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先祖(下)
孟繼新 郭兆東
?
????《孔子編年》說,叔梁紇是一個“以勇力聞諸侯”的“武士”。叔梁紇以勇力聞諸侯,在歷次的作戰中驍勇善戰,勇猛果敢,立下了赫赫戰功之后,才被世人所膺服。這一點史籍中記得清楚。根據《左傳》的記載,叔梁紇曾先后在魯襄公十年(前563年)和魯襄公十七年(前556年)參加了兩次戰爭,特別是襄公十七年擊退齊人的戰斗,不但保住了國土防邑,在軍事上也有力地打擊了齊國的擴張氣焰。在這次戰爭結束歸來時,叔梁紇已是六十三歲左右的人了,可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不過,令叔梁紇頭痛的是,自己雖然南征北戰,屢立戰功,但至今后嗣乏人。眼看著自己已垂垂老矣,卻沒有一個像樣的兒子來繼承祖業,延續香火。隨著年齡日益增大,他不得不考慮娶妾生子的問題。
????有據可查的是,叔梁紇先有妻施氏,生九女沒有兒子。后娶妾生了一個兒子孟皮,是個有足病的跛子。孟皮跛足,既不能勝任祀事,也不能繼承父業。于是便要再娶,以期生一個像樣而又體面的兒子,繼承自己。因此,便有了叔梁紇求婚于顏家的事。這一求婚過程,被《孔子家語》完整而生動地記述下來。《孔子家語·本姓解》記其事曰:“顏氏有三女,其小曰征在。顏父問三女曰:陬大夫雖父祖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也。今其人身長九尺,武力絕倫,吾甚貪之。雖年長性嚴,不足為疑,三子孰為之妻?二女莫對,征在進曰:‘從父所制,將何問焉。’父曰:‘即爾能矣。’遂以妻之。”
????顏征在即是孔子的母親。關于孔子的出生,向來迷霧重重,眾說紛紜,存有多種說法,是一個難解的歷史之謎。這其中流傳最廣的便是“野合”說。由于司馬遷持此論調,導致信服該說的人較多。《史記· 孔子世家》說:“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何謂“野合”?唐人司馬貞作過一個解釋,認為這是叔梁紇年老而顏征在年少,兩人的結合不符合周禮。而也有貶義的解釋是“野外交合”,野外交合的地點便是荒郊,這是近代以來一些學者的看法。《孔子思想體系》一書認為,是叔梁紇迫使顏征在懷孕而生下孔子,因此,得出孔子是私生子的結論。私生子說,對孔子是大為不恭,對孔子的“圣人”地位,也是一個沉重的動搖。不過,“野合”二字本就出自《史記》,太史公也是個“是非頗謬于圣人”的史觀,倘“野合”真屬此義倒也不足為奇。而近代學者從歷史科學的研究出發權當是豐富學術的百家爭鳴吧。
????值得一提的是,關于孔子的出生還有一些神奇的傳說,記載在《孔子集語》里。說是,在孔子尚未出生時,有只麒麟來到了他家里,口吐天降之書,上面有文字說:“水精之子,繼衰周而素王。”顏征在感到很奇怪,就用繡紱系在麒麟的角上,隔了兩天才離去。孔子母親懷孕十一個月后,生下孔子。此說讓孔子贏得了“素王”的稱號,也為漢代儒家一度宗教化和孔子神化提供了便利。唐·劉滄《經曲阜城》詩:“三千弟子標青史,萬代先生號素王。”可見“素王”在后代已然成為孔子的另一個標簽。
????還有一種頗具神話色彩的說法。說是孔子的父親和母親祈禱于尼丘山,感受黑龍的精靈后而生孔子。在今天看來,此種說法無疑是荒謬的。另外還有“夢生”說,同樣帶有迷信色彩,而且也是見于讖緯書中。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兩漢的今文經學家的政治觀點,他們為了把孔子尊奉為神,在他的出生問題上也加進了許多神秘的東西。《春秋演孔圖》把孔子說成是其母夢感黑帝而生,自然是附會的神話,不足為信。
????魯襄公二十三年(前551年)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誕生。由于其出生與尼丘山有關,且排行第二,故取名為丘,字仲尼。孔子生有奇相,甚至有生而丑怪,被父遺棄荒野之說。這樣的相貌,無怪乎孔子自嘲為“喪家之狗”了。而隨著日后孔子逐漸被神化,其形象描述越來越奇特,竟有“四十九表”之說。如此鋪排渲染其形象,倒讓人難信其真了。
????《史記·孔子世家》說:“丘生而叔梁紇死,葬于防山。”叔梁紇死時,孔子才三歲。不久,孔母顏征在便帶著三歲的兒子遷居到魯國的國都去了。來到都城后,定居在一條叫“闕里”的街道。那么,顏征在為什么在丈夫死后就離開夫家,遷居魯城呢?這大概是因為叔梁紇和顏征在的結合本已特殊,丈夫又如此快的死去,使自己在家中失去了依靠,其心情自然是不會太好的。再說,家中有妻有妾,其矛盾和紛爭也是在所難免的。更關鍵的是,這樣的環境對兒子的成長與教育顯然也是不利的。據說,顏家在魯都是大姓,對顏征在而言,肯定會得到關照。更重要的原因是魯都是魯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典籍豐富,名師眾多,這對日后兒子教育和培養是很有好處的。
????孔子年少時,一直都不知道叔梁紇葬在何處。因此《禮記·檀弓上》說:“孔子少孤,不知其墓。”《史記·孔子世家》也說:“孔子疑其父墓處母諱之也。”司馬遷把孔子不知其父墓處的原因,歸咎于其“母諱之也”。孔子或曾向母親問過父墓所在,見母不愿回答,素有孝道的孔子也就不再追問此事,以免使母親傷心。
????顏征在卒年存有二說。《史記·孔子世家》記孔子母卒在孔子十七歲前,而《孔子家語》卻說卒于孔子二十四歲,今人多取前說。
????隨著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從宋真宗以來,后世對孔子父母也不斷加封。明清兩代直至今日,各地孔廟內均建專祠供奉孔子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