側耳而聽,毫無敬意。受到長者攙扶、牽手時,兒童應該用雙手握著長者的手,以示感恩。長者把兒童背在背上,或挾在肋下斜抱,湊近兒童耳邊說話時,兒童要用手遮掩著口回答長者的話。這是一種最基礎的行為教子之“禮”,面面俱到,又簡單具體。雖然從現代理念來講,規矩多多又太拘泥小節,扼殺了孩童的天真與爛漫,但對于“守規矩”的性格培養方面,起到了極大作用,特別是在兒童時期。古人對“幼子常視毋誑”向來十分重視。《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了一則故事: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在身后哭鬧,她便對孩子說:“你回去,我回來以后給你殺豬吃肉。”妻子從集市上回來時,發現曾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9 - 09 - 08
點擊次數:
傳統“認干親”習俗簡述作者:孟繼新 王新瑩 束天昊    來源:彭門創作室 認干親,又稱結干親、拜干親,是我國流傳已久的民間習俗。“認干親”的原因多種多樣,舊時最為常見的是嬰兒出生不久的滿月前后,或百天左右,由父母或祖父母懷抱著上街,見到的第一成年人便認作干親。男性為“干爸”,女性為“干媽”,但往往這是預先準備好的。有的是為了避免災禍,此乃迷信之說。例如,孩子經過占卜算命得知與父母命相不和,甚至相克,以“認干親”的方式來改變,以達到陰陽協調,家庭和睦。即所謂:“雙爹雙娘,福大命大,逢兇化吉,遇難呈祥”。有的是因為獨子或老年得子,此乃擔憂之說。例如,上幾代都是單傳,此時又是獨子,哪怕是有姐妹多人,也要讓孩子認干親,而且認人丁旺盛之家,認為這樣才可以保佑一生平安。也有兩家關系交往密切,甚至是世交,自愿認對方兒女作義子、義女的。也有體弱多病的孩子為了身體健康,大街上隨意認干親的。孩子在父母的帶領下,到集市上看到身體健碩之人,口喊“干爸”倒頭便拜,而且認得越多越好。此種認干親的方式屬一次性性質,一般以后兩家沒有什么來往。甚至還有尋找年代久遠的石磨、石碾,古老的樹木等為干爹干娘的,以求其結實強健。此種認者,則由父母帶領向石磨石碾焚香叩拜。當然,我國歷史上為了攀附權貴的認干親比比皆是,時至今日也為數不少。一般性家庭認親,確定對象后,要舉行一定的儀式。常見的儀式是選擇一吉日:干娘拿一個碗,一雙筷,一件衣服送至干兒女家,由其款待一番,即成干親。講究之家也有寫“承繼帖”的。認親這一天,孩子的父母要把室內外打掃干凈,自己也要精心打扮一番,以示尊重。此外,還要準備豐盛的酒席,替孩子預備好香燭、孝敬干爸、干媽的禮物。此禮物中,干爹的帽子和干媽的鞋以及粉條是不可或缺的。其他煙酒、點心之類隨意搭配,但要雙數,不能落單。吉時已到,點上香燭向神明禱告,然后讓前來的干...
作者:
發布時間: 2019 - 09 - 08
點擊次數:
抓周——古時幼兒的周歲慶典作者:孟繼新 王新瑩 束天昊    來源:彭門創作室 抓周,是我國古代在幼兒滿周歲時舉行的一項儀式,此習俗帶有濃郁的預卜性,流行大江南北。抓周的習俗,在民間流傳已久,濫觴于先秦時期的鬼神文化,發端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宋明時期流行于市。這種預測孩子的將來與性情的儀式,伴隨著孩子的周歲慶典,或者說是周歲慶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把這種習俗總結為:“具有家庭游戲性質,是一種具有人倫味、以育兒為追求的信仰風俗。” 《左傳·昭公十三年》有一段類似于抓周撞大運的故事,可視作抓周的先驅,載曰:“初,共王無冢適,有寵子五人,無適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請神擇于五人者,使主社稷。’乃遍以璧見于群望,曰:‘當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誰敢違之?’既,乃與巴姬密埋璧于大室之庭,使五人齊,而長入拜。康王跨之,靈王肘加焉,子干、子皙皆遠之。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厭紐。斗韋龜屬成然焉,且曰:‘棄禮違命,楚其危哉!’”楚共王有五個兒子,要選一位自己的接班人時犯了難,因為他們都是妾身所生的庶子。于是就以璧而望而遙祭楚國境內名山大川的神靈,祈求神靈助選一位繼承者。祈曰:“請神擇于五人者,使主社稷。”告畢,與巴姬一起把璧秘密埋在祖廟的庭院里,悄悄對眾臣說道:“有誰祭拜時碰到此璧者,那就是神靈確認的繼承者,誰敢違之?”然后,讓全然不知內情的五庶子依長幼進廟拜跪祖先,共王與群臣一旁暗中觀察。老大康王進來祭拜時,稍稍向前跨越一步,沒有跪在玉璧的位置;老二靈王跪拜時,胳膊肘碰到了玉璧的一點邊沿,偏了;老三子干、老四子皙則差的更遠,完全不著邊際。此時的老五平王年齡最小,是被抱進祖廟的,巧的是兩次跪拜,均壓在了玉璧的璧紐上。共王看到此景,當即表示后悔了,宣布無效,最終把長子康王立為太子。大臣斗韋龜非常愕然,感慨道:“此舉摒棄了禮教、違背了天命,楚...
