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傳統工藝楷雕如意

郭耀 呂靜茹 孟繼新
?
舊時孔府的各廳堂樓室內,多擺放“如意”。這些如意雖然大小不同,圖案各異,但所用材料多是采用楷木雕刻而成。楷雕如意,是曲阜著名的傳統工藝品之一。孔府擺放如意,其目的就是寓意孔家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在過去,人們所說的曲阜“三寶”,即楷杖、如意和蓍草。三寶當中,有兩寶是楷木雕成的。楷木即楷樹,是孔林特有的名木。是一種落葉喬木,樹皮呈鱗狀,形體粗大,軀干多姿,如龍似虬,蒼勁有力。木質堅實而柔韌,有直性而無橫性,紋理細密,色呈黃色,久藏不腐。刻成手杖,古樸可愛,不會暴折;雕成如意,玲瓏剔透,如絲不斷。
楷樹在孔林的種植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據說孔子的弟子子貢,當年在孔林曾親手種植過楷樹,《闕里志》記云:“廬墓場之北有古楷一株,高五丈余,圍一丈三尺,常有白雀棲其上,亦云子貢手植。”
傳說子貢栽下的這棵樹,后來長成了巨株。清康熙年間遭雷火焚死,人們將那棵樹的枯干形象,刻在石碑上,碑名“子貢手植楷”,又建亭存碑,亭名“楷亭”,亭與碑今都完好。清代著名劇作家、孔子后裔孔尚任曾向康熙皇帝介紹說:“楷木可以為杖,又可為棋,其萌可為蔬,又可為茶,其癭可為瓢”,“其子榨油,可為膏燭”。可見楷樹渾身是寶,用途多多。
“如意”,本名為“搔枝”,原是以楷木枝杈稍作加工而成,后來,逐漸進行了藝術加工,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雕刻藝術品。楷雕如意,因取材于至圣林中,其制品便罩上了一層神圣光環。又因雕刻精良,細如游絲,形象生動,遂成了人們爭相收藏的吉祥物品,擺置于廳堂之上,供人欣賞。
據說,最初“如意”是一種簡單的搔癢工具,有骨制的、玉制的、竹制的、木制的等等,柄長約一尺,一端做成手掌的形狀,拿在手里,可以在自己背上搔癢,讓人感到舒適如意,故而得名。由于如意實用,名稱又好聽,后人便把它加工成一種精美的實用工藝品,既能搔癢,又供觀賞。
如意的流變過程已無據可考。但在明、清兩代,取如意之名,如意便演變成一種貴重的裝飾品,表示吉祥如意,幸福來臨,是供玩賞的吉利器物。如意的形狀也大小脫離了原來的實用性,變成其頭為葉狀,柄稍微彎曲,制作材料也擴展有金、翡翠、瑪瑙、水晶、珊瑚、木、竹、骨等。
清宮中,帝王后妃們對如意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熱愛,每逢新皇帝即位、皇帝后妃生日等重大節慶日或大婚喜慶佳日,諸王公大臣們都要向皇帝后妃敬獻如意。不僅如此,皇家人之間也相互贈送如意,這大大促進了如意的發展與普及。如意的制作工藝更加精細。有平雕、浮雕、鏤空等,且鑲嵌金銀絲、紅綠寶石等,組成“松鶴”“祝壽”“鳳凰牡丹”等美麗圖案,寓意吉祥長壽,事事如意。
但最為特別的仍然是曲阜特有的楷雕如意。
楷木紋細,色呈金黃,刻制的如意,玲瓏剔透,精細處如絲不斷。孔府從前有一對大如意,上刻《文王百子圖》,一百個兒童環繞周文王,形態各異,個個栩栩如生。
曲阜楷雕,經歷過一段輝煌時期。據說,慈禧太后“六旬萬壽”,遠在山東曲阜的圣人后裔,對慈禧太后的祝壽活動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為了給太后祝壽,衍圣公孔令貽、母親彭太夫人、夫人孫氏,便老早的提前動身,趕往北京。在孔令貽進獻的祝壽貢品中就包括楷雕如意。
《孔府檔案·慈禧太后召見老太太、太太在宮中奏對節略》中記載:“初十日辰刻受賀,受賀后,太后駕入樂壽堂,跪遞如意,祝曰:‘老佛爺萬壽無疆如意’。太太進如意與老太太同。”看來,孔令貽的母親彭氏和夫人孫氏,向慈禧太后進獻的都是叫作“萬壽無疆”的如意,而這種題材的如意,正是楷雕如意中的特色項目。
在慶典活動結束后,慈禧太后還對孔令貽等進行了賞賜,在賞賜的物品中亦有如意。檔案記曰:“孔令貽蒙雙眼花翎之賜外,還蒙慈禧太后賞:玉如意一柄,褂料一件,帽緯一匣,袍料一件,銅手爐一個,荷包兩對,百蝶瓷花瓶一個,洋漆盤一個。”
不由得讓人遙想當年,曲阜城里鼓樓門東及南部,曾有多家開門頭從事楷雕的,他們都有自己的店名和字號,如:隆盛木店、玉順木店、盛文齋、如意鋪、文楷如意老店等等。這些店鋪的藝人,也常常到孔府去做木工及楷雕活。直到今天我們在孔府里仍能見到這些楷雕藝人留下的楷雕如意。
其實關于楷雕如意的起源,當地流傳著一個有趣的傳說: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一○○八年—一○一六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孫孔道輔在寧州(今屬云南)做推官。一天,在寧州天慶寺的真武殿上,一條大蟒蛇靠在供案上昂首吐舌,人們視之為神,紛紛前來朝拜,因此影響了正常秩序。孔道輔不信神,只見他走進寺中,一笏板將蟒蛇打死。消息傳到皇帝那里,宋真宗為表彰孔道輔為民除害的精神,便把他的笏板封為“擊蛇笏”。這樣一來,上朝不能用這個笏板了,孔道輔便將從家鄉帶來的楷木枝做成笏板。這楷枝彎曲的形狀很好看,當時被稱作“天然如意”。后來被紛紛仿效,愈做愈好看,慢慢地就變成后來的“楷雕如意”了。
楷雕始于西漢初年,如意始于宋大中祥符年間。清代,楷雕工藝漸臻完美,形成特有的藝術風格。這是一份文化,同樣也是一種精神文明的傳承和記載,子貢的楷樹,圣人的光環和思想,如意本來所有的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都給楷雕如意鍍上了一層圣潔的光環,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