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8 - 05 - 01
點擊次數:
江川  劉巖 近年來每當孔子誕辰之日,會在孔廟大成殿舉行隆重的祭孔大典為世人皆知。而舊時孔府內時常舉行的家族祭祀卻鮮為人知,諸如喪葬、喪祭日、清明、十月朔等,地點便在位于孔府東路祧廟前的報本堂內。報本堂與祧廟合稱孔府家廟,報本堂是孔府家廟的主要祭祀場所,它是一獨立的廟堂建筑。然而,正是這座在孔府建筑群中并不起眼的廟堂,卻承載了孔氏族人的情感依附和精神寄托。報本堂的功用與孔廟大有不同。孔廟主祀孔子,聲勢浩大,人員眾多,例屬公祭;孔府家廟祭祀,是大宗孔氏族人以家庭為單位的祖先祭祀,屬于家祭。曲阜乃至全國,家族祭祀不盡相同,而報本堂祭祀則凸顯孔氏大宗的特點:每位衍圣公不單奉祀高祖、曾祖、祖、父四代,堂正中還要奉祀54代祖先孔思晦的牌位。這種現象在我國家族祭祀中是較為罕見的。為什么報本堂要以孔思晦牌位居中呢?其中又有什么緣故呢?原來,這是與南宋初年的國家分裂,孔氏家族的命運與國家興衰緊緊聯系在一起所造成的。南宋初年,衍圣公的嫡長襲封制被打亂了,“衍圣公”一下子出現了南北兩位。靖康元年(1126年),一向富而不強的北宋被金攻取汴京,擄走了徽、欽二皇帝,北宋滅亡。康王趙構在商丘匆忙稱帝,第二年就泥馬過江,南逃揚州。為了為自己的政權正名,趙構決定在揚州舉行祭天大典。考慮到彰顯自己政權的正統(tǒng)性,體現對儒學道統(tǒng)的尊崇,趙構下詔孔子嫡系后裔、四十六代衍圣公孔端友南下陪祀。孔端友奉詔南下,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此去竟是與故鄉(xiāng)的永訣。就在孔端友南下陪祀期間,金兵也分幾路南下,占領了淮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qū),曲阜淪為金土。遠在南方的孔端友追隨著趙構顛沛流離,最后在臨安安頓下來。高宗趙構感念他奉駕南渡之情,在衢州為他及南渡孔氏族人家賞賜府邸,并興建廟宇供奉孔子。此后,孔端友一支的后裔便伴隨著南宋王朝在衢州世襲了五代,直到孔洙。金人占領了曲阜后,立劉豫建立偽齊政權,治理江淮以北地區(qū)。劉齊政...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8 - 05 - 01
點擊次數:
孟祥明  孟繼新    在曲阜,作為圣人后裔,所有孔氏家族成員,都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能夠順利陪葬孔林,這幾乎成了孔氏族人心中的目標。因為,能附葬在孔子墓邊,這是很榮耀的事。但也有例外的情況,有些孔氏族人,雖然生前聲名顯赫,但去世后卻不能歸葬孔林。舊時,犁鏵店村南有一處清代孔氏墓地(隨著近期的開發(fā),墓地現已不存,保護標志碑尚在),墓地的起始者就是孔子的六十九代孫孔繼汾。他是六十八代衍圣公孔傳鐸的第四子,清代著名的學者、經學家。他篤志勵學,知識淵博,精通經史與金石學,手校經史諸書,刊為家塾讀本。一生從事孔氏家族史研究,皓首窮經,曾為乾隆皇帝進講過經書,官至戶部主事,軍機處行走。最后卻因文字獄含冤獲罪,直到晚年客死他鄉(xiāng)。按祖法不得入葬孔林,令人唏噓不已。孔繼汾,字體儀,號止堂。十四歲時取恩貢生,二十一歲時考中舉人。因當年衍圣公孔昭煥正在年幼之時,雖爵位在身,但不能獨自掌管府務。這期間孔府的府務,基本上是由孔繼汾代管。孔繼汾勤于著述,主要著作有《孔氏家儀》、《家儀答問》、《劻儀糾謬集》、《喪服表》、《文廟禮器圖式》、《喪祭儀節(jié)》、《圣門樂志》、《文廟樂舞全譜》、《闕里文獻考》、《孔子世家譜》、《東家嫡系小譜·齒序》、《孔氏大宗支譜·齒序》、《行余詩草》、《文獻通考序》、《春秋金鎖匙》等。孔繼汾因文思才干具優(yōu),而聞達于孔族內外,但是孔繼汾也因為自己的著述而引火燒身。這年已是六十歲的孔繼汾,因著了一本《孔氏家儀》被族人告發(fā),說是書中任意更改《大清會典》,有欺君犯上之罪,因此獲罪入獄。而且,把個衍圣公孔憲培也糊里糊涂地給牽扯進去,落了個失察之過。乾隆五十年(1785年),孔氏族人,原任孔廟四品執(zhí)事官孔繼戍,突然呈文到山東巡撫衙門,狀告革職主事孔繼汾著《孔氏家儀》一書,有增減《會典》服制,并有“今之顯悖于古者”、“于區(qū)區(qū)復古之苦心”...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8 - 05 - 01
