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儀與民俗的結合——明代婚禮

作者:高尚舉 ?房政偉 ?李金鵬 ?????來源:彭門創作室
?
明代,由于歷史的慣性,基本上延續唐宋元婚禮之制。官方依然主張平民百姓依《朱子家禮》納彩、納幣、請期的儀禮做指導,以期來規范民間的婚俗。洪武元年便制定了社會各類人群的婚禮制度,凡庶人娶婦,男子年在十六歲,女子年在十四歲以上者,可以聽任婚娶,并禁止民間指腹、割衫襟為親。其婚禮有納采、納幣請期、迎親、拜舅姑、拜祖廟、婿拜岳父母六個環節。具體的“庶人納婦”是這樣規定的:
?
先遣媒氏通言。女氏許之。次命媒氏納采納幣。至期、婿盛服親迎。主婚者禮賓。明日、婦見祖禰畢。次見舅姑。婿往見婦之父母。
?納采
是日夙興,主婚者告于祠堂云:“某之子某、年已長成、未有伉儷、已議娶某郡某之女。今日納采、不勝感愴!”(?若宗子自婚、則自告)?
媒氏奉書及禮物往女家,至大門外,主婚者出迎媒氏。媒氏入門而右,主婚者入門而左,升堂,東西相向立。執事陳禮物于堂上及庭中,媒氏進詣主婚者曰:“吾子有惠,貺室于某,某親某有先人之禮,使某請納采。”主婚者對曰:“某之子蠢愚,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辭。”從者以書進授媒氏,媒氏奉書以授主婚者,主婚者受書以授左右訖。延媒氏就次,執事者各徹禮物。主婚者遂奉書告于祠堂訖,出迎媒氏升堂。從者以復書進授主婚者,主婚者以授媒氏,媒氏受書以授執事訖,請退。
主人請媒氏以酒饌,請從者于別室,皆酬以幣。使者復命婿家。婿家復告祠堂。
納幣請期
其日,婿氏主婚者備書及禮物于庭,媒氏省視訖,遂奉書及禮物至女家。
主婚者出迎,媒氏入門而右,主婚者入門而左,升堂,東西相向立。從者陳禮物于堂及庭中,媒氏進詣主婚者前曰:“吾子既修好于某、某使某來成禮。”主婚者曰:“備禮有加,敢不重拜。”從者以函書授媒氏,媒氏以授主婚者,主婚者受書以授左右訖,左右以復書進授主婚者,主婚者以授媒氏。
媒氏受書,復致命曰:“某使某請吉日。”主婚者曰:“某固聽命。”媒氏曰:“請以某甲子。”主婚者曰:“敢不承命。”媒氏請退,主婚者留媒氏宴饗,如納采之儀。
迎親
前期一日,女氏使人張陳其婿之寢室(俗謂之“鋪房”)。
其日質明,婿父盛服以祝告廟訖,父坐于正廳中間南向。子盛服(品官子孫假九品服,余皂衫折上巾)立于父位之西少南,東向。
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婿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執事者以盞注酒授婿,婿祭酒少許訖,啐酒,以盞授從者訖,興,平身,進立于父位前。父命之曰:“厘爾內治,往求爾匹。”婿進曰:“敢不奉命。”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婿鞠躬、拜、興,拜、興,平身。
降出,乘馬,以二燭前導,至女家。司賓延入次。
是日,女父母請親戚宴女如家人之儀。婿至,主婚者以祝告于祠堂曰:“某之第幾女,將以今日歸於某,不勝感愴。”告祝訖,出迎婿于中門之外,揖婿入。主婚者升東階,西向;婿升西階,進當寢戶之前,北面。執雁者陳雁于階庭(無雁、以他物代),?婿曰“某受命于父。以茲嘉禮恭聽成命。”主婚者曰:“某固愿從命。”贊禮唱:“鞠躬、再拜、平身”,婿鞠躬、再拜、平身。贊禮引婿降階出至次以俟,主婚者不降送。
婿既出就次,女父母盛服南向坐,侍女導從女至堂上,詣父母前北面立。
贊者唱:“四拜”,女四拜。父戒之曰:“往之爾家,無忘肅恭。”母戒之曰:“夙夜以思,無有違命。”諸母申之曰:“無違爾父母之訓。”贊者又贊四拜。女四拜,興訖。
侍女導從出門升輿,二燭導行,婿先乘馬還,俟于門外。婦至門外,贊者請降輿,婦降輿入門北面立。婿出至中門外南面,揖婦同入室。婦從者布婿席于室東,婿從者布婦席于室西。贊者引婿、婦至席所,東西相向。贊禮唱:“拜、興,拜、興。”婿婦皆再拜,婿揖婦就坐。
婦從者舉食案置于婿前,婿從者舉食案置于婦前;婦從者斟酒進供于婿,婿受盞飲酒。婿從者斟酒進供于婦,婦受盞飲酒畢,從者以饌進,婿婦皆饌。再飲再饌畢,婦從者以巹斟酒進授婿,婿受巹;婿從者以巹斟酒進授婦,婦受巹同飲。畢,婿、婦皆興,入寢室。婿脫服,婦從者受之;婦脫服,婿從者受之。婿從者餕婦之余,婦從者餕婿之余。主婚者禮男送者于外廳,主婦禮女送者于中堂,各如儀見舅姑。婦至之明日,謁見舅姑。
其日夙興,盛服立于堂下。舅姑坐于堂上,舅位在東,姑位在西。置卓子于舅姑之前,家人男女少于舅姑者立于兩序,侍女引婦立于東階下。贊禮唱四拜,婦四拜。
侍女引婦升東階至舅位前,侍女以贄幣進授于婦,婦受贄幣奠于卓子上,舅撫之。
侍女引婦降階北面立,贊禮唱四拜,婦四拜。
侍女引婦就西階下立,贊禮唱四拜,婦四拜。
侍女引婦升西階至姑位前,侍女以贄幣進授于婦,婦受贄幣進奠于卓子上,姑撫之。
侍女引婦降階北面立,贊禮唱四拜,婦四拜。
贊禮唱:“禮畢”。舅姑醴婦如家人之儀 。
見祖禰
婦至之明日見于祖禰(?無廟者設神位于廳事中)。
設主婚者拜位于東階下,北面,婿拜位于后。設主婦拜位于西階下,婦拜位于其后。親屬拜位各以序分立于主婚者、主婦之后。
其日,婦夙興沐浴,盛服,主婚者及主婦皆盛服。贊禮引主婚者就東階下位次,引主婦就西階下位次,引諸親及婿婦各就位。立定,贊禮唱:“再拜、平身。”主婚者以下皆再拜、平身。贊禮引婦進詣庭中北面立