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設計:王明朋
參考教材:山東省義務教育必修地方課程教科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泰山出版社)
環節1? 導入
?
有部電影叫《天下無賊》,里面有句臺詞很經典: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
人才的重要性不必多說,歷史上杰出的人才甚至可以改天換地,對人才的尊重,不管什么時代,意義都非常重大。現在,我們來學習第二單元第四課《尊重人才》。
?
環節2? 學生質疑
?
師:我們通過預習原典,大家說一說都有哪些問題?
1、原典一,仲弓向孔子問如何管理政事,孔子的回答有哪幾個要點?哪一點是在談尊重人才? (學生1)
2、原典二,《論語》中說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那人們對人才的信任與否分別會產生什么結果? (學生2)
3、原典三:原典三是在講夫子好學,且圣人無常師,自然是天下的榜樣。但這樣的圣人畢竟千年難遇,生活中的人才形態各異,那我們又是如何區別對待呢? (學生3)
4、原典四,“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尊重人才,如何才能打動人才,為我所用呢? (學生4)
這些問題都非常好,下面,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進入第四課——《尊重人才》的學習。
?
環節3? 教師講解原典
?
(一)我們先來看原典一,大家共同誦讀一遍。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論語?子路》
大意是說:
孔子的弟子仲弓問如何管理政事。孔子說:“先選定各部門的管理者,赦免部下的小過失,選拔賢良的人才。”仲弓又問:“怎樣知道是賢良的人才而把他們選拔出來呢?”孔子說:“選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所不知道的,別人難道會把他埋沒嗎?”
先看第一個問題:
1. 仲弓向孔子問如何管理政事,孔子的回答有哪幾個要點?哪一點是在談尊重人才?(學生1)
孔子交給了學生三條:
第一,“先有司”。使人人各司其職,各得其所;
第二,“赦小過”。“赦小過”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又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如果你事事苛察,求全責備,就像眼睛里容不下一粒砂子一樣抓住別人的缺點錯誤不放,誰還愿意跟從你,為你賣力氣呢?所以,做領導的一定要原諒屬下的小過失。
??? 第三,至于“舉賢才”,任何時候,慧眼識才、唯才是舉都是考驗領導水平的重要指標。
這三點,我認為“先有司”就是對人才的尊重。“先有司”意思就是明確責任,該誰干的誰干。如果領導事必躬親,就會越俎代庖,就好比舍棄車駕而與馬同行,不僅不如馬快,而且還會打擊“馬”的積極性,最后是一片混亂。
看一個古代“神人”——諸葛亮。在中國,似乎沒有不知道他的,他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忠誠和智慧的化身。他的草船借箭、木牛流馬、七擒孟獲更讓人津津樂道。
但就是這樣一個神一樣的存在,到了后來卻犯了糊涂,事必躬親,西蜀的文臣武將都將諸葛亮奉若神明,習慣于接受命令,幾乎失去了獨當一面的能力,在他死后出現了嚴重的人才斷檔危機,造成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困境。
他的對手司馬懿也曾斷言:“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諸葛亮將過多的心思耗費在瑣事小事上,極大地損害了他的身心健康,最終54歲“出師未捷身先死”,五丈原上撒手塵寰。之后不久,稱雄一時的西蜀,即為魏國所滅。
可見,蜀國的悲劇悲就悲在諸葛亮是“一個人在作戰”。反觀曹操,即便是黃口小兒也知道曹營里面“謀士成群,戰將如云”,原因何在?
就是因為他的禮賢下士,唯才是舉。
總之,尊重人才首先就是當領導的要放開手腳,讓人才各司其職。“先有司”就是尊重人才,無需事必躬親,相信人才是過海的八仙,定能給你展示各種神通。
(二)我們來看原典二。
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論語·憲問》
意思是:
孔子說:“不預先懷疑別人欺詐,也不猜測別人不誠實,然而卻能及早覺察,這可是賢人啊!”
大家都知道,這則原典談到了“信任”。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對人才的信任或不信任會分別帶來什么后果?