作者:
發布時間: 2019 - 09 - 08
點擊次數:
我國古代的嬰兒命名禮作者:孟繼新 陳曦 姬曉燦    來源:彭門創作室 舊時,嬰兒出生后,即由祖父母或父母給起個名,此乃“小名”。上學或成人以后再由老師或請先生按輩分給起個大名。男孩的小名有按屬相干支起的,如寅戌、丙申。有按落生時祖父的年齡起的,這在明清以前很是普遍,如五十六、六十三、七十一、七十五等。有的怕嬰兒夭折,起名叫狗剩、鎖成、剩留、拴柱等。有希望嬰兒將來時來運轉,起名福成、運升、運起的。女孩兒則以美好的事物命名,如小梅、蘭香、玉珍、玉翠、秀云、淑霞等。近現代取名,時代感非常強烈,反映出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動向。如:新中國成立時,人們給孩子起名,非常自然地想到“解放”“勝利”這樣的詞兒。抗美援朝時出生的小孩,“援朝”“衛國”便成了他們的名字。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躍進”“紅旗”“文革”“衛東”等名字,都帶有強烈的時代政治色彩。其實,在先秦時期我國就有了莊重而虔誠的命名禮,這在《禮記·內則》《禮記·曲禮》中其謹慎、認真的態度可窺一斑。孩子出生后與母親要有單獨的居室,外人甚至丈夫也不得入內,只能遣人前去問候以示關懷。到了第三個月月底,選一吉日給嬰兒剪發并舉行“命名禮”。這一天,妻子梳洗干凈打扮一番,抱著嬰兒前來拜見丈夫。此時,家庭中的男女老少早就洗身凈面,穿著干凈的正裝參加嬰兒的命名禮。禮儀開始丈夫走向正室站在臺階上,面向西;妻子由側室抱著嬰兒來到丈夫正室的東房處,面東而立。此時,有德高年長的女眷在一旁喊道:“今天吉日,兒的母親抱著小兒來拜見父親了。”丈夫回答道:“你要教導小兒,尊禮守法,好好做人。”父親上前仔細端詳著嬰兒,并握著他(她)的右手,經過認真思考后,非常愉悅地給小兒取了個名。妻子聽到孩子的名后說:“我記住了,將來我會使其有所成就的。”說罷,就把嬰兒遞給女眷。女眷將嬰兒之名遍告其他家庭成員,命名儀式結束...
