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5 - 16
點擊次數:
孔廟杏壇孟繼新 劉國成 相傳孔子為了開辦平民教育,曾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壘土筑壇,作為授課的講壇,并移來一株銀杏栽在壇邊,他撫摸著銀杏樹說:“銀杏樹果實很多,象征著我的弟子能夠滿天下。樹桿挺拔直立,絕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們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以食用,又能夠入藥治病,預示弟子們學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此講壇就取名杏壇吧!”此后,孔子天天在壇上講學,很多人從四方趕來學習孔子的淵博知識,掌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領。這便是為后人所稱頌的孔子杏壇講學的故事。但是翻閱與孔子相距不遠的諸子文獻,包括《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中,對于杏壇講學卻沒有記載,甚至連“杏壇”的名字都未出現,那么到底有沒有杏壇?如果存在,又在什么地方呢?歷史典籍中最早關于杏壇的記載見于《莊子?漁父篇》:“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大意是指孔子到名叫緇帷的樹林游玩,坐在杏壇上休息。弟子們在一旁讀書,孔子在彈琴唱歌。該寓言主要講述了一位白發老漁夫對于孔子的批評的故事。孔子彈琴唱歌的時候,一位老漁夫從船上下來聆聽,之后招呼子路、子貢兩個人,指著孔子詢問孔子的情況,認為孔子并不是國家的君主,雖然仁義,卻不免讓身體受累,危害自然本性。子貢和子路將情況告知孔子,孔子卻認為這是一個圣人,便下壇尋找這個漁夫,來到水邊看見這個人,邊走便拜,說:“自己從青年追求知識,現已經六十九歲還未聽到真理,希望能聽到老先生教誨。”漁夫批評孔子既沒有君主和諸侯的勢力,也沒有臣僚的職位卻要擅自修整禮樂,制定人倫,教化平民百姓,是多此一舉,并指出孔子的缺點。孔子聽完之后凄涼的嘆了口氣,又拜了兩拜,起身說:“我在魯國兩次受到驅逐,在衛國不讓通行,在宋國大樹下講學,樹被人砍去,在陳國、蔡國之間,又被圍困了很長時間。我不知道我有什么過失,遭到這樣四次挫折,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漁夫臉色變得難看起來,覺得孔...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5 - 16
點擊次數:
孔廟明代御碑 劉巖 石文學 漫步觀瞻孔廟內,可見碑碣如林,形制不一,給人以目不暇接之感,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黃燦燦十三碑亭下的皇帝御碑。不過,這可是有清一代造成的視覺效果,他們硬生生擠進了金元行列。按歷史排序,奎文閣院兩側“四大明碑”率清之先入住孔廟,對孔子的贊譽可謂是空前絕后、無以復加,其影響至深。它們分別是洪武碑、永樂碑、成化碑與弘治碑。為什么有明一代會對孔子如此崇奉呢?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是雇農出身,年少時家里很是貧寒,無奈還當過幾天僧人,屬于只要能活著干什么都行的角色。連他自己都沒想到,有一天會皇袍加身坐在高堂之上,一切來的是那樣的意想不到。取得天下后,百廢待興。苦大仇深的他先不忙著安頓自己,而是減免賦稅、還徒富民、休養生息,同時選擇“首開禮、樂二局,廣證耆儒,分曹究討”治國方針。這是干什么呢?通俗地說就是找一群讀書人和懂禮法的專家學者湊在一起,討論怎么恢復黎民的倫理綱常秩序。