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嬰兒命名禮

作者:孟繼新 陳曦 姬曉燦 ???來源:彭門創作室
?
舊時,嬰兒出生后,即由祖父母或父母給起個名,此乃“小名”。上學或成人以后再由老師或請先生按輩分給起個大名。男孩的小名有按屬相干支起的,如寅戌、丙申。有按落生時祖父的年齡起的,這在明清以前很是普遍,如五十六、六十三、七十一、七十五等。有的怕嬰兒夭折,起名叫狗剩、鎖成、剩留、拴柱等。有希望嬰兒將來時來運轉,起名福成、運升、運起的。女孩兒則以美好的事物命名,如小梅、蘭香、玉珍、玉翠、秀云、淑霞等。
近現代取名,時代感非常強烈,反映出一個時代的社會政治動向。如:新中國成立時,人們給孩子起名,非常自然地想到“解放”“勝利”這樣的詞兒??姑涝瘯r出生的小孩,“援朝”“衛國”便成了他們的名字。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躍進”“紅旗”“文革”“衛東”等名字,都帶有強烈的時代政治色彩。
其實,在先秦時期我國就有了莊重而虔誠的命名禮,這在《禮記·內則》《禮記·曲禮》中其謹慎、認真的態度可窺一斑。
孩子出生后與母親要有單獨的居室,外人甚至丈夫也不得入內,只能遣人前去問候以示關懷。到了第三個月月底,選一吉日給嬰兒剪發并舉行“命名禮”。這一天,妻子梳洗干凈打扮一番,抱著嬰兒前來拜見丈夫。此時,家庭中的男女老少早就洗身凈面,穿著干凈的正裝參加嬰兒的命名禮。
禮儀開始
丈夫走向正室站在臺階上,面向西;妻子由側室抱著嬰兒來到丈夫正室的東房處,面東而立。此時,有德高年長的女眷在一旁喊道:“今天吉日,兒的母親抱著小兒來拜見父親了?!?/span>
丈夫回答道:“你要教導小兒,尊禮守法,好好做人?!备赣H上前仔細端詳著嬰兒,并握著他(她)的右手,經過認真思考后,非常愉悅地給小兒取了個名。
妻子聽到孩子的名后說:“我記住了,將來我會使其有所成就的?!闭f罷,就把嬰兒遞給女眷。女眷將嬰兒之名遍告其他家庭成員,命名儀式結束。
命名禮的最后環節,是祖父健在的要拜見祖父,祖父也要給嬰兒取名。禮儀如同與見父親一般,只是沒有對話。
《內則》又載:“凡名子,不以日月,不以國,不以隱疾;大夫、士之子,不敢與世子同名?!薄肚Y》亦載:“名子者不以國,不以日月,不以隱疾,不以山川。”以此看來,名字不是可以亂起的,有禁忌。
人有名起源于何時,我們不得而知。從甲骨文“太丁”“陽甲”“盤庚”“帝乙”等考古資料上看來,最遲不晚于夏商時期。至于最底層的貧苦百姓,小家小戶之人有姓無名者直到明清時期也屢見不鮮,雖然為數不多,但王六、劉二、李三者還是有的。無名,俗語稱為“沒有大號”,代表沒有社會地位。故而,得其名者舊時都格外珍惜,有名,不但是個人的稱號,更是家族的榮譽。
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古人,不但注重命名禮“名以正體”,還在意取字,這就是名字連讀由來。《曲禮》載:“男子二十,冠而字?!釉S嫁,笄而字?!蹦凶拥搅硕畾q時,女子許配時都要請有學問的人起字。名是個人的符號,用來自稱,稱他人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