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5 - 17
點擊次數:
彭慶濤 孟繼新     在孔廟舉行的祭孔大典中,使用了一種禮器叫“铏”。    铏,古代盛羹器。圓口、身長、有蓋、上寬下窄、如杯。《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設铏四于豆西。”鄭玄注:“铏,菜和羹之器。”這里,鄭玄明確指出,铏是在禮儀中盛放和羹用的器具。和羹是什么?《圣門禮志》作了如下解釋:“和羹,用豕脊膂肉切薄片,煮牛淡湯焯過漉起,然后用鹽、醬油、醋、芹、韭絲調勻,又切豬腰如荔形蓋面,臨時用淡牛肉煮汁澆蒲,勺之铏內。”這真是一道烹飪精致,調料齊全,令人垂涎的美味佳肴。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烹飪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記載中,有許許多多關于飲食文明的內容。中國人講究吃,在長期封建社會中,被歷來的帝王將相、騷人墨客、或雅或俗的美食者所提倡,早就流傳著膾炙人口的佳話。非但如此,人們還將這些美味佳肴用來供奉神靈,以表示對神的虔誠之意。本來,飲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機體本能,“飲食,活人之本也。”但僅僅表現本能的吃喝,并不可能體現為一種文化,只有與人類進化相結合,才進入體現文化的階段。歷來的中國烹飪,都有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屬性。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個學派也都提出了各自的飲食觀,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孔子的儒家學派。孔子的先祖曾是宋國的宗室,到公元前五世紀孔子誕生時,他已經是“布衣”,生活也頗清貧,但他在提出對飲食追求所形成的飲食觀念,并非是個人生活的寫照,而是士大夫階層的一種共同追求。孔子的飲食觀點,集中記錄在《論語·鄉黨》篇,他主張“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以不厭精細為前提,對飲食提出具體要求,應當怎樣辦,不應當怎樣辦。儒家思想講“仁”、講“禮”,當然飲食中就有“禮”的體現。《禮記·禮運》云:“夫禮之初,始于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飲。”這是說禮的產生,是從飲食開始的。古時把黍米切割成...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5 - 17
點擊次數:
祭孔禮器——罍孟繼新  彭慶濤 過去,孔廟祭祀由國家操縱,其目的在于歷行教化。祀孔表明,國家歷行教化的根本內涵就是孔子之道。孔子之道也被稱作“禮教”,崇祀孔子也就是推崇“禮教”。禮是社會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沒有禮,就無法敬禮天神地祗;沒有禮,就不能把人分為君臣上下不同的等級;沒有禮,就不能分別宗族、親戚的親疏遠近。禮,就是人們的行為準則,體現了社會對人的外在約束。古代中國的太平盛世,往往以禮儀之邦為標榜,這是歷代統治階級治國的最佳藍圖,這種藍圖起源于以禮治國的理想。禮有多重含義,禮貌之禮、儀節之禮、倫常制度之禮,從春秋以來就有這樣的區分。禮治、禮法、禮教、禮律從不同層次表述禮的內容和功能。禮涵蓋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眾多內容,幾乎成為傳統文化的同義語。周代確立親親、尊尊的規則,所謂親親即以自身為起點上溯父親、祖父、曾祖、高祖,下延親子、孫、重孫等九代親屬關系,以嫡長子為中心成為一脈,由此發展為宗法制、分封制和繼承制,確定尊卑貴賤不同等級物質權益和交往方式。以血緣為基礎的禮和權利、財產再分配相結合,形成系統的典章制度和各種繁文縟節,禮制在周代遂發展完備。孔子以一種歷史使命感和文化擔當者的情懷,而憂心忡忡地說:“嗚呼哀哉!我觀周道幽、厲傷之。”他認為,禮的意義太重大了,說:“丘聞之,民之所由生,禮為大。非禮,無以節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婚姻疏數之交也。”孔子以復周禮為己任,提出仁的命題,并以仁釋禮,又使周禮有所發展。仁的字源是二人,指人與人的組合,孔子賦以道德屬性,發展成人與人的倫理關系,“人而不仁如禮何?”他把不仁視為禮崩樂壞的主要原因,提出仁者愛人的觀點。用愛親人之心推及他人就是仁,這就以血緣關系為紐帶而不拘守血緣的限制,從而突破了以血緣為基礎的周禮,把禮推到社會的下層。人殉、人祭本是古禮,到春秋時...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5 - 17
點擊次數:
