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8 - 05 - 27
點(diǎn)擊次數(shù):
彭慶濤 牛秋鵬 公元前479年農(nóng)歷2月18日,傳播治世理念的孔子終于到下了他偉岸的身軀,史籍記載“葬于泗上”。他的死在當(dāng)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魯哀公為其讀“誄文”,燕人前來觀葬禮。而后世更是對他念念不忘,以至于累代加封,從最初魯哀公的“尼夫”,一直到清世祖的“大成至圣文宣先師”。在孔子以后,其后代子孫接冢而葬,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大家所熟知的孔氏家族專用墓地——孔林。 那么,按當(dāng)時的族群墓地管理制度,孔子死后是應(yīng)該隨父母葬在防山腳下的梁公林,而他為什么選擇了魯城之北的泗水南岸呢?這似乎是一個歷史之謎。要想解開其中的奧秘,我們需要從孔子的身世、家庭組成情況、社會環(huán)境及人物性格等零散的歷史碎片中追蹤分析,尋求答案。公元前551年,孔子呱呱墜地悄然來到人世間,除父母倍感喜悅、痛愛有加外,這份喜悅似乎對其族人沒有太大的影響,甚至多少有點(diǎn)不屑一顧。后來的事實(shí)證明,孔子父親去世后這種情緒表現(xiàn)的十分明顯,以至于母親帶他離家出走,并且十幾年沒有什么聯(lián)系。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王朝的貴族,商被周滅亡后,周成王見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很是忠厚,便命其代替商后就封于宋國去,其后世代相傳。到了宋殤公九年(前711年),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任宋國大司馬并受遺命輔佐殤公。太宰華督因不滿孔父嘉掌權(quán)便對國民宣稱:國君即位十年,對外打了十一仗,民生痛苦不堪,都是大司馬孔父嘉的責(zé)任,應(yīng)當(dāng)除掉他以安定民心。不久,華督發(fā)動政變,殺死了孔父嘉并霸占了其妻,后又弒宋君殤公,另立宋莊公。這樣華氏執(zhí)權(quán)勢力壯大,在宋國為所欲為,而孔氏家族失勢漸衰。此時,孔父嘉有子木金父漸已成人。此后,木金父生祈父(又稱鐸沂父),祈父生孔防叔。因孔、華兩氏族之間結(jié)有世仇,期間孔氏族人被處處刁難,故孔防叔畏怕華氏的威逼挑釁,躲避逃難離宋而奔魯。由此,孔防叔在陬邑(今曲阜息陬一帶)定居為魯人,但已經(jīng)沒有了顯赫的頭銜。防叔生子伯夏,伯夏生叔梁紇...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8 - 05 - 27
點(diǎn)擊次數(shù):
彭慶濤  劉國成 孔子被后世稱之為“圣人”、“萬世師表”,可謂是人之楷模。然而,得此殊榮的背后是常人不能及的勤奮、多思與博學(xué)。孔子一生勤于志學(xué),著述頗豐,受到后人的敬仰。他富有傳奇的一生,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一個謙遜的求學(xué)者,會有怎樣的成長歷程呢?由于年代久遠(yuǎn),往事如煙,雖然浩瀚的史料典籍中有著只言片語的記述,但其形象、場景難得一見,只能任其在我們現(xiàn)代人腦海里浮想還原。在曲阜孔廟圣跡殿中,保存著明萬歷二十年創(chuàng)作的120幅石刻版《孔子圣跡圖》。孔子一生的每個階段,都在一幀幀的圣跡圖中有著生動的描繪,讓我們直觀地領(lǐng)略到時人的暢想風(fēng)情。其中關(guān)于孔子謙遜求學(xué)事跡,圖中也多有涉及。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孔子歷經(jīng)磨難,不恥下問,刻苦學(xué)習(xí)的場景。 俎豆禮容在圣跡圖中有一幅《俎豆禮容圖》,圖中描繪了孔子幼時模仿祭祀的場景。孔子小時候,就表現(xiàn)出異于常人的天賦,非常聰明。這一故事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有記載:一天,街道上突然傳來一陣鼓樂之聲,很是喧鬧。正在院中玩耍的孔子好奇地打開大門,朝遠(yuǎn)處張望。一支郊祭的隊(duì)伍從前方緩緩走來,浩浩蕩蕩,很是壯觀,便前去隨著隊(duì)伍走到郊壇,近距離仔細(xì)觀摩整個郊禘過程。看著主祭官祭祀動作,年僅6歲的孔子饒有興致地在一旁跟著模仿起來。