尊重人才,就是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應該是一個領導者的基本素質和智慧。漢高祖劉邦就是其中一個模范,對部下超乎常人的信任,也讓我們感慨劉邦的帝王胸襟。這種信任也贏得了韓信的至死不渝的忠誠。
韓信平定齊地后,韓信成了楚漢相爭的關鍵砝碼,贏韓信則贏天下。項羽也看到了這一點,曾派人游說他背叛劉邦。韓信當即回絕了,說:“我跟著項王時,只不過是一個大頭兵,我出的主意,沒有人理,所以我才投奔了漢王。而漢王對我生同再造,讓我做大將軍,統領幾萬人馬,他脫下身上的衣服給我穿,把好食物讓給我吃,對我言聽計從,我能有今天全是因為漢王。我絕不會背叛他,到死也不變心。”
尊重人才,用人不疑,劉邦可謂一代明主。相反,明末崇禎皇帝丟掉了對抗清大將袁崇煥的信任,最終亡了國滅了身。
被毛澤東稱為'明末愛國領袖'的袁崇煥,先期抗擊清軍節節勝利,由于魏忠賢而辭官,后被崇禎皇帝重新啟用,擊退皇太極,解了京師之圍,形勢一片大好。但魏忠賢余黨的彈劾,加上清軍的反間計,動搖了崇禎皇帝的信任,袁崇煥最終遭凌遲處死。《劍橋中國明代史》稱:'他(崇禎皇帝)相信了謠言,……殺了他最有才能的將領袁崇煥。'崇禎用人不能始終,自毀了萬里長城,最后在煤山上吊自殺,讓后人扼腕嘆息。
原典二告訴我們尊重人才,既要做到疑人不用,更要堅持用人不疑。
(三)我們再看原典三。
衛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
大意是說:
衛國的公孫朝問子貢:“仲尼的學問是從哪里學來的?”子貢說:“文王武王之道,并沒有失傳,還在人間!賢能的人能夠了解它的根本,不賢的人只能了解它的末節,無處沒有文王武王之道。我的老師何處不學呢?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師呢?”
第三個問題:原典三是在講夫子好學,且圣人無常師,自然成了天下的榜樣。但這樣的圣人畢竟千年難遇,生活中的人才形態各異,那我們又是如何區別對待呢?
還是劉邦,因為他一段論人才的話非常有名:“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在大帳內出謀劃策,在千里以外一決勝負,我不如張良;平定國家,安撫百姓,供給軍餉,不斷絕運糧食的道路,我不如蕭何;聯合眾多的士兵,只要打仗一定勝利,只要攻城一定取得,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夠任用他們,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
張良、韓信、蕭何,西漢三杰,開國元勛,一個戰略家,一個軍事家,一個政治家,是楚漢戰爭期間質量最高的人才,都追隨了劉邦,幫他打下了天下。原因何在?正是劉邦的用人智慧——尊重人才,并能各盡其才。
《呂氏春秋·去私》中有段祁黃羊薦賢的故事。晉平公作皇帝,南陽缺了一個官。晉平公問祁黃羊:“你看誰可以當這個縣官?”祁黃羊說:“解狐這個人不錯,他合適。”平公很吃驚,他問祁黃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要推薦他?”祁黃羊笑答道:“您問的是誰能當縣官,不是問誰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認為祁黃羊說得很對,就派解狐去南陽作官。解狐上任后,為當地辦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陽百姓普遍好評。
??? 過了一段時間,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里缺一個法官,你看誰能擔當這個職務?”祁黃羊說:“祁午能擔當。”平公又覺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說:“祁午確實是我的兒子,可您問的是誰能去當法官,而不是問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平公很滿意祁黃羊的回答,于是又派祁午當了法官,后來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執法的好法官。
??? 孔子聽說這兩個故事后稱贊說:“好極了!祁黃羊推薦人才,對外不計較私人仇怨,對內不排斥親生兒子,真是大公無私啊!”