祭祀的禮器——鼎彭慶濤  孟繼新 祭祀,在我國古代受到特別的重視。《國語》說:“夫祀,國之大節。”又說:“凡禘、郊、祖、宗、報,此五者國之典祀也。加之以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為明質也。及天下之三辰,民所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為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澤,所以出財也,非是,不在祀典。”《禮記·祭統》說:“祭者,所以追養繼孝也。”《論語·八佾》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二字很早就合成為一詞。《尚書·說命中》說:“黷于祭祀,時謂弗欽。”凡是準備供品祭神祖的行為都稱之為祭祀。其目的一則是表示尊敬,二則是祈求保佑。祭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漢書·郊祀志》說:“自共工氏霸九州,其子曰句龍,能平水土,死為稷祠。有烈山氏王天下,其子曰柱,能殖百谷,死為稷祠。故郊祀社稷,所從來尚矣。”共工和烈山都是原始社會末期的聯盟首領,他們有功于民。故受到祭祀。周代最重視祭祀,這是禮制的一部分。通過祭祀,周禮得到推行和發揚。《國語·楚語》記載,祭祀可以“使先圣之后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號、高主之主、宗廟之事、昭穆之世、齊敬之勤、禮節之宜、威儀之則、容貌之崇、忠信之質、禋絜之服,而敬恭神者,以為之祝。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時之生、犧牲之物、玉帛之類、采服之儀、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攝之位、壇場之所、上下之神、氏姓之出,而心率舊典者為之宗。”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一直是封建王朝統治的思想支柱,成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它不僅為少數統治階級所歡迎和利用,而且對廣大平民百姓也產生了既深且廣的影響。因此,孔子不斷得到加封,地位越來越高,成了至高無尚的圣人,受到盛大而隆重的祭祀。孔廟祭祀有嚴格制度,要誦讀祭文,祭文又稱祝文、囑文,體載有韻文體和散文體。祭祀的目的不同,則祭文也不同。祭祀時穿的特制衣服稱為祭服,...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5 - 16
點擊次數:
祭孔禮器——豆孟繼新  鞏磊     在孔廟的祭祀活動中,有一種重要的禮器不能不提,這就是“豆”。豆是古代盛食的器具,如同現在碗的作用一樣,專門盛放肉醬、腌菜等食物。最早出現的豆,是陶制的。在新時期晚期的遺址和墓葬中每有出土。陶豆的形狀,很像如今的高足盤,盤下有柄,柄連圈足。早期的豆,是盛黍稷用的,應是飯碗。到商代,開始有了銅豆。西周時期的銅豆,器形仍類似陶豆,盛食的盤淺腹大口,無蓋無耳。盤上或柄上銘文中有鋪、甫和等字,都是銅豆的別稱。此外,用木、竹制作和土燒的豆,也有專稱。《爾雅·釋豆》稱:“木豆謂之豆(梪),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豆也是重要的禮器,祭祀和饗宴時,都用來盛食。《周禮·醢人》:“醢人,掌四豆之實。朝事之豆,其實韭菹,醓醢。”《詩經·生民》:“卯盛于豆。”《傳》:“豆,薦菹醢也。”菹,就是咸菜、酸菜之類。醓就是肉醬之類。作為禮器,豆常以偶數組合使用,固有“鼎俎奇而籩豆偶”的說法,但也有使用奇數組合的。用豆之數,《周禮·掌客》載:“凡諸侯之禮,上公豆四十,侯伯豆三十有二,子男二十有四。”《禮記·禮器》載:“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鄉飲酒義》:“鄉飲酒之禮,……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1973年到1976年間,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縣九店鄉兩臺村境內的兩臺山,發掘了500多座戰國時代的楚國墓葬,獲得了各類隨葬品4000多件,其中一件彩漆鴛鴦木雕豆,屬于這批文物的上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件豆通高25.5厘米,由盤、柄、座三部分組成,盤深5厘米,座高4.4厘米,柄徑3.5厘米。柄和座一木刻成,柄上端鑿榫頭與盤部卯眼相接。豆盤較深,蓋凸起,柄座上彩繪工整,對稱的三角...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5 - 16
點擊次數:
祭孔禮器——登鞏磊  孟繼新     曲阜孔廟的祭祀典禮名目繁多,規格不一,儀式內容也不相同。從參加祭祀的人員分:有家祭、官祭兩類。從祭祀種類分:有丁祭、行香、祭告、時享、袷祭、遺官祭告、釋奠、釋菜、薦新等。唐代之前,孔子祀典動搖不定。如漢代,以周公為先圣,孔子為配享。晉、宋、梁、陳及隋,以孔子為先圣,顏回為先師。唐武德二年(619年),于國學立周公、孔子廟。七年(628年),唐高祖行釋奠禮,以周公為先圣,孔子配。貞觀二年(628年),房玄齡等建議,停周公,以孔子為先圣,以顏回為配享。但貞觀之制未久行,至唐高宗永徽年間又復為武德舊制。至顯慶二年(657年),太尉長孫無忌等奏:“成王年幼,周公踐極,制禮作樂,功比帝王……合同王者祀之,儒官就享,實乃貶其功。