莊嚴(yán)的使人窒息,太神圣了,這一幕幕畫面深深地嵌入孔子幼小的腦海。此后,孔子經(jīng)常把家里的盆盆罐罐收集起來,當(dāng)做俎豆禮器,擺放在面前,學(xué)著主祭人的模樣有板有眼的逐節(jié)戲演。孔子的母親在孔子3歲喪父后,一直含辛茹苦的撫養(yǎng)孔子,雖然孤兒寡母的生活相當(dāng)清貧,但也十分溫馨。一日,見孔子在有模有樣地模仿祭祀動作,覺得滑稽好笑,說道:“你這樣的小孩子,怎能夠領(lǐng)會那么深奧的東西。”孔子爭辯道:“我這是在學(xué)習(xí)呢。”母親開玩笑地又說:“你這么認(rèn)真學(xué)習(xí)禮制,難道學(xué)會了長大后去做祭祀官嗎?”孔子仰起臉說:“我不做祭祀官,要像...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8 - 05 - 24
點(diǎn)擊次數(shù):
閆利綱 臨曲阜故城北門,仰望古城,斑駁的城墻,巍峨聳立的城樓,氣勢恢宏而滿目滄桑。城門洞上方鐫刻有“仰圣門”三字,字體遒勁有力,據(jù)說是明代胡纘宗所題。由城門而入,回望城樓,又有一匾額 “延恩門”。一個城門,怎么會有兩個名字?到底哪一個才是它真正的名字呢?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明故城的前世說起。明代以前曲阜縣稱仙源縣,縣城在今天的舊縣,與闕里相去十里。據(jù)費(fèi)宏《城闕里記》載,在明朝正德年間,河北的劉六、劉七起義作亂,攻破了曲阜,燒毀了數(shù)百的宮寺民居,并且移營闕里孔廟,“秣馬于庭,污書于池”。給孔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也使得大明朝廷與孔氏族人震恐。考慮到亂軍人數(shù)眾多,縣治派兵不利于防御,東兗道僉事潘珍上奏說,縣衙治所必須與孔廟一起守望相顧,圍繞孔廟筑造城墻。明朝政府同意了這一建議,花費(fèi)了近十年時間,于嘉靖元年三月(1522年)完成了城墻修筑。修筑的城墻是什么樣子呢?據(jù)乾隆年間修訂的《曲阜縣志》記載,城墻周長為八里三十六步,高二丈,厚一丈。城墻用墻磚包砌而成,城墻外建有護(hù)城河。城墻有五門,正南為仰圣門,東南為崇信門,東為秉禮門,西為宗魯門,北為延恩門,每個城門上都建有城樓。傳說,當(dāng)時筑城的工匠將自己的名字刻在墻磚上,所以才有了數(shù)百年不倒的堅(jiān)固城墻。現(xiàn)在城南門的一些墻磚上昔日筑城工匠的名字仍依稀可辨。細(xì)心的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怎么正南門為仰圣門。仰圣門不是在城北門掛著嗎,何以又改在南門了呢?據(jù)陳鎬《闕里志》新筑闕里城圖記載,城池只有四門。唯獨(dú)缺了與孔廟大門相直的城南門。難道說,城墻建設(shè)之初僅有四門,沒有仰圣門嗎?帶著這種疑問,我們繼續(xù)翻閱了《曲阜縣志》。果然在第三十卷找到了“(萬歷)五年(1577年)改辟城南門”的記載,問題似乎解決了。然后讓我們始料不及的是在《孔子故里志》中也有一段記載:正德八年(1513年)以孔廟為中心修建曲阜新城,嘉靖元年(1522年)春三月工竣。萬歷二十年于廟...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8 - 05 - 24
點(diǎn)擊次數(shù):
王廣恒  彭慶濤 在曲阜城東的泗河南岸,防山之陰,坐落著一處古樸陳舊的院落,古木參天,古建筑輝映其間。這一院落就是梁公林,孔子父母的墓地,山東省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孔子兄孟皮亦葬于此。孔子的父親名叔梁紇,魯襄公二十四年(前549年),孔子三歲時,父叔梁紇死,葬于防山之陰。魯昭公七年(前535年),孔子十七歲時,母顏徵在卒,與其父合葬于防。《禮記·檀弓》載:“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于是封之,崇四尺。”這說明是孔子開創(chuàng)夫婦合葬、墓而墳的先河。乾隆《曲阜縣志》記載:啟圣王者,至圣父叔梁公也,宋大中祥符元年,封齊國公,配顏氏,封魯國太夫人。元至順元年,封啟圣王,配封啟圣王夫人。明嘉靖中,改為公。我世宗憲皇帝追封至圣五代皆為王,曰肇圣王、裕圣王、詒圣王、昌圣王,王仍稱啟圣王。王之祖始居魯,王仕魯,為鄹邑大夫,有勇力,魯襄公十年,魯人從晉伐偪陽,偪陽人啟門,諸侯之士門焉,縣門發(fā),王扶之以出門者,孟獻(xiàn)子稱為有力如虎。