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時間:
2021
-
03
-
04
點擊次數:
導讀身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那么我們的姓氏從何而來?在滾滾歷史長河中又出現了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呢?本號“百家姓”系列推送帶您走進歷史,探尋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姓氏之謎。費姓源出費姓主要有顓頊后裔、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兄弟民族費姓三種源出。一、源出顓頊后裔源自遠古帝王顓頊裔孫大費次子若木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相傳顓頊是黃帝孫,有裔孫伯益,伯益曾協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大費,伯益有子二人,其中次子名若木,因不得繼承爵位而淪為平民,遂以父名為姓氏,姓費,以標明自己的血統所出,其后代相傳姓費。如夏桀時去夏歸商的費昌,就是他的后裔。二、源出鮮卑族源于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北魏王朝鮮卑拓拔部費連氏族,屬于漢化改姓。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執政時,將都城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至洛陽(今河南洛陽)之后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將鮮卑族的多音復姓多改為單字漢姓。其時,費連氏改漢姓為費氏。三、源出兄弟民族費姓今彝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兄弟民族中,均有費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費氏,世代相傳至今。費姓名人本期百家姓為大家介紹的費姓名人為明代內閣首輔費宏。費宏(1468年3月20日—1535年11月14日),字子充,號健齋、鵝湖,晚年自號湖東野老。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廣信府鉛山縣(今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河口鎮烈橋)人,明朝名臣,內閣首輔。△費宏費宏自幼聰慧好學,十三歲于童子試為文元,十六歲于鄉試中解元,二十歲中殿試狀元,授翰林修撰。明武宗時入閣,累授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明世宗時兩次入閣,擔任首輔,加至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嘉靖十四年(1535年)去世,年六十八。獲贈太保,謚號“文憲”。費宏少年聰慧,有濟世之練達才干。仕途雖經曲折,屢遭讒言,或被貶謫,或被起用,始終是勤懇不二。兩次主持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