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之師(上)——郯子、師襄
郭云鵬 ?王凡 ?鄭雙
?
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不僅僅是偉大的思想家,還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首創私學,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面,弟子三千,各有所成。《禮記·文王世子》記載:“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圣先師。”歷代帝王對于孔子的教育貢獻亦多加褒封,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追尊孔子為“先師尼父”,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追尊孔子為“太師”。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厘定祀典,認為“尊孔子者,尊其道也,道之所在,師之所在也”(《闕里文獻考·卷十四》),故尊孔子為“至圣先師”。清朝康熙皇帝專門為孔子御制一通“至圣先師”石碑,1684年還親至孔廟拜祭,手書“萬世師表”匾額。如今,臺灣、香港等地將每年9月28號的孔子誕辰日定為中國教師節。那么,被尊為“至圣先師”的孔子又有過哪些老師呢?
先來看看孔子關于“師者”的一些談論: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述而》)
所有這些足可見孔子是一位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圣賢。他的弟子子貢也曾談到孔子不師常師,賢者皆可以為師。《論語·子張》:“衛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孔子曾想以具備賢德的古帝古王為師,《中庸》載:“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這就和孟子把自己當做孔子的“私淑弟子”(《孟子·離婁上》:“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一樣。《論語》闡述堯舜禹的就不下十章,第二十篇之名即為“堯曰”,可見一斑。但先賢已遠,已不能及,孔子現實中的老師又有那些呢?后世儒者韓愈在《師說》一文中對此有所闡述:“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那么讓我們透過歷史的塵埃,去追尋孔子之師。
問官郯子
《春秋左傳》記載,魯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秋季,郯國國君郯子到魯國朝見。魯昭公款待郯子,并向其詢問到少昊氏用鳥名作為官名的原因。郯子回答說:“從前黃帝用云紀事,所以各部門的長官都用云字命名;炎帝用火紀事,所以各部門的長官都用火字命名;共工氏用水紀事,所以各部門的長官都用水字命名;太昊氏以龍紀事,所設各部門的長官都是以龍字命名。我的高祖少皞摯即位的時候,恰巧有鳳凰飛來,所以就用鳥開始紀事,各部門的長官也都用鳥名來命名。”
郯子關于各職官的具體名稱解釋到:“鳳鳥氏是歷正,負責掌管歷法。玄鳥也就是燕子,它們春分飛來,秋分離去,故把掌管春分和秋分的官命為玄鳥氏。伯趙就是伯勞鳥,它夏至開始鳴叫,冬至停止,所以掌管夏至、冬至的官為伯趙氏。青鳥也就是鴿鸕,它在立春開始鳴叫,立夏停止,故掌管立春、立夏的官職以青鳥命名。丹鳥即雉,它立秋來,立冬離去,故掌管立秋、立冬的官職以它命名。以上這四種鳥都是鳳鳥氏的屬官。祝鳩氏,就是司徒;鴡鳩氏,就是司馬;鸤鳩氏,就是司空;爽鳩氏,就是司寇;鶻鳩氏,就是司事。這五鳩,是鳩聚百姓的。五雉是五種管理手工業的官,是改善器物用具、統一尺度容量、讓百姓得到平均的。九扈是九種管理農業的官,是制止百姓不讓他們放縱的。從顓頊之后,因為無法記錄遠古時代的事情,就從近古時代開始記錄。作為管理百姓的官職,就只能以百姓的事情來命名,而不像從前那樣以龍、鳥命名了。”
當時孔子27歲,還在魯國做司職吏。他聽了郯子這番論談之后,“見于郯子而學之”。之后說到:“我聽說天子創制了古代官制,但由于現在天子身邊的人才流失和制度的破壞,有關古代官制的學問都只保存在四方的小國了。這話是可信的。”
在曲阜孔廟保存的《圣跡圖》中,有一幅名為《學于郯子》,講的便是這個故事。這一典故,對于研究古代官制形成和遠古民族演變都具有重大意義。考古學者在郯國故城內采集到大宗以陶器為主的遺物,其中一件鳳鳥紋半瓦當印證了古郯國崇鳥的習俗。
后來,孔子周游列國時,曾到郯國。后人為了紀念孔子來郯,稱其所登山峰為“孔望山”,峰頂石樓為“望海樓”。明代海州刺史張峰在考證孔望山的由來時寫道:“孔子問官于郯子,曾經登山望海,世傳其崇山峻嶺為孔望山。”其說和《左傳》在問官之所上相悖,應以《左傳》為準。
學琴師襄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向師襄子學習彈琴,一連練了十天,也沒再學新曲子。師襄子說:“你可以學些新曲了。”孔子說:“我已經熟習了這首樂曲,但對彈琴的技法還不熟練。”過了些時候,師襄子又說:“你已熟習彈琴的技法,可以學些新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沒有領會樂曲的情感意蘊。”又過了幾天,孔子又說:“我還沒有體會出作曲子的人物。”過了些時候,孔子肅穆沉靜,深思著什么,接著又心曠神怡,說:“我體會到作曲子的人物了,他的膚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個統治四方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誰能夠如此呢?”師襄子聽后,恭敬地離開位給孔子拜了再拜,說:“我老師先前說過,這正是《文王操》呀!”
《韓詩外傳》第五卷還記載,師襄子問孔子是如何知道此曲是文王之操的。孔子答到:“夫仁者好偉,和者好粉,智者好彈,有殷勤之意者好麗。丘是以知文王之操也。”孔子向賢達學習,又能擇其善者而從之,孔子如陽,照亮那一種思想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