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明代故城
彭慶濤 成銘
?
曲阜明故城,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是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為保護孔廟、孔府而專門修建的城墻。可以這么說,沒有明故城,就沒有現在的曲阜,在那一個動蕩多舛的亂世年代,它不但保護著孔廟孔府,保護著整個城區,更像一位忠誠的衛士呵護了我們民族的靈魂。
在沒有明故城以前的宋元時期,曲阜城位于古魯城的東部,名“仙源縣城”,即今舊縣所在地,所以,當年的曲阜縣城并不在現今的所在地,明朝一場動亂,改變了曲阜城區的宿命。
明代中期,宦官擅權,政治日益腐敗,土地兼并嚴重,矛盾激化。明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積壓許久的怒氣終于爆發,河北文安人劉六、劉七在霸州發動起義,數千農民響應,聲勢浩大。次年,起義軍由河北攻入山東,十月,先進攻濟寧,因守軍眾多,一時難以攻下,隨即向東迂回,連克日照、海豐、壽張、陽谷、丘縣、寧陽、曲阜。
馬蹄踏進這座古城,踐踏了這片古樸圣潔的土地。嘉靖四年《城闕里記》碑對當時環境狀況是著這樣描述的:“闕里與曲阜相去十里,故皆無城,而闕里尤為孤曠,守望無所持焉。明正德辛未(1511年),盜入兗,以二月二十七日破曲阜。焚官寺民居數百……是夕移營犯闕里,秣馬于庭,污書于池。”
明正德六年(1511年)二月二十七日,春寒料峭,起義軍破仙源縣城。闕里與仙源縣城東西相望只有十里之隔,孔廟周圍空曠無阻,沒有一磚一瓦可以抵擋,正是“恃馬力悠忽馳驟,棲野不戰城郭,蹈虛不立方所”。孤立無援的闕里,在當日傍晚即被侵入。沒有得到多少反抗,闕里如入無人之境般地就被拿下,士兵的力氣沒有得到全力釋放,勝利來得太過容易,這讓一些原本具有痞性的農民起義軍有一種宣泄的沖動。
對于貧苦的百姓,懷著憐憫同情之心他們不會做些什么,但孔廟孔府的巍峨華麗的建筑對于他們來說,則是富人的象征,沒有一絲一毫的敬畏之情和禮法之意。
?? ??劉六、劉七騎馬放縱在孔廟孔府內,好不愜意,莊嚴肅穆的孔廟,被喧囂耳鳴,門口的“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匾額,遭遇前所未有的漠視。專制統治下的普通民眾,一旦走上造反之路,就會有更加過度的暴行,即便是對于文化也是如此殘忍。
“去吧!”咚的一聲,一摞古籍經典被扔入池塘中,浮了幾下,無力的沉了下去。每個人的眼中都有著深深的恨意和快感。
闕里,此時已經無序,惶惶然亂作一團。
由此,孔廟孔府已是污流遍地,變得滿目瘡痍,使人不禁潸然淚下。事后按察使潘珍僉事巡察至此,在孔廟門外便聽到了哭聲,原來孔氏一族,在起義軍走后,在祖先的靈位面前放聲大哭,以宣泄圣地受辱的委屈之情。
凄涼的場景潘珍看在眼里,靜立沉思了許久,一封奏折在心里默默起草著。
在朝廷不斷的增兵圍剿下,這場歷時三年,明朝建朝以來規模最大的以流動戰為特點的農民起義終于結束。此時明政府已下令減免山東、河南等地稅糧,并宣布“流民復業者,官給廩食、廬舍、牛種,復五年”。朝廷內部也加以整頓,進行了以楊廷和為首的改革,罷免了部分宦官,裁撤冗官,清查了兼并土地的行為,退還給了農民一部分土地。潘珍的奏折正是在此時得到重視的,折中指出:縣城必須設立在闕里的位置,移仙源縣城于闕里才能確保孔府孔廟的安全。
朝廷批準了潘珍的請求,意識到移城與保護孔廟孔府的重要性,命“司空”備工,于正德八年(1513年)開始動工筑墻。經過詳細規劃商議,明故城工程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勞民傷財,選擇在農閑期間修筑。據史載:“(城墻)其基周八里三十六步,而益以負郭之田。其版筑用丁夫萬人,而取諸務農之隙。”
闕里動員起來,到處都是修城的人,人們齊心協力而認真聽從指揮。勞動的號子喊起來,震耳欲聾,這是一場闕里人的自覺行為而格外賣力。明故城的地基一點一點打好,城墻逐漸增高,經過十年的奮斗(從公元1513年至公元1522年),高大堅固的明故城終于建成。此后一直守護著曲阜城相安無事,真可謂眾志成城,堅不可摧。
此次新建明故城共花費白銀3.58萬兩,大多出自“罰鍰”,即贖罪的罰金,另外也有義士的捐贈。
落成的明城略呈方形。東城墻長1.2公里,西城墻長0.7公里,北城墻長1.5公里,南城墻長1.4公里,周長4.8公里。城墻高6米,厚3.3米。時有五門,東門名“秉禮門”,東南門名“崇信門”,正南門名“仰圣門”,西門名“宗魯門”,北門名“延恩門”。各門都筑有深闊的甕城,門上建有歇山重檐式的城樓。
明城是繼曲阜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周魯故城、漢故城、宋仙源縣城之后第四座城池,也是曲阜歷史上第一座磚砌城廊。它借助于魯故城的西南一角,南城墻的大部分便筑建于原魯城墻之上,面積占魯故城的約七分之一。1930年的軍閥混戰,炮轟東、西、北三城門樓及東北城墻,遭到嚴重破壞。后經修繕,但未恢復原狀。1978年7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將城墻大部分拆除,僅存正南門、北門和東北、西北部分城墻。??
我們現在看到的城墻,是2002年動工按原址復建的。2002年3月,為了恢復曲阜古城原貌,展現古城風采,曲阜明故城復建工程開工建設,新城長5300米,墻高6米。工程共投資三千萬人民幣,于2004年竣工。為了適應現代人們生活需求,新城共設有十二個城門,二十五洞。其中正南門、北門和鼓樓南街城門上建有門樓,倉巷、東南馬道東首和顏廟街東首的城門是單孔城門,人民醫院西邊城門為雙孔城門,余者全為三孔城門。
也許現在的明故城已經不完全是過去的明故城了,其護衛功能也喪失殆盡,但是明故城卻是圣城曲阜的一個歷史性標志建筑,它承載了一段闕里人難以忘懷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