點擊次數:
馬澤  彭慶濤 大多數書法愛好者們對法帖并不陌生,作為記錄歷代書法大家真跡的載體,法帖不僅僅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工具,它已成為了文化本身。法帖分叢帖和單貼,叢帖分為兩大基本類別,一是匯集歷史名家的書法字跡摹刻而成,二是集中某一位著名書家的字跡摹刻而成,明清時期流傳的叢帖多為二者兼顧。古代官方十分重視叢帖的輯佚,最為有名的是清朝乾隆皇帝收集的《三希堂法帖》,其中收錄了晉朝大書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可謂是宮廷叢帖之最。而今陳列于孔廟東西廡北首的玉虹樓法帖刻石,則是民間收集叢帖的集大成者。孔府文物檔案館保存有兩套《玉虹樓法帖》的裝幀拓片,共顯示582帖。裝幀為101卷,又稱“百一帖”,分為玉虹帖十六卷、玉虹鑒真帖十三卷、續(xù)鑒真帖十三卷、摹古帖二十卷、國朝名人帖十二卷、瀛海仙班帖十卷、金人銘帖二卷、隱墨齋帖八卷、黃涪州帖一卷、米海岳帖一卷、祝京兆帖一卷、臨中興頌帖二卷、張文敏小楷一卷、張文敏書詩一卷。《玉虹樓法帖》石刻原陳列于十二府玉虹樓,現存刻石569塊,陳列于孔廟東西兩廡北首。駐足于石刻前,常常被其浩繁龐大的氣勢所折服,如此巨大的工程,細致入微的臨摹篆刻,又因其并非宮廷之作,那么,這法帖創(chuàng)作者究竟是何方神圣?其實,他是一位并不被大多數人所熟知的孔氏后人,這位傳奇人物就是孔子六十九代孫孔繼涑,而玉虹樓這個名字,則來源于他的書齋號。孔繼涑,字信夫,一字體實,號谷園,別號葭谷居士,第六十八代衍圣公孔傳鐸的第五子。生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卒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終年66歲。孔繼涑的青年時代可謂是春風得意,他天資聰穎,又敏而好學,年僅十五歲便考中了秀才,十七歲時歲試第一,成為廩生,十九歲又成貢生。學習之余,書法是孔繼涑最大的愛好,他從小就喜愛筆墨,常常將自己關諸書齋,研習書法竟然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這也為后來他法帖...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8 - 05 - 01
點擊次數:
孔志剛  劉國成 孔子,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個謙和的智者,被后世尊為“萬世師表”,他那溫文爾雅的歷史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被人們普遍接受而鑲嵌在眾人的記憶里。然而,孔子還有另外一種畫像,那就是在曲阜孔廟圣跡殿內一幅《孔子為魯司寇像》的石刻像。該像是孔子仕魯期間,身著官服時的一幅造像,刻石高134厘米,寬73厘米。據說,此像是出自唐代大畫家吳道子之手。在孔子的一生中,曾有過一段入世從政的經歷,甚至一度官居大司寇之要職。孔子從政時間雖短,但政聲良好,顯示了其卓越的治國才干和外交能力。孔子所處的春秋時期,正是禮崩樂壞的時代,周天子失去了對各諸侯國的控制,諸侯國之間相互征戰(zhàn),社會矛盾加劇。孔子看不慣這種局面,他主張?zhí)煜麓笸岢收轮危D重建社會秩序。