云,王先娶于魯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病足不任繼嗣,王乃求婚于顏氏,顏父問其三女曰:“鄹大夫父祖為卿士,先圣王之裔也,其人身長九尺,武力絕倫,吾甚貪之。雖長性嚴(yán),不足為疑,三子孰能為之妻?”二女莫對,幼女征在進(jìn)曰:“從父所制,將何問焉?”父曰:“即爾能矣。”遂以妻之,即啟圣王夫人也。夫人禱于尼邱之山,生孔子。孔子年三歲,王卒,葬魯防山之陰,其后夫人卒亦附焉。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幸魯,親拜“叔梁父堂”,追封叔梁紇為“啟國公”、顏征在為“魯國太夫人”。元至順元年(1330年),仁宗又加封叔梁紇為“啟圣王”、顏征在為“啟圣王夫人”。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厘正祀典,改稱叔梁紇為“啟圣公”。清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追封孔子先祖五代為王,叔梁紇又被封為“啟圣王...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8 - 05 - 24
點(diǎn)擊次數(shù):
謝軒  彭慶濤 現(xiàn)存孔廟東廡的魯孔子廟碑,又名《封孔羨碑》、《孔羨碑》,魏黃初元年(220年)刻。碑額呈圭形,有穿,高234厘米,寬93厘米,厚25厘米。篆書題額“魯孔子廟之碑”顯赫6字,碑文隸書22行,行20字。此碑文記述了曹魏封孔子二十一世孫議郎孔羨為宗圣侯,使奉祀孔子、修理孔廟等事。在此碑刻之上,具體內(nèi)容雖有幾字模糊之缺憾,但仍能詳盡其意。碑刻內(nèi)容如下:黃初元年,魏王承受天命,繼黃帝、舜帝這些有偉大功績的千古帝王之后,順應(yīng)了天之法道,改革國家政治制度,弘揚(yáng)仁愛的風(fēng)尚作為教化的法令。于是會集五種玉制禮器,分發(fā)祭器,統(tǒng)一衡量器具的標(biāo)準(zhǔn);按制度依次祭祀群廟,順應(yīng)天時來頒布教化。然后再光大古之圣王功績,繼承發(fā)揚(yáng)夏商之禮樂,追封孔子后代為候。于是憑借魯縣上百戶任命孔子第二十一世孫孔羨為宗圣侯,來供奉祭祀孔子。天子頒布詔書賜命三公說:“昔時孔子展露圣賢之才,兼有帝王之利器,卻處于沒落的周朝,因此沒有承接天命的運(yùn)氣。他生于魯國,在洙水、泗水之間教化弟子。終日忙碌深感惶恐不得安穩(wěn),即便委屈自身也想要發(fā)揚(yáng)道義,貶低自己身份也要終結(jié)今日亂世。但其思想學(xué)說最終沒被當(dāng)時的王公貴族所采納,于是退居外世追溯考察唐、虞、夏、商、周五代的法度禮儀,修葺整理那些有帝王才德卻未居其爵位之人的事跡,依據(jù)魯國歷史而修訂《春秋》,依據(jù)歷代太師樂官所遺留的成果訂正《雅》、《頌》的樂音。致使千百年來,沒有不在借鑒其著述的基礎(chǔ)上敘述創(chuàng)作的,沒有不依據(jù)其高尚哲理而做出謀劃論斷的,因此,孔子可以說是當(dāng)世最負(fù)有盛名的,并且可作為萬世師表之人。但如今天下已遭受大亂,上百個祀堂墮落損毀,孔子故居的廟堂毀壞后并未得到及時修復(fù),褒成侯的爵位于漢獻(xiàn)帝之后不再繼續(xù)冊封,闕里不能聽到儒家學(xué)說的講學(xué)誦讀之聲,一年四季看不到祭祀孔子的活動;這哪里是所謂的千秋萬世若要尊崇教化、頌揚(yáng)功德、興盛品德必然要隆重祭祀孔子的景象啊...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8 - 05 - 24
點(diǎn)擊次數(shù):
孟繼新 王喜凱    瑟,是祭孔典禮中的重要樂器之一。   瑟,形似古琴,春秋時流行,常與古琴合奏,因此,古人常常將二者并提。《詩經(jīng)·關(guān)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jīng)·鹿鳴》亦有:“我有嘉賓,鼓瑟鼓琴。”據(jù)《呂氏春秋》記載,遠(yuǎn)古時代就有瑟。炎帝時“士達(dá)作為五弦瑟。”到堯帝時,有個叫瞽叟的人將瑟的弦增加到十五根,舜帝時的仰延又加了八根弦,制成二十三弦瑟。《樂書》引《世本》說:“庖犧作瑟,五十弦,黃帝使素女鼓瑟而悲,帝啼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    周時,瑟多為二十五弦。近年來,先后在長沙、信陽、江陵等楚墓出土近二十張瑟,形制大致相同,長方形,以整塊木料鑿成,共二十五弦,架于首岳與尾岳之上。    