草根出身的他有自己的秉性,認識到社會一切問題先從規矩抓起,誰是指路明燈?專家學者認為:唯有孔子。洪武帝品味了一下,稱是!僅僅是洪武一代,修纂禮儀方面的專著就有十六種之多。其中在天地祀典上,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天地合祀和去神名號,認為天下無功于生民的神祠一律不予祭祀。洪武初,他下詔《大明詔旨》頒布天下,四年(1371年)鐫刻石碑立于孔廟并筑建碑亭以護,后世俗稱“洪武碑”。內容為朱元璋所下詔旨:規定五岳、五鎮、四海、四瀆、城隍之神與歷代忠臣烈士可以繼續享受祭祀,但是都必須革去封號。惟承認歷代追封孔子的爵號并可繼續享受祭祀。朱元璋認為,孔子乃天下宗師,“非有功于一方一時者可比,所有封爵宜仍其舊”。他高度贊譽了先師,申明了對孔子的崇奉原因。雖然他沒有多少文化,在專家學者的熏陶下也深深的懂得了要想安撫民心、一統天下,之根本在于教化,用今天的話講就是“進行全民道德教育”。歷史的經驗告訴他,漢...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5 - 16
點擊次數:
孔府庫藏文獻——《幸魯盛典》孟繼新 彭慶濤 在孔府文物檔案館內,珍藏著一部叫《幸魯盛典》的書,此書共四十卷,由孔子六十七代孫衍圣公孔毓圻等編撰。說起這本書的來歷,還得從康熙皇帝玄燁到曲阜祭孔講起。康熙皇帝是清軍入關后的第二個皇帝,也是中國封建帝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帝玄燁愛好讀書,據他自己說,他從五歲時就開始讀書,至老不倦。十六歲那年,他到太學祭奠孔子,研究《周易》、《尚書》。次年,他下諭禮部,為他舉辦專門講習《四書》、《五經》的“經筵”,開始了對儒家經典的系統的研究。無論嚴寒酷暑,他都堅持“經筵”的學習,在“三藩戰爭”打得最激烈的時候,他仍命令“每日進講如常”。玄燁學習儒家學說之所以這樣孜孜不倦,因為他深知馬上得天下的滿州貴族不可能再在馬上治理天下,不鉆研傳統的儒家思想,通曉“帝王之學”,便不能有效地治理以漢人為國基的天下。抱著這種學以致用的態度,他要求講官不要搞一些溢美稱頌之辭,要抓住經典的要旨加以闡發,以利實用。對儒家的“程朱理學”,玄燁特別津津樂道,大加推崇。他令理學家朱光地編纂《朱子全書》、《性理經義》,宣揚程朱“存天理,去人欲”和“忠孝節義”的學說。到他即位的第五十一年,更將朱熹的靈牌供進孔廟大成殿,讓“他”加入“十哲”之列,配享孔子。他把理學作為制定政策,駕馭群臣,教諭百姓的理論基礎,重用了一批理學名儒,儼然以當時的理學領袖自居。有鑒于此,這位賢明的滿清皇帝親臨曲阜朝拜萬世師表的孔子,便不是偶然的了。康熙二十三年九月,清圣祖玄燁率內閣宰臣、親王和文武百官東巡泰山之后,又巡幸江南,直到冬季方啟鑾北還。十一月十七日,玄燁鑾駕浩浩蕩蕩地到達曲阜。其實,孔毓圻為迎接這次圣駕,早就作了精心準備,他安排學養頗深的孔尚任充當“引駕官”和“御前講經”人。衍圣公孔毓圻率孔、顏、曾、孟、仲五氏翰林院五經博士及各氏族人,曲阜官紳耆老至縣界接駕。玄燁駐蹕城南行宮,太常...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5 - 16
點擊次數:
漢畫像石《魯侯獻岑鼎》 劉巖  彭慶濤 曲阜孔廟東路最后部為神庖院落,舊時專為宰殺犧牲之所,獨門獨院,有正廳、東西配房組成,除春、秋兩祭短暫喧囂外,平時甚是幽靜。由于宰殺犧牲的功用喪失已久,空空如也,1999年成為“漢畫像石陳列館”。在其西配房內西墻鑲嵌有一排漢畫像石,東起第九石雖然通體無文字,但圖案畫意具有強烈的表象成分,讓人生奇。畫面上下分為三格,皆為減地浮雕。上格為主題占整體三分之二,下兩格合占三分之一。上格雕刻宮廷內正中有二人對坐,中間置方耳之物,一人做凝視疑問狀,一人做愁眉苦臉狀,二人表情對比鮮明。初看方耳之物不知為何器具,細看其上線刻有三虛幻云朵形圓圈,其左又細線淺刻三足鼎。原來這是在暗示“方耳之物”為三足鼎,這種“畫外音”的表象手法在漢代繪畫中十分罕見。