但當時的魯國國君同樣面臨著權臣失控的問題,魯桓公的三個后裔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執(zhí)掌著魯國的權力,稱為“三桓”。孔子由于沒有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便絕意仕進,在教學的同時,集中精力研究學問,構造自己的思想體系。公元前501年,孔子終于有機會從政,他做上魯國的中都宰,也就是中都的行政長官。中都是當時魯國的一個重要城邑,在山東省的汶上縣。孔子上任后,制定了養(yǎng)生送死的禮節(jié),年長的和年幼的人分別享有不同的食物,強壯的和體弱人分別承擔不同工作,男女別途,路不拾遣。該制度推行一年,周圍的諸侯國就紛紛效法。魯定公見孔子治理中都頗有成就,第二年就將孔子升遷為魯國司空,主管全國工程建設。孔子根據土地的不同特性種植不同作物,各種作物得到最適合的生長條件,獲得了豐收。不久孔子就被魯定公任命為掌管司法的司寇。公元前500年的春天,曾經兵戎相見的齊魯兩和好。夏天,齊國國君約魯國國君在兩國交界峽谷舉行結盟會儀式,魯定公準備好車輛隨從,準備赴會。孔子以司寇身份負責盟會時的禮儀事務。他對魯定公建議說:“我聽說有文事時一定要有武備,修武備時一定要有文備...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8 - 05 - 01
點擊次數:
劉巖  賈國俊曲阜碑刻如林,勒石內容浩瀚繁雜。這不,走進衍圣公府二門內側就立有6通碑石,其中,門東南角并不高大但意趣盎然的明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與孔克堅、孔希學對話碑》格外引人注目。因其語言簡潔明了,不加修辭,行文如同對白,后世俗稱“白話碑”。碑刻內容分上下段落,其上,為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與孔子五十五代孫衍圣公孔克堅的談話記錄;其下是洪武六年,朱元璋和孔克堅兒子孔希學的對話。兩段對話風格迥異,表現出不同的歷史底色與語境。孔府立此碑的用意不言而喻,那么,明太祖朱元璋究竟與這塊碑文有著怎樣的聯系,碑上的對話又隱藏著一段什么樣的歷史隱情呢?原來,朱元璋未建立明朝初始,先后滅掉了陳友諒、張世誠兩股勁敵,接著揮師北上,橫掃中原,直搗元朝大都。大軍北上行進中,過境兗州,兵屯休整。一天,朱元璋走出軍帳,只見謀士劉伯溫正凝目東視,自言自語道:“面東,夫子故里也。” 劉伯溫見朱元璋前來,忙施禮對其言道:“夫子,圣者。古今帝王無不以其之道來樹建霸業(yè)。主帥理應前去曲阜祭奠一下才是。”他的話打動了朱元璋的心,他當真想前往曲阜祭奠。可是,主帥不能隨意離開軍營,這對戰(zhàn)事不利。怎么好呢?老謀深算的劉謀士說:“不如把衍圣公孔克堅邀來兗州,委以官職,以示眷顧。”朱元璋采納了這個建議。當即修書一封,差人送往孔府。且說當世衍圣公孔克堅,本是元朝禮部尚書,眼看元朝氣數將盡,便辭去了朝廷官職隱居家中。當他收到朱元璋差人送來的書信后,心中暗想:朱元璋出身寒微,充其量不過是個草莽英雄,未必能有什么大作為。于是以身體有病為由,回絕了他的邀請。事過一年,朱元璋卻黃袍加身在南京稱帝,此時他想起劉伯溫在兗時的話語和孔克堅拒邀之事,心中不免悻悻不快。于是,執(zhí)意下詔要孔克堅覲見。這時,孔克堅又覺得朱是造反成帝,屬大逆不道之輩,不應與之為伍。但又懼怕朱元璋的皇威,只好假托有病,派兒子孔希學前去朝...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8 - 05 - 01
點擊次數:
孟繼新 石文學 孔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化寶庫,留存有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尤其是廟內林立的碑刻,其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更是令人矚目。在崇圣祠院落東側,立有一座明宣德五年(1430年)的石碑,高1.8米,寬0.85米。行書,20行,行42字。碑陰亦有文字,為弘治五年(1492年)刻制。此碑由三部分內容組成。正面,為《孔氏報本酬恩之記》,由時任三氏學教授張敏撰文,宣圣五十九代襲封衍圣公孔彥縉等立石;碑陰,上部為弘治壬子年,孔氏族長孔公璜書《報本酬恩記后》;下部刻有免除張溫家族徭役執(zhí)照。周邊被石條鑲嵌,頂為殿廡式,碑中有斷痕。此碑雖低矮斷殘,貌不驚人,但卻是孔氏家族中婦孺皆知的一通名碑。這是一通怎樣的石碑,它又有什么魔力讓孔氏族人倍加關注?  此碑所載內容感人至深。文曰:    “水之千流萬派也,其出必有其源。木之千柯萬葉也,其生必有其本。……吾先世祖宗,昭穆族屬其眾。傳至四十二代,有祖諱光嗣者,其室張氏,世為曲阜張陽里人。時值五代,四方弗靖,有偽孔氏孔末者,因世亂,心生奸計,意欲以偽繼真,將吾孔氏子孫戕滅幾盡。時光嗣祖任泗水令,生四十三代祖仁玉,在襁褓中。難興之日,光嗣被害,祖母張氏抱子仁玉逃依母氏,得免其難。孔氏之不絕者如一發(fā)千鈞,紅燭片雪,幾何而不為偽孔有也!吾祖仁玉母子雖脫臣害,向非外祖張溫保養(yǎng)安全,其何以有今日乎?茲傳五十九代子孫,族屬之盛,繩繩蟄蟄,皆吾外祖張氏之所賜也,何敢一日而忘耶。張氏子孫家在張陽者,至今猶稱為張溫焉。今雖優(yōu)待其家,恐后世子孫或有遺忘,不能以禮相待,甚非報本酬恩之意。茲欲立石于張氏之塋,俾吾子子孫孫,世加存撫……而又憂后世或有遺忘,欲立石以紀其事,……俾張氏知二姓骨肉之親。”原來,該碑兩面記載的就是那段“孔末亂孔”的歷史故事。   自漢高祖劉邦駕臨闕里,以“太牢”之禮祭拜孔子以后,...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8 - 05 - 01
點擊次數:
彭慶濤  周敬鵬 在曲阜尼山書院前,一座古樸簡約的方亭依山而建。亭為木架結構,無斗拱,單檐灰瓦歇山頂。它四處空曠,視野開闊,東臨懸崖下隔夫子洞與沂水相望。相傳此處為孔子觀看五川匯流(五川:智源溪、夫子河、張馬河、顏母河、田黃河)、感嘆時光變化有常的地方。亭取《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語意而命名為觀川亭。觀川亭始建于金明昌五年(1194年),今存清代建筑。當我們站在觀川亭前的望遠臺上,舉目環(huán)望,背依尼山孔廟;正東可以看到以孔子母親顏徵在命名的顏母山,山腳下一條浩浩湯湯的大河——沂河流淌而過;稍南移則是尼山水庫,雅稱“圣水湖”。大雨初霽,人們站在觀川亭內,居高臨下,可遙想當年波濤翻騰的五川匯流,領略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可以說是蔚為壯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一句,可謂流經千世,家喻戶曉。孔子的如斯浩嘆,一直回蕩在民族精神的高峰,經久不絕。為后世傳來一次次人間世事變換有常,規(guī)勸人們惜取光陰的回音。孔子觀水,之所以成為歷史上耳熟能詳的儒家故事,被后人反復言說,是因歷史上有多種理解與闡述之故。總體上,縱觀儒家論道,大體荀子、王陽明、顧炎武的三人三議,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論述。到底哪一種闡述更接近歷史上孔子的本意呢?在《荀子?宥坐》中這樣記載:“孔子觀于東流之水。子貢問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而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就鮮潔,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荀子講述孔子觀水的故事大意:子貢問孔子說:“君子看見浩大的流水就一定要觀賞它,這是為什么?”孔子說:“那流水浩大,普遍地施舍給各種生物而無所求,好像德;它...