瑟琴都是絲屬樂器,因?yàn)楣艜r弦為絲制。遠(yuǎn)古時代并沒有弦樂器留下來,夏商也沒有。這并不能排除弦樂器出現(xiàn)的可能性。在甲骨文中,“樂”字的上半部分,就是以兩根絲弦組成;下部是“木”當(dāng)為木質(zhì)音箱。這是一個很像形的木制弦樂器。    瑟在先秦的漫步歲月中,主要用于伴奏歌唱,它是上層社會享娛活動的常用樂器之一。在魏晉南北朝時代,瑟的演奏與應(yīng)用范圍有所擴(kuò)大,多用于伴奏“相和歌”;隋唐之際,不僅用于伴奏“清商樂”,同時也是宮廷雅樂必備的樂器之一。宋代以來,更為宮廷雅樂列入不可或缺的樂種,如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頒定的“宮懸之樂”,有五十二臺古瑟,約占樂隊(duì)總數(shù)三百四十九件的六分之一。    瑟與琴都是古代雅頌樂舞中的主要樂種之一。幾千年來,一直為歷代宮廷沿用不絕。尤其是隋唐以來,孔廟樂懸中的琴瑟是具有相當(dāng)編制的絲部樂器。至清末和民國早期...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8 - 05 - 24
點(diǎn)擊次數(shù):
王喜凱 孟繼新 琴,是祭孔典禮中的重要樂器之一,也是我國最古老的弦樂器之一。曲阜孔廟自明代以來,一直沿用七弦十三徽形制的古琴。在樂懸中將古琴置于特制的琴桌上。孔廟雅樂中的古琴素居“堂上樂”的席位,是演奏旋律的主要樂器之一。從遺存琴譜中可知,自明代以來,其琴調(diào)、琴序、徽位、指法等均已固定。在祭祀雅樂中,對于古琴的奏樂,有別于演奏俗樂的要求。因?yàn)榧揽滓魳肥浅幸u古代“中和之樂”。古代中和樂派歷來以取“天地之中氣”為祭祀作樂之本。所以,為了追求所謂的“中聲自出”而定有“中徽為君”之規(guī)。如《圣門樂志》曰:“八音以絲為君,絲以琴為君,而琴以中徽為君,中徽者,第七徽也。其位黃鐘,中聲寄焉。若求其中,則寓于絲之緊慢,緊慢適中,其聲自出。是聲乃聲之元,天地之中氣,萬世作樂之根本也。”在孔廟樂懸中配置古琴,是古代雅樂的傳統(tǒng)編制。在祭祀孔子的禮樂中有古琴和竹管樂器以及陶塤等相諧暉映,發(fā)揮了它的獨(dú)特性能,使莊重古樸的祭祀樂舞增添了肅穆和雅的音樂色彩。因此,孔廟樂懸中的古琴數(shù)量,歷來處于“領(lǐng)銜”地位,可謂古代雅頌樂舞表演中不可或缺的樂器。琴,亦名瑤琴、玉琴、素琴、綠椅、焦尾等。《樂記》中說:“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周時的制琴水平已很可觀。《詩經(jīng)·定之方中》有:“椅桐鋅漆,鍰伐琴瑟”之句,是說制琴所用材料。椅,屬梧桐一類,青色;桐,即梧桐;鋅,屬楸類;漆,漆樹。其中桐鋅在以后數(shù)千年中,一直被當(dāng)作制琴的理想木材。琴的各個部位都有稱謂,如:“龍池、鳳沼、乘露、弦眼、琴軫、鳳眼、護(hù)軫、琴尾、雁足、琴徽等。琴面用桐木,屬陽,琴底用鋅木,屬陰,取陰陽相配之義。面圓像天,底方像地。寬六寸,象征六合。長三尺六寸,象征三百六十日。徽十三,應(yīng)律呂象征十二月;余一象征閏月。弦有三種節(jié)聲:自尾至中徽為濁聲;中徽至第四徽為中聲;上至第一徽為清聲,始于黃鐘而終于應(yīng)鐘。文上叫池,池即水,取平之義。...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8 - 05 - 24
點(diǎn)擊次數(shù):
孟繼新 王喜凱 祭孔典禮,自漢唐以迄明清,各朝的器具、頌詞、樂舞等或不盡相同,其制度皆宗成周,相去不遠(yuǎn)。唯規(guī)模之大小,則由于歷代“尊孔程度”的不同,使各朝對祭孔的規(guī)模亦有“中祀”或“大祀”等級不同。南朝采用中祀。南朝齊武帝永明三年,釋奠用六佾舞、軒懸樂。唐朝有大祀,后改為中祀。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詔夫子謚曰“文宣王”,二十八年詔春秋二仲丁祭孔時,六十四人的佾之舞,為大祀。唐寧宗慶元元年,定文宣公為中祀。宋代依中央及地方例,有大祀中祀或中祀小祀。宋代吉禮,春秋二仲上丁釋奠文宣王以中祀;州縣祭社稷、奠文宣王、祀風(fēng)雨用小祀。宋高宗紹興十年,復(fù)釋奠文宣王為大祀,其禮如社稷,州縣為中祀。明代除成化期間外,大部分為中祀。明太祖洪武元年,以太牢祀先師孔子于國學(xué),樂六奏,文舞六佾。洪武四年,釋奠孔子改初制籩豆之制八為十,樂生六十,舞生四十八,概為中祀規(guī)模。明憲宗成化十二年,樂舞為八佾,籩豆各十二;孝宗弘治九年,增樂舞為七十二人,如天子之制,是為大祀。