作者:
發布時間: 2019 - 09 - 01
點擊次數:
滿月之喜,百日之慶作者:孟繼新 陳曦 姬曉燦    來源:彭門創作室 滿月,是嬰兒一生的重要節點。嬰兒滿月,姥娘家人抬轎、備車或挑擔來接閨女和嬰兒,俗稱“叫滿月”。嫁出門的女兒抱著孩子回娘家,有的地方外婆會給寶寶肩膀上搭花線、脖頸上掛銀制品銀墜子,寓意祝福外孫長命百歲,享榮華富貴。據棗莊薛城人忠良回憶他們一帶叫滿月:“嬰兒挪窩也就是第一次去姥姥家要折來一束桃樹枝,上面用紅絲線系上七枚銅錢和五枚染成紅色的花生果,桃枝用于驅鬼避邪;七枚銅錢象征‘吉星高照’,又有‘人財兩旺’之意;花生是長壽果,取‘長壽百歲’、‘五子登科’、‘兒女雙全’之瑞征。桃枝系上紅線、銅錢、花生,花花綠綠,確是美麗的飾物。人們看到它,便知‘挪窩’的來了。產婦‘坐月子’不準出門怕受風寒,滿月頭天婆婆用天麻、何首等活血的藥材煮上老母雞給兒媳婦發汗,強壯身體。第二天一早,由嬰兒的舅舅擔著筐簍,另一頭方塊石頭來接(俗稱叫滿月)。挪(騷)窩有走一趟姥娘家聰明一回的說法。叫滿月女孩是第二十八天,給產婦發汗要到娘家,由母親操持。產婦到了娘家,嬰兒姥姥迎,妗子接,抱到盛飲用水的缸前照一照,希望嬰兒像水尖一樣往上漲,擱排子上臥臥(排子是人們用高粱秸得頂稍串成的用具),方言拍拍啦啦就是潑潑辣辣的意思。后來用獨輪車、排車,現在都用轎車了。在姥娘家過三五天(奇數天)。舅舅送嬰兒回家帶回‘剪頭雞’或‘剪頭羊’。剪頭雞為一只紅公雞、一只母雞,用大紅布剪一花環套在雞脖上,送行人用籃子挎著,一直送到家。剪頭羊,山羊、綿羊都行,但要全白色的,羊頭上用紅色染了,著人牽去。無論剪頭雞、剪頭羊,帶回家喂養一段時日,不能宰殺食用,要到集市上賣掉。換回的錢,要先買一包鹽帶回家。鹽是晶體,晶瑩閃亮,預示孩兒定有大作為;鹽溶于水,孩子水靈靈地,長了也會為人清正廉潔;鹽調五味,會給家庭帶來幸福歡樂,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作者:
發布時間: 2019 - 08 - 29
點擊次數:
降生之喜——古代生子習俗 下作者:孟繼新 張勇 王明鵬    來源:彭門創作室 送祝米,也稱“送粥米”或“吃喜面”,是一種古老的習俗,出嫁的姑娘生小孩以后,娘家要“送祝米”。這個風俗,在中原、湖南、江浙一帶頗為流行。送祝米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往往是娘家人接到報喜后,約定的吉利日子,一般男為雙日,女為單日。由于各地物產不同,送祝米的禮物也不盡相同,各具地域特色。河南、山東一帶多為米面、雞蛋、紅糖、魚肉及姥姥親手制作的嬰兒棉褲、妗子或姨買的衣帽等物。肉一般為豬肉,牛羊肉亦可,其他肉則在禁止之列;魚一定要是鯉魚,寓意“鯉魚跳龍門”。送祝米的日期,一般選擇在男嬰出生后的第六天或十二天,女嬰為出生后的第九天。此日,嬰兒姥姥家所有女親屬齊聚于姥姥家,她們會一同雇人抬著蒸籠般的禮盒前往嬰兒父母家。送祝米的人員大多為女性,但產婦娘家的哥哥、弟弟可一同前去,其他男性很少參與。有的地方禮盒是有講究的,上層要放一條藍色的長布作為嬰兒的尿布,如果是男嬰,兩頭露在外,是女嬰則露一頭。主家要設宴盛情款待來客,宴席上必有細粉條做的菜肴,飯食必有面條,以屢屢長條象征嬰兒長命百歲,故有“吃喜面”之說。散席后主家還要回禮,賞給抬禮盒的人錢。湖北西部地區,送祝米的禮物一般為雞蛋、雞、銀飾、搖籃等滋補品和嬰兒的裝飾品。送祝米的人也是以女性為主,大多是產婦的姐妹,嬸姨,姻侄子女。其他禮儀與中原地區大同小異。湖南西部地區,送祝米的禮物,多為豬蹄,雞魚、雞蛋,糯米,面條,衣物,布料之類。送祝米的人同樣是以女性為主,小孩子相隨,更是增添了許多歡樂氣氛。在當地流傳的一首歌謠,生動詳實地描述了送祝米的熱鬧場景:女婿到家來報喜,不知是男還是女。接到喜物便知底,男茶女酒自古語。娘家商量送祝米,雞蛋要有五百幾。還要兩斗上熟米,豬肉豬肝不能缺。鯉魚要買活鮮的,雞母只管提壯的。打了搖窩和枷椅,又...
399頁次25/50首頁<...  20212223242526272829...下一頁尾頁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門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業云服務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東省曲阜市 郵箱:pengmenstudio@163.com 電話:0537-4495168
手機:13863756448 郵編:2731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aⅴ| 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狠狠色综合一区二区|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一本一道色欲综合网中文字幕| 国产天堂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波多| 久久九色综合九色99伊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久久久|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久久综合久久性久99毛片| 色之综合天天综合色天天棕色|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视频|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分享|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欲| 国产91久久综合|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人成综合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躁AV| 亚洲综合丁香婷婷六月香|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综合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热|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 亚洲AV成人潮喷综合网| 丁香伊人五月综合激激激| 天天久久影视色香综合网|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日本一道综合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