仲尼生衰周之末,拯文喪之弊,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弘圣教于六經,闡儒風于千世,故孟軻稱生民以來一人而已。”最后別祀周公,使之配享武王,升孔子為先圣,以顏回配享。孔子祀典從此獨立,再無動搖。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謚孔子為“文宣王”,王者冕服,南面而坐,十哲東西侍列,孔子祀典升為中祀。宋朝文治興盛,孔子祀典又視前朝有加。真宗加謚“玄圣文宣王”,不久改為“至圣文宣王”。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孔子用天子冕,增為十二旒。元大德十年(1306年)再加封,曰:“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無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無以法。所謂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儀范百王,師表萬世者也加號大成至圣文宣王,遺使闕里,祀以太牢。”名號“大成”,祭祀儀物由少牢升格為太牢。隨著歷史的演進,孔子祀典不斷提高,次數不斷增加,孔子地位也不斷突顯。其中原因為明憲宗一語道破,他說:“自孔子后,有天下者無慮十余代,其君雖有賢愚之不同,孰不是賴孔子之道以為治?其尊崇之禮愈久而愈彰,愈遠而愈盛。”曲阜孔廟舉行的祭祀活動,除了...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5 - 16
點擊次數:
孔子作春秋處劉巖  彭慶濤 在曲阜城東南6公里,有一古村落名“息陬”,現村內孤零零立有清乾隆辛卯年(1771年)“孔子作春秋處”碑刻一通,使人浮想聯翩。其實,上了年紀的曲阜人清晰記得舊時此處原為“春秋書院”,是曲阜著名四大書院之一。春秋書院,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保存的還較為完整,其規模為二進院落的庭院,南北長42米,東西長35米。大門3 間,二門1 間,門兩旁各有掖門1間。院內大殿3間,闊11.25米,進深7.12米,綠瓦覆頂,回廊,在當時的環境之中甚是壯觀。史料記載,舊時殿內上方懸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橫匾一方,上書“春秋書院”;正中神龕內供奉至圣先師孔子牌位,左右神龕供奉顏、曾、思、孟“四配”牌位。殿前建有卷棚3間,闊11.25米,進深3.20米,灰瓦脊頂。東西配房各3間,灰瓦頂,前出廊,內供奉十二哲及七十二賢牌位。大門外則立有“孔子作春秋處”石碑。人們不禁要問:歷史上孔子真的在此作過《春秋》大業?歷史淹沒了許多真相,今天我們有必要去探求一番。曲阜春秋書院,舊時還含有春秋臺、還轅橋、浣筆池,看似有著孔子的足跡,像模像樣像真的。據考,第一次把“春秋臺”寫入史籍的是南朝人任昉(460~508年),他在《述異記》這樣寫到:“曲阜縣南十里,有孔子春秋臺。”就此一語,后人便認作孔子作《春秋》于此。《曲阜地名志》就這樣記曰:“《曲阜縣志》載:‘春秋書院即春秋臺,在城東南十里西鄒村,士人又謂即息陬。任昉《述異記》云孔子作《春秋》于此。宋時立廟設像,以本村市稅為祭祀之用。’”此語不知從何而來,并且“宋”是南朝宋(劉宋)還是趙匡胤的大宋?言語不詳。民國《續修曲阜縣志》還是比較嚴謹的,這樣記載到:“相傳此地為孔子作《春秋》處,孔氏族人及附近居民倡修春秋書院,以奉至圣先師。由圣公府委奉祀官春秋致祭。”此處為祭祀性廟堂古建筑院落毋庸置疑,但初始年代、規模卻無從考證了。清代曾...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5 - 16
點擊次數:
祭孔禮器——籩孟繼新  王廣恒 在封建社會,孔廟祭祀的目的,是歷行教化。國家歷行教化的根本內涵就是孔子之道,它由孔孟以至程朱,一脈相承,追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想化的禮制秩序。禮儀的差序格局對應了現實政治中心的等級秩序,突出“君尊臣卑”,從而使皇帝“知為皇帝之貴”,使群臣、百姓各有等差,在等級秩序中各安其分,由此便可以形成有序的社會。這樣的政治觀念一旦形成,就具有極大的穩定性,歷代的統治者以禮樂為治的根本原因莫過于此。孔子被尊為“先師”、“先圣”,成為帝王們尊崇膜拜的對象。祭祀規格也名目繁多。在諸多形式的祭祀活動中,有一種禮器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籩”。   籩。形狀如豆,古代用竹編成的食器。祭祀燕享時用來盛果實、干肉等。《說文》曰:“籩,竹豆也,從竹,邊聲。”關于籩的使用,《儀禮》中多次言及:《儀禮·聘禮第八》:“凡致禮,各以其爵,朝服。皆用其饗之加籩豆。無饔者無饗禮。”《儀禮·特牲饋食禮第十五》:“實豆、籩、铏,陳于房中。”《儀禮·少牢饋食禮第十六》:“司宮摡豆、籩、勺、爵、觚、觶、幾、洗、篚于東堂下,勺、爵、觚、觶實于篚;卒摡,饌豆、籩與篚于房中,放于西方;設洗于阼階東南,當東榮。”明劉基在《賣柑者言》中也說:“將以實籩豆奉祭祀,供賓客乎?”    看來,籩之器確實是祭祀中的一種重要的禮器。因此,《周禮》便有了籩人之設:“籩人,掌四籩之實。朝事之籩,其實麩、蕡、白、黑、形鹽、膴、鮑魚、鱐。饋食之籩。其實棗、栗、桃、干橑、榛實。加籩之實,菱、芡、栗、脯。羞籩之實,糗餌、粉粢。凡祭祀,共其籩薦羞之實。喪事及賓客之事,共其薦籩羞籩。為王及后、世子共其內羞。凡籩事,掌之。”《論語·泰伯》中,有一段曾子與孟敬子的對話。曾子以“籩豆之事”告誡孟敬子,一定要注重祭祀...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5 - 16