宮廷外左右各雕刻二人做竊竊私語狀。其下一格,雕刻表情驚恐畏懼,但舉止謙恭者十人,面右對尊者一人。再下一格,雕刻五只向左行走的麒麟,其后一人蹲地做夸張無奈狀。是石高94厘米,寬78厘米,厚16厘米,右上角殘缺,左下角微殘。我們知道,漢畫像石是特指僅存于漢代墓室、祠堂、石闕等建筑石材上雕刻的圖案紋飾。它是漢時人們“視死如生”的信仰反映,也是生者對死者的一種精神寄托。古人感情上渴望、心理上相信逝去的先人進入“陰間”后,有神仙、先賢、英雄之類做伴,將是非常快樂并且永恒的“人生”旅程。故而,精心特制的畫像石圖案內容非常豐富,包羅萬象,它是人間理想中天堂極樂世界的幢景與描繪,涉及神話仙境、傳說典故等世間百態。  那么,這又是一幅表達了什么歷史典故的畫像石呢?毋庸置疑,此石畫面內容應該與漢以前先秦時期的獻鼎歷史故事有關。鼎,乃國家重器,是為權力的象征,我國歷史上曾有“問鼎中原”典故流傳至今。先秦時期為此爭奪糾紛不斷,兵燹流血不止,難道還有獻鼎的事情發生?這個還真有,那就是載記于《國語》里“魯侯獻...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5 - 15
點擊次數:
孔廟詩禮堂                      孟繼新  劉國成 在孔廟建筑群中,有一座叫詩禮堂的廳堂,這座建筑是在孔子故宅的基礎上建起來的。金代孔氏后裔重修過一次,明代弘治年間又進行了重修。廳堂現存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南面敞開,不設門窗。上覆綠瓦,前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葉云斗栱,整體富麗,飛檐挑角,雕梁畫棟。當人們走進這座古老的廳堂時,看見正中間高懸著“詩禮堂”三字的金字匾額。堂內兩邊還懸掛著一幅對聯“紹緒仰斯文識大識小,趨庭傳至教學詩學禮”,這是清代乾隆皇帝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來曲阜祭祀孔子時所題寫。乾隆皇帝在位60年間,非常重視祭孔活動每年都要親自前往京師孔廟祭拜,還曾9次前往曲阜孔廟祭奠先師孔子,如此重視祭孔在歷代帝王中都屬罕見。在堂內,我們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大理石刻《孔子事跡圖》。這套大理石刻是在1989年為紀念孔子誕辰2540年,由中國孔子基金會和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聯合制作的,該套石刻由石刻家石可先生繪制,高小巖先生書丹,匡亞明先生題字,總計用石1560塊,畫面31幅,鐫刻汲取了漢代石刻技法的特點,畫面突出,線條流暢,雕刻細致。講述了孔子作為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的傳奇一生。詩禮堂東側有廂房9門,名叫“禮器庫”,是儲放祭祀器物的地方。堂前有個開闊的院落,是祭祀孔子之前贊禮生演習禮儀的地方。院中有一株唐代種植的槐樹,還有兩株宋代種植的銀杏樹,雖歷經千載,仍枝繁葉茂。更有趣的是,這兩株宋代種植的銀杏樹分雌雄兩樹,雌樹至今仍然春華秋實,碩...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5 - 15
點擊次數:
東漢石獸劉巖  孔志剛 我國歷史進入到北魏時的公元六世紀初期,齊魯的山水似乎沒有受到人間世俗的打擾,青山綠水一切是那么的寧靜自然,保持著原有的生態。一天,一位風塵仆仆的漢子沿泗水西進走入曲阜,他敏銳地觀察、詳盡地考查著這里的山山水水,并把它們記錄下來。由此,為曲阜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歷史寫實,成為不可多得的人文財富。他便是我國著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其著作《水經注·泗水》中,我們似乎鮮活地看到曲阜當時的寫真影像。特別是泗水之陽的孔林考證:葬在孔林的孔氏墳墓可辨者五十余冢,“人各昭穆,不可復識,有銘碑三所,獸碣具存。”由此我們得知,當時孔林內某個墓冢前有石獸存在。這歷史的一閃給我們帶來諸多的好奇與猜疑!我們知道,古時大凡身份顯赫者墓前皆立有石獸,成排列隊,好不威風。那么,墓前立石獸起源于何時呢?此石獸何貌?又是為誰所立呢?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這樣寫道:“秦漢以來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馬之屬,人臣墓則有石羊、石虎、石人、石柱之屬,皆所以表飾墳垅如生前之儀耳。”這是唐人的表象總結。其實,現代考古證明,早在商代王墓和各級貴族的墓葬中就流行以狗作殉,這一舉動應是墓葬石獸產生的真正肇因。《說文解字》:“狗,叩也,叩氣吠以守。”表明在古人的觀念中,狗一經被人們馴服利用,便具備了守護價值,于是,就有了葬狗習俗,目的是以守陰戶。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擴張與墓地“鎮墓獸”的出現并開始流行,為墓葬守護進一步得到明確化。伴隨著守墓功能的基因,漢時“事死如生”的厚葬觀念與墓祭功能的最大性結合,為墓冢石獸的產生提供了基礎。我國現存最早的墓前石獸便出現在西漢時期,那就是西漢武帝茂陵的陪葬墓——霍去病墓冢前的一組石獸。東漢末期的建安十年(205年),魏武帝曹操以天下石獸雕琢無益,勞民傷財,下令不得厚葬,即使墓前立碑也在嚴禁之中。至此,在他的勢力范圍內,陵墓神道樹...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5 - 15
點擊次數:
圣府窯戶——大莊琉璃瓦彭慶濤  劉歡  曲阜大部分古建筑上面覆蓋有黃或綠色的琉璃瓦制品,在陽光照耀下,富麗堂皇,閃閃發光,格外令人贊嘆。我國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作為裝飾物,從元代開始在皇宮建筑上大規模使用琉璃瓦。在中國古代,琉璃瓦的使用在種類及顏色上有著嚴格的定制,其中黃色琉璃瓦用于最高等級的建筑物上,一般為皇室專用。隨著東西方交流的加強,琉璃瓦作為中國傳統的建筑物件,它的使用一直備受世人關注。早在15世紀中葉,歐洲就有這樣的傳說: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大汗國,那里非常富有,連屋頂上鋪的都是金燦燦的黃金。其實他們所說的屋頂上的黃金便是金光燦燦的琉璃瓦。曲阜孔廟使用琉璃瓦始于金明昌年間,當時僅用少量綠琉璃瓦鑲邊。明弘治年間重建孔廟,大量使用琉璃瓦,大成殿、大成門、寢殿、杏壇、奎文閣、碑亭等主要門、殿都用綠琉璃瓦。清雍正年間改大成殿、大成門為黃琉璃瓦,兩廡及寢殿用綠瓦鑲黃邊,清碑亭用黃琉璃瓦,其余仍舊。清光緒三十二年,承慈禧懿旨,詔升孔廟為大祀,將奎文閣、碑亭、觀德與毓粹二門、道冠古今與德牟天地二坊改為黃琉璃瓦。曲阜所產琉璃瓦制品具有顏色鮮艷、質地堅硬、防火耐酸等特點,被稱之為“琉璃神品”。那么,這種“琉璃神品”是何處燒制,又是出自何人之手呢?要說這事,得先說這樣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在安徽省的皖蘇交界處的山間,有一座建于漢代的古廟宇,名曰皇藏峪。之所以叫皇藏峪,是因為當年劉邦興兵時期,有一次被項羽所追殺,當劉邦逃至此地時,鉆進一山洞內,躲過了項羽的追兵。后來劉邦得勝做了皇帝,便賜當年他避難的山洞為皇藏峪,意為皇帝藏過的山洞。并下旨在此大興土木,建起了廟宇。這座漢代的古建筑,曾在唐代進行翻修,至“文化大革命”時被破壞,鑒于它的歷史文物價值,1975年當地重新將廟宇恢復。但蓋廟頂所用的琉璃瓦等陶品,僅過了兩年多,瓦面就爆裂了。原建筑上的琉璃瓦...
