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5
-
14
點擊次數:
孔彥縉石儀 劉巖 牛秋鵬 在萬木森森的孔林內,高封的墳丘前,人們常常會看到神道兩側排列著公整對稱、造型威嚴的石獸、石人、石虎、石馬、石羊、石望柱等石儀,另外還有莊重神秘的石神門。您如果仔細在林中觀察就會發現,現存眾多石儀當中除孔子墓神道石儀為宋代樹立外,其他皆為明清時期刻立。而孔彥縉神道石儀,則是有衍圣公封號以來的第一位。按唐以后封建社會喪葬定制,孔氏后裔族群中有許多具備卒后樹立石儀者。哪為什么官爵品秩不低的衍圣公,只有到孔彥縉時期才會有石儀始立的現象發生呢?讓我們一起去觸摸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底色。其實,孔林立有石儀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發生,現存于漢魏碑刻陳列館,屬國寶級文物。此后除宋宣德五年在孔子墓樹立石儀外,至孔彥縉時期孔氏族人再也沒有樹立石儀的傳統了。何故?史料中沒有明確記載,大概禮讓謙恭的嫡裔們不想僭越祖宗吧。可歷史到了孔彥縉時期似乎注定發生某種變故。孔彥縉為五十八代孫孔公鑒之子,剛滿周歲時父親便故去,時明建文四年(1402年)。由于父親早亡,他是在母親胡氏的含辛茹苦、精心教育下逐漸長大成人。胡氏是三氏學教授胡復性之女,知書達禮,賢惠有節,教子有方。故而孔彥縉從小就少年老成:“不妄言笑,未嘗慢戲佚游。人有忤言,言不與校,或言相媚悅,亦不為異。屹然端重,如成人焉。”永樂八年(1410年),孔彥縉年十歲(虛歲),朱棣皇帝詔進京襲爵,順理成章地襲封衍圣公,官秩二品。朱棣初見年幼的孔彥縉言談舉止,從容詳雅,落落大方,轉身對侍臣說:“真神明之裔也!”此次召見朱棣對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彥縉襲封衍圣公后,開始主持孔子祭祀活動,管理孔府事務。他自知年輕,無論大小事都向長者征求意見,然后才行定奪。隨著年齡的增長,孔彥縉“才識益高,聞見益廣,度量益寬”,表現出良好的領袖風范。身為衍圣公,嚴守輕財重義這一道德底線,凡有親黨吉兇之事而沒有經濟能力時,他都會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