作者:
發(fā)布時間: 2018 - 05 - 01
點擊次數:
孟繼新   牛秋鵬 孔林內許多墓冢前有長長的神道,高大的石儀成對地聳立在神道兩旁。點點墓冢,累累碑碣,再加上這排排石儀,孔林的肅穆、威嚴與壯觀也就呈現在了人們的眼前。最引人注目的是孔子墓神道兩旁的一組石儀,有成對的望柱、文豹、甪端、翁仲八石。該組石儀為宋宣和五年(1123年)營建,是孔林內現存最早的石儀。它布局疏密得當,富有氣度,雕刻集圓雕、浮雕、線刻多種技法于一體,刀法洗練,簡潔嚴整。宋朝建立之初,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就曾下詔:“前代帝王陵寢、忠臣賢士丘垅,或櫵采不禁,風雨不芘。宜以郡國置戶以守,墮毀者修葺之。”在他的號召下,宋朝各代君臣對名人墓冢皆呵護有加,著名的孔圣人之墓自然也不例外。縱觀趙宋一朝,其尊孔奉道,可謂是發(fā)揮到了極致。真宗時,親臨闕里拜謁孔子墓,并遷治所于壽丘,建仙源縣城,與曲阜結下了不解之緣;金人入侵,宋王朝被迫南遷,也沒忘記把孔子四十八代孫衍圣公孔端友帶上“扈駕”隨往。孔子在宋代統(tǒng)治者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另外,北宋時期,王公大臣于墓冢神道處建制石儀已經是相當普遍流行了,一些名人的陵墓前也是石儀累累,這便為孔子墓前建造石儀提供了充分的理由。于是,就有人上書徽宗皇帝,提議為孔子墓營建石儀,得到了皇帝的恩準。宣和元年(1118年),徽宗皇帝下旨為孔子墓建造石儀,這是一個繁索而又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它不單是石儀雕刻的工藝問題,還牽連到當時石儀的定制問題,這就考驗了樹立石儀者的智慧。故而,從選材備料到雕刻樹立,歷時五年方才完工。原來,按照宋代石儀的建制,三品以上官員的墓所可立石人一對,石馬、石羊、石虎、望柱各一對,計十石;五品以上立石羊、虎、望柱各二,計六石;六品以下不得立。而宋代皇陵神道石儀有望柱、象及馴象人、瑞禽、獬豸、仗馬與控馬官、客使、武臣、文臣、門獅等等,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照此看來,孔子墓前的神道石儀不符合當時的任何...
403頁次50/51首頁<...  42434445464748495051下一頁尾頁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門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業(yè)云服務
關注我們
聯系我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東省曲阜市 郵箱:pengmenstudio@163.com 電話:0537-4495168
手機:13863756448 郵編:2731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久久影视色香综合网|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一| 色天天综合色天天碰|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 色综合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噜|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开心婷婷五月激情综合社区| 狠狠色伊人久久精品综合网|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 色噜噜久久综合伊人一本|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小说|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图图资源网亚洲综合网站| 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清无码|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色与欲影视天天看综合网|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 天天久久影视色香综合网| 熟女少妇色综合图区|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色综合AV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 色偷偷狠狠色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 丁香婷婷色五月激情综合深爱|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玖玖爱zh综合伊人久久|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 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爽天天狠久久久综合麻豆| 激情综合网五月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