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三得三失

倪毅鋒 ?王凡 ?彭慶濤
?
目標源于視野,視野決定方向,是一種智慧;信念決定勇氣,勇氣堅定信念,則是一種品質。同樣的事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評價;同樣的經歷,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體悟。面對人生,我們要有從容不迫的淡定,也要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應對之策,而不應該整日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三得三失”講的便是孔蔑和宓子賤同樣為官,而不同心境造成了不同況遇的故事。孔蔑是孔子的侄子,字子蔑。宓子賤是孔子的弟子,名不齊,字子賤。宓子賤因其兼具仁愛與才智,孔子贊其為君子,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他曾在魯國做官,并被任命為單父(今山東菏澤單縣)宰。
當時,孔蔑與宓子賤恰好都在做官,擔任地方官職。孔子很關心他們從政的情況,并且希望能夠指導他們。于是孔子便動身前去看望了孔蔑,向他問道:“自從你出仕以來,有什么收獲嗎?又有什么損失嗎?”孔蔑搖了搖頭,嘆了口氣,向夫子答道:“哎!我做官以來什么收獲都沒有,卻有三個損失。首先,在做官以后,各種各樣的公事紛至沓來,我整日都憂心忡忡,忙于君王下達的命令。所以之前跟老師您所學的知識都沒有時間去溫習和實踐,導致學問變得更加荒蕪,根本談不上治學了。其次,我所得的俸祿非常少,如稀粥里的米粒一樣屈指可數。可親戚們卻還有求于我,我連妻子兒女都難以喂養,我哪還有多出來的俸祿去幫助親戚呢?因此他們與我的關系也更加疏遠了。第三,上面派遣的公務往往猝不及防且繁雜多變,所以我連吊唁死者、慰問生者的時間都沒有。本來與朋友約好的酒宴出游,也只能爽約不去了。很多禮節也都無法遵守了,他們又不能理解我的苦衷,因此朋友之間的交情也更加淡漠了。這就是我出仕以來的三個損失,我對自己的仕途失望透了,完全沒有動力走下去。”孔子聽完后很不高興,對孔蔑這樣的回答不滿意,甩了甩衣袖便大步離去了,讓駕著馬車的弟子調換方向,準備去探望宓子賤。
馬車快要到宓子賤任職的官府門口時,孔子提前下了車慢慢走向官府,卻發現宓子賤在耐心詢問路過官府的百姓,關心他們莊稼收成和生活方面的情況。孔子看到之后,欣慰地笑了笑。這時,宓子賤仍沒察覺到夫子已然站在他身旁了。夫子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并詢問了與孔蔑同樣的問題。宓子賤抬起頭來,這才發現老師來了,先是拱手拜了拜夫子,然后答道:“自從弟子來這里做了官,并沒有什么損失,卻還得到了三個益處。其一,過去從書本上讀到以及老師您傳授的知識與技能,如今都能夠在施政中得到運用和實踐了。任何繁冗的公務也要以圣賢之理為指導,因而也對所學更加明了,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其二,自己的俸祿雖然微薄,卻可以盡自己所能去幫助親戚們,所以親人與我的關系也更加親密了。其三,雖然公事繁忙緊迫,但遇到緊急的情況立刻去解決它,毫不拖延,避免了節外生枝。這樣我可以在忙碌之中擠出時間來,更不會忘記遵守禮法,仍要兼顧對死者的吊唁與對生者的慰問。朋友對我這樣的做法都十分贊賞和感動,因而我與朋友之間的友誼反倒越來越深厚了。”孔子深有感觸地贊嘆:“子賤,你真是位君子啊!魯國要是沒有君子的話,子賤你又怎么能學到君子之道呢?看來君子之風在魯國并沒有絕跡,這樣我就放心了。”
宓子賤后來以“仁政教化”為世人所知,以德行聞名于百姓。而孔蔑卻不為人知,整日苦惱于處理繁雜的政務和人際關系,最終郁郁寡歡而難成大就。對待人生的態度和觀察事物的視野成了二人的“分水嶺”,導致了他們人生境界的不同。故事中的孔蔑,雖然學有所成,卻不能學以致用。他沒有把學習與生活的關系處理好,導致自己在學習、工作以及生活中常遇窘迫,倍感壓力與無奈。因公事繁忙,沒時間溫習所學,未能將俸祿與親族共享,也沒時間慰問朋友,因此所亡者三。而宓子賤則不然,將以往在夫子教授所學,用在了生活與工作中,于是對所學更有體會;收入雖然微薄,卻還能救濟親族,與親人分享,使得親人對他更加感念;公務繁忙急迫,還會記得慰問朋友,吊死問喪,更增添了與朋友之間的情誼。不同的視野決定了他們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態度又注定了他們不同的境界,差距便由此而生并日漸拉大。
與之類似的一個故事,是講一個少年因不滿家鄉落后而遠走,而另外一個少年則想盡辦法去改變家鄉。旁觀的老人評說前者,認為他是自己心中不靜,即使到了更好的地方也難有成就;而后者對待家鄉困境能積極努力、試圖改變,將來必能成才。結果正如老者所料,前者在外面碰了一鼻子灰,最后鎩羽而歸;而后者則帶領鄉親們把家鄉建設得美麗富裕,受到大家愛戴。命運并沒有什么不公,我們手中的無論是好牌還是壞牌,都已經無法改變。我們能做的就是認真對待、刻苦經營,只要努力,壞牌一樣可以打出人生的精彩。我們應當堅信,生活不會虧待任何人,造成困境還是漸入佳境都是自身行為的結果。面對坎坷,我們唯有保持心境,“逢山開路,遇河架橋”,努力做出改變。
心中存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通往成就之路是困難而寂寞的,只有堅守積極而淡定的心態,才可以品味人生的樂趣、領略包容差異的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