點擊次數:
祭孔禮器——俎孟繼新  曹帥 在孔廟舉行的祭孔大典稱為“釋奠”。釋奠原為古代學校的祭祀典禮,早在商周之時,我國就已有官學的設置,周代禮制分國學和鄉學兩類。國學設于都城,稱作辟雍和泮宮;鄉學設于地方,稱為庠、序。周代的官學中,就有釋奠先師的禮儀,《禮記·文王世子》記載:“凡學,春,官釋奠于其先師。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圣先師。”周禮中的祀典,有釋奠、釋菜、釋幣和上香等名目。釋奠是設薦俎饌酌而祭,有音樂而沒有尸。尸是古代祭祀亡魂時扮演死者的人,以死者生前服飾、相貌裝扮。釋菜是以菜蔬設祭,為始立學堂或學子入學的儀節。釋幣即有事之前的千祭,以幣或帛奠享,不是常行固定的禮儀。上香是最簡單的祭祀程序,也是古代庠、序每天舉行的祭典儀式。我們可以看到,釋奠是一種“設俎饌而祭”的儀式。那么,“俎”是一種什么樣的器物?俎,是古代祭祀時擺放犧牲(豬羊)和宴飲時切割熟肉的案子。亦為禮器。俎的形狀和幾桌差不多,擺放犧牲的要大一些,切割熟肉的要小一些,都是用一塊長方形木板作為俎面,有的還在周邊圍框,俎足或平板狀寬足,或方形柱足。講究的木俎,髹漆,繪上花紋圖案,十分精美。從先秦乃至漢代,多為木制,商周時期,也有青銅俎。作為禮器的俎,其用每與鼎、豆相連。《周禮·膳夫》載:“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禮記·燕義》說:“俎豆牲體,薦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貴賤也。”西周懿孝時期的壺銘文中有周王賜給“彘俎”、“羔俎”的記載。“彘俎”是盛放豬牲的俎,羔俎是盛放羊牲的俎,說明西周時期,盛放不同牲體的俎各有專名。古人把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當作國家大事。祭祀時,必用犧牲,也就是供上牛、羊、豕之類牲畜。如天子祭祀社稷要用太牢,即在俎上擺放牛、羊、豬三牲;諸侯祭祀社稷,只能用少牢,在俎上放的是羊、豬二牲。祭祀完畢,主祭者往往把犧牲賜給親屬和下級,所賜的祭肉,...
403頁次43/51首頁<...  38394041424344454647...下一頁尾頁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門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業云服務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東省曲阜市 郵箱:pengmenstudio@163.com 電話:0537-4495168
手機:13863756448 郵編:2731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做天天做天天综合网|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插插插色欲综合网|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 狠狠色综合久久婷婷色天使|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尤物| 久久综合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 天天久久影视色香综合网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色综合婷婷在线观看66| 精品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 天天色天天射综合网|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AV综合影院|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_中|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辣椒| 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人人妻人人狠人人爽天天综合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国产精彩对白综合视频|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av| 国产精品综合专区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久久影视综合亚洲| 久久综合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午夜激情影院综合| 激情五月综合综合久久69|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