作者:
發布時間: 2018 - 05 - 15
點擊次數:
曲阜古泮池劉巖  曹帥 在曲阜,西周時期的建筑遺跡大多沉寂于地下,而作為魯故城地標式建筑遺存,古泮池便是其中之一。“泮池”是當地俗稱,它的正名曰“泮宮”,雅名叫“泮水”,因遺存時間過于久遠,人們便在前面加了一個“古”字作定語。一潭碧水何以魂牽夢繞般撩撥著中國文人的思緒、凝結著曲阜人的情絲呢?原來,此地是2600多年前魯國的“大學”教育基地,“禮樂文化”在這里傳播,“周魯文化”在這里形成,“儒家文化”在這里濫觴。周王朝建立后,制訂了禮樂制度用來管理天下。所謂“禮樂制度”,用今天的話來說猶如一部《憲法》,或者說是堪比當今的《干部工作條例》。因為從理論上來說各諸侯國各級官員,包括宗室天子本人都必須嚴格遵守上面的規定。其中就有關于教育條例。例如《禮記·王制》:“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魯國在西周早期是各諸侯國的老大,在遵守紀律方面做的最好,所以教育制度的貫徹落實上是不甘落后的。魯國立國初期,定有教育基地“泮宮”,但是否在此地已經無法考證。魯僖公喜歡搞基礎建設工作,相傳此泮池為僖公時期留存。能夠進入泮宮學習的,當然是貴族子弟,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子孫們。雖然當時的爵位是繼承制,誰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學有所成,將來好建功守業。看一看《春秋·左傳》就會知道,那時的公卿大夫把名譽看得很重。特別是在戰場上,他們都是最勇猛的戰士,而且必須是,如果你不是別人就瞧不起你。史載,西周天子為教育京都貴族子弟所設的“辟雍”,分為五個學區:中為辟雍,舉行盛典之所;南為成均,學樂之所;北為上庠,學《書》之所;東為東序,學干戈、羽籥之所(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西為瞽宗,演禮之所。漢班固《白虎通·辟雍》:“辟者,璧也。象璧圓又以法天,于雍水側,象教化流行也。”辟雍,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環為名。而小一號的諸侯國學宮名“泮宮”,何意?只有辟雍的一...
403頁次45/51首頁<...  40414243444546474849...下一頁尾頁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門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業云服務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東省曲阜市 郵箱:pengmenstudio@163.com 電話:0537-4495168
手機:13863756448 郵編:2731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综合久久国产二区 | 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偷自拍拍综合网| 色老头综合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狠狠狠97色88| 九月丁香婷婷亚洲综合色|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痴汉|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网站| 久久久久综合网久久| 色综合色国产热无码一|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97| 开心婷婷五月激情综合社区|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女人和拘做受全程看视频日本综合a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热| 色综合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久久九色综合九色99伊人|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狠狠色婷婷七月色综合|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天天综合网天天做天天受|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香蕉|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奶水99啪|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亚洲明星合成图综合区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综合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