明世宗嘉靖九年,去孔子大成文宣王之王號,于孔子神位題至圣先師孔子,祭孔厘為中祀。春秋祭祀遵國初制十籩十豆,天下各學(xué)八籩八豆,樂舞止六佾。清光緒三十二年冬十二月,升孔子為大祀。光緒三十二年之前,祭天及祭太廟為大祀,曲阜及國子監(jiān)孔廟的祭孔為中祀,地方孔廟的祭孔為小祀。不管大祀也好,中祀也好,祭典中的樂器伴奏是必不可少的。而樂器中備受關(guān)注的就是編磬。編磬,以若干枚為一組,懸掛在架子上。甲骨文中的“磬”字在左半邊緣飾有羽毛,右半邊緣以手持槌敲擊狀。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說“其意若曰以手擊磬,耳德之而成聲。”孔廟祭祀樂隊(duì)的編磬以十六枚為一虡。十六枚編磬的音律包括陽律: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者六;陰呂:大呂、夾鐘、仲呂、林鐘、南呂、應(yīng)鐘者六;以及四倍聲:倍夷則、倍南呂、倍應(yīng)鐘、倍無射。它在樂懸中的“將能”是收一句之終。演奏方法是當(dāng)樂章...
403頁次41/51首頁<...  36373839404142434445...下一頁尾頁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門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業(yè)云服務(wù)
關(guān)注我們
聯(lián)系我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東省曲阜市 郵箱:pengmenstudio@163.com 電話:0537-4495168
手機(jī):13863756448 郵編:2731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久久久久网|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 综合三区后入内射国产馆|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绿巨人|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站|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综合喷水| 中文字幕色综合久久|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久成人 | 五月天婷五月天综合网站|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_久久久| 五月婷婷开心综合| 国产精品综合视频|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图片|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蕉下载| 五月天激情综合网丁香婷婷| 久久综合久久久久88|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 色综合无码AV网站|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亚洲一区综合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综合激情五月综合激情五月激情1|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国产一级a爱做综合|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躁AV|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成人综合天堂| 久久综合琪琪狠狠天天|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止 |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伊人久久综合成人网|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v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