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漢魯國(下)
馮文浩 ?彭慶濤
?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和締造者,孔子生活的時代是周代確立的宗法制分崩離析的時代。他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在魯國創辦私學,聚徒講學,傳授“六藝”,“誨人不倦”,傳播文化,魯國儼然成了當時的教育中心。他適齊仕魯,周游列國,積極從事政治活動。晚年,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他祖述堯舜、憲章文武,集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大成,創立了重仁尚禮的儒家學說,把中國文化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進入戰國時代,魯國則日益衰弱,疆土領地一削再削,春秋末年尚有“革車千乘”,到二十八代魯穆公姬顯時,則降為小國之流,與鄒并稱。到了三十三代魯文公姬賈時,齊湣王破燕滅宋,威震天下,“泗上諸侯鄒魯之君皆稱臣”。公元前278年,楚徙都陳(今河南淮陽),直接威逼魯國,如楚人所言,“若夫泗上十二諸侯,左縈而右拂之,可一旦而盡也。”公元前254年,楚攻取魯地徐州?!妒酚?/span>·周魯公世家》記:“楚考烈王伐滅魯,頃公亡,于下邑,為家人,魯絕祀。頃公卒于柯。魯起周公至頃公,凡三十四世?!惫?/span>249年,即魯頃公二十四年,楚考烈王十四年,魯被楚所滅,地入楚,設魯縣。此即曲阜建縣之始。
????公元前223年,即秦王政二十四年,楚王負芻(chú)五年,秦滅楚,縣入秦,為秦之魯縣。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推行郡縣制。魯縣屬薛郡,郡治設在曲阜,隸徐州部。
?楚漢戰爭之初,楚懷王封項羽為魯公?!肚房h志》載:“癸巳二年縣入于項籍。”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冬,“漢兵圍項籍于垓下,籍自殺,楚地悉定。獨魯不下,王欲屠之,至城下,猶聞弦誦之聲。謂其守義之國,為主死節。因持籍頭示之,魯乃降,以魯公禮葬于谷城?!睋蛾I里文獻考》記載:曲阜“城東北漢夏村有古冢,俗呼‘霸王頭’,相傳葬項王首處”,即城東五泉莊村旁之大冢為霸王墓。
?漢高祖七年(前200年)此地仍名魯,下屬魯、卞、汶陽、蕃、騶(zōu)、薛6縣。至呂后元年(前187年)以其地封魯元公主子張偃為魯王,改魯縣為魯國。呂后八年(前180年)張偃坐罪廢為侯,魯國亦隨之廢除。景帝三年(前154年)又將淮陽王劉余封于此,是為魯恭王,仍號魯國,隸徐州,仍轄魯、卞、汶陽、蕃、騶、薛6縣。
《漢書·諸侯王表》載,魯恭王為景帝子。孝景二年(前155年)三月甲寅立為淮陽王,三年(前154年)徙魯,為魯恭王,在位28年薨(hōng)。其子魯安王劉光在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嗣,在位40年薨。其孫魯孝王劉慶忌,武帝后元元年(前88年)嗣,在位37年薨。其曾孫魯頃王劉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嗣,在位28年薨。其玄孫魯文王劉脧,成帝陽朔二年(前23年)嗣,在位19年薨。時為西漢哀帝建平三年(前4年),國亡。西漢時劉姓魯國自魯恭王起至文王止,共5代5君150多年。
?從西漢漢武帝開始,占據統治思想的法家、黃老慢慢讓位于儒家。在當時,儒學不僅仍為秦漢博士所典守,而且尤其是在魯地,習誦儒家經書從未禁絕。對此,司馬遷多有稱贊。“夫齊魯之間于文學,自古以來,其天性也”。漢五年(前202),劉邦攻楚到魯(曲阜),魯地許多儒生還在講誦詩書,演習禮樂。司馬遷親臨魯地考察,“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袛徊留之不能去云”,以致使他如此感慨。
?東漢時期,曲阜一帶仍設置1郡3國。
?東漢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封劉興為魯王,追謚其父劉仲為魯哀王。魯國屬豫州,都魯縣。劉興王魯26年被徙為北海王,魯地謚封東海王劉強。建武十七年(41年),郭太后被廢,皇太子劉強戚戚不安,請備藩國。十九年(43年),光武帝詔封劉強為東海王,“帝以強廢不以過,去就有禮,故優以大封,兼食魯郡。合二十九縣,詔強都魯?!奔礀|海國領原魯國的6縣和東??さ?/span>23縣、侯國。國都設魯縣,自此原魯國始改為東海國。
?據《后漢書·光武十王傳》載,明帝永平元年(58年),東海王劉強病危,曾上書“誠愿還東??ぁ?,僅食魯郡6縣。
?劉強王東海時兼食魯、都魯之魯地稱東海國,劉強薨后諸王食魯、都魯之魯地稱魯國。東海國、魯國傳六代,其世系為東海恭王劉強、東海靖王劉政、東海頃王劉蕭、東海孝王劉臻、東海懿王劉衹(zhī)、東海王劉羨。曹丕稱帝后,國除。
????先秦兩漢是中華文明的創生、奠基、定型并走向強盛的時代,也是魯文化相伴而行并做出重大貢獻的時代。周漢魯國作為魯文化的重要載體,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