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器具

王新瑩?高天健?孟繼新
?
孔府珍藏的景泰藍器具,是一批很有特色的祭祀用具,不但造型美觀,而且制作精湛,代表著景泰藍工藝的最高水平,多年來,被孔氏后人視為珍器名具,保存至今。
在這批景泰藍器具中,其中有方鼎一件、方觚二件、高足盤五件、鶴足雙耳鼎、景泰藍長方盤、景泰藍坐鼓一對和景泰藍大吉葫蘆壁瓶一對。這些器具均為明代制造,且多為祭祀所用的供器,少量為生活使用器具,這是由于明代是各種形式、各種內(nèi)容的祭祀活動最頻繁的時期的緣故。
明成化十二年,憲宗朱見深出于尊崇孔子的目的,認為原有的祭孔規(guī)格,不足以表達對孔子的敬重,應(yīng)當予以提高,故“詔天下孔子廟祀加之佾為八,籩豆十二,爰用遣官恭行昭告于是,太子少保兼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臣商輅,以春秋祀前一日詣文廟,行釋菜禮,告翰林院學士臣王獻乘傳詣闕里,行釋奠禮告使命必簡文學之臣重其事也,祀禮雖隆殺之殊,一乎誠也。祝辭出自圣制,香印傾之內(nèi)帑,儼乎天顏之俯臨也。裸將之夕,星月璒霽,纖云不興,昭乎神明之韶格也。禮既告成,襲封衍圣公弘泰率諸族人少長趨列稽首,言曰:圣天子褒崇先圣禮樂等之祀天饗地,誠曠古之罕聞,斯文之大慶,豈得臣一家之私榮而已哉!”(《褒崇先圣禮樂記碑》)
碑文中所言“籩豆”,就是祭祀孔子時所用的器具。既然是在器具的數(shù)量上增加了,想必在器具的種類上,也應(yīng)當增加。除原來的銅質(zhì)器具外,進而增加了景泰藍器具,如此,更能體現(xiàn)“國家甚盛之舉”。
正德初年,由于“流寇披攘”,造成孔廟大批祭器殘毀。 正德十五年,守郡羅鳳進行了一次大的增補,對于這次增補,羅鳳不僅僅是添置了“籩豆”之類的器具,同時還添置了祭祀用的樂器。至于羅鳳制造的這批祭器當中,是否包括現(xiàn)在孔府保存的這套景泰藍祭器,在相關(guān)記載中雖未提及,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這套景泰藍祭器一定是當時規(guī)格最高的祭祀用器。
景泰藍是一種特有的工藝品,是以銅作胎,于銅胎表面上涂以各種琺瑯質(zhì),即用硼砂、玻璃粉、石瑛等加鉛、錫制成的涂料,形成圖案,并于圖案四周嵌以銅、金、銀絲,然后用火燒制而成。
景泰藍的起源,《古玩指南·景泰藍》中說:“肇始于明季景泰,且初創(chuàng)時只有藍色,故名景泰藍。今雖各色俱備,猶仍其舊稱。益景泰藍已變?yōu)橐环N工藝之名稱,而非顏色之名稱矣!按景泰為宣德之事。宣德之重視銅器及鑄治銅質(zhì),景泰于幼年期間耳濡目染,認識極詳且嗜之極深。惟對鑄煉方面,宣德已臻絕頂,無能再求增益,乃于顏色方面另辟蹊徑,以為出奇制勝之圖,遂有景泰藍之創(chuàng)制。事先對顏色之籌謀極費苦心,故于成功之后亦極端鐘愛,所有御用陳飾無不用景泰藍為主。”如此說來,景泰藍這種工藝,是宣宗朱瞻基和代宗朱祁鈺創(chuàng)造出來的,對于這種說法,我們暫不考其真?zhèn)危幸稽c我們應(yīng)當相信,代宗朱祁鈺確實是非常鐘愛景泰藍的。
其實,景泰藍這種掐絲琺瑯工藝,是于十三世紀中期自阿拉伯傳入中國的,在北京生根結(jié)果,明內(nèi)廷產(chǎn)品高于廠肆,稱為“大食窯”,又名“鬼國嵌”。至清初唯景泰內(nèi)廷的制器受到朝野傾慕。
而孔府的景泰藍器具,作為高檔次的祭祀用具,到了清代,便專門用以慕恩堂的祭祀活動。
慕恩堂坐落在孔府東院,是專門祭奠七十二代衍圣公孔憲培的夫人于氏而建造的專祠。堂闊五間,長18.55米,寬 8.34米。七檁四柱前后廓式木架,灰瓦懸山頂,明次間設(shè)格扇間,稍間設(shè)方格檻窗。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為柱梁作,五架梁下有隨梁枋前后單步相連,明、次間徹上明造,稍間施平棋天花,繪團花彩畫。明間懸道光五年清帝遣官祭于氏的祭文匾。堂前有露臺,再前大門一間,門東西倒座屋各三間。堂有東廂房三間,東耳房兩間,均為清代所建。
為建筑慕恩堂,請來了蘇州當時的能工巧匠,為于夫人塑造了“行樂圖”,再現(xiàn)了老夫人生前的生活情景。“行樂圖”約半人多高,分為三個場面。每面均有紫檀木雕花門窗、隔扇屏風。正中一面中設(shè)大炕,上有木雕炕幾、炕桌,緞炕枕、炕墊,后面的架幾上特制了小巧玲瓏的古瓶、銅鏡、銅鼎、書籍等。兩端花架上置放清香四溢的蘭草。圓桌上擺著青花古瓷蓋杯一對,桌之左右端坐著孔憲培、夫人夫婦倆。孔憲培身穿藍緞開衩袍,頭戴紅頂便帽,足蹬青緞靴。于夫人則穿雪青夾襖,貼花藍桿鑲邊,內(nèi)穿藍灰百褶裙,頭戴便帽勒,額上綠翠寶石花。其塑像眉目傳神,如真人再現(xiàn)一樣。慕恩堂內(nèi)還有青花八角瓷坐鼓一對,左右花架上擺著海棠、萬年青。大炕兩端的多寶閣內(nèi),陳放著古琴、古書、珍玩。里外間均上掛玻璃方燈,書畫滿壁。
東間迎門靠東墻擺設(shè)架幾方桌,兩旁放椅子一對,均系紫檀木雕刻而成。架幾上設(shè)古鐘,左右擺黃楊木雕刻盆景及帽筒一對。南窗下放琴桌、圈椅。北端為套間,內(nèi)設(shè)床鋪,四角空閑之處擺花架、坐鼓等。西門迎門有方桌、條幾、太師椅等。北端靠西墻設(shè)羅漢榻一張,榻上側(cè)坐一位雙目失明的女藝人,懷抱琵琶,正在彈唱,這藝人身穿藍綢夾襖、青綢裙、黑發(fā)挽髻。靠北樞還站立一傭人,奉茶伺候,欲走狀。
每逢年節(jié)典慶或于夫人的生卒祭日,孔府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使用的祭器就是這套珍貴的景泰藍器具。
今天,當我們重新觀賞這些景泰藍器具時,的確被明代匠師們的高超技藝所折服:器具上的圖案,多以雙股錘合的粗銅絲掐主干,以細絲勾細部,掐絲活潑而又合法度;琺瑯有藍、紅、黃、白、淺藍、豆綠等色彩,以淺藍琺瑯為地,整體色調(diào)淡雅清冷,以襯托紅、黃、白等色彩,突出而鮮明,不可不謂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