從此,“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祁黃羊成了唯才是舉的典范。
原典三告訴我們,“十步之內,必有芳草”,人才處處有,當然人才有大小,重要的是你要有一雙能發現人才的眼睛,更為重要的是,讓他們各得其所,人盡其才,這也是尊重人才。
(四)最后我們看看原典四。
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大學》
意思是說:
發現賢才而不能舉薦,舉薦后而不能重用,這是輕慢;發現惡人而不能罷免,罷免了而不能把他驅逐遠方,這是過錯。喜歡眾人所厭惡的,厭惡眾人所喜歡的,這是違背人的本性,災難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國君的人治國有大道:忠誠信義,便會獲得它;驕奢放縱,便會失去它。
上面三則原典告訴我們,尊重人才,就是給他一個位置,充分信任他,讓他各盡所能。
下面我們來看看原典四的問題,“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尊重人才,如何才能打動人才,為我所用呢?
大家都知道“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的故事。
姜子牙年逾古稀,坐在渭水邊,離水三尺,直鉤無餌釣魚,吸引了周文王與之交談,后姜子牙由釣魚之道談及治國之法,令周文王大為折服,文王請他幫助自己去完成伐紂興周大業。姜子牙本身一直都想施展自己一身的才華,但要托付終生,也要對文王考驗一二了。
走到半路的時候,姜子牙借口說道自己的腿腳不方便,希望周文王可以背著自己走一段路。這周文王也好說話,就背著姜子牙走了一段,一共走了八百零八步,實在是走不動了,就把姜子牙放了下來。結果我們發現,周朝就存在了八百零八年,成為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朝代。 而姜子牙由于輔佐文王、武王滅商有功,被周王朝分封在齊地,齊地和周公的封地魯地而今合稱為齊魯大地,讓每一個齊魯兒女為之自豪。
周文王一背,續周八百年。尊重人才,感動了太公,文王贏得了一個朝代。
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交戰方是袁紹和曹操,袁紹實力雄厚兵強馬壯,曹操與之相比,實力懸殊。危急關頭,袁紹的謀士許攸連夜叛逃至曹操營內,曹操連鞋子都不穿,光著腳飛奔迎接,并聽從許攸的計策,偷襲了袁紹軍的屯糧之所烏巢,最終以弱勝強,奪取了官渡之戰的勝利,進而統一了北方。曹操打赤腳,官渡永留名。尊重人才,迎來了許攸,曹操贏得了一場戰爭。
華為老總任正非有一句名言:“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
華為有18萬員工,平均到每個人頭上的年薪是77.94萬元。更霸氣的是,華為高級副總裁陳黎芳親口說出:“你知道華為年薪超100萬的有多少嗎?超過1萬人。你知道華為年薪超500萬的有多少嗎?超過1000人。”
今天的華為共有三大業務,分別為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手機業務。其中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都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而手機業務也已經超越蘋果,成為全球銷量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手機廠商。
這意味著什么?尊重了人才,華為三大業務,兩個世界第一,一個世界第二!
人才能是傻子么?尊敬人才,不要開空頭支票,不要放空炮、畫大餅。那么,你要做的是什么?或者是從物質上,學習燕昭王千金買馬骨,鑄造黃金臺,讓人才感覺到他的價值所在,既要馬兒跑,也要馬兒吃草,還要讓馬兒吃飽草,再給千里馬添點細糧。
或者從精神上,學曹操赤腳迎許攸,打贏了一場戰爭;學周文王背起姜太公,西、東周延續八百年。只有用打開金石的精誠,才能有能舍有得的收獲。
我們這個時代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要想讓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要想讓我們中國的改革的大船繼續乘長風破萬里浪,要想讓我們的社會和諧,人民幸福,需要千千萬萬的人才,做時代的弄潮兒。而要求我們這個時代每一個在位者都應該心懷天下、謙躬下士、尊重人才,如果面對人才,能夠給他權、信任他、盡其才、滿足他!那么,周公誠吐哺,天下定歸心!
好,謝謝大家,《尊重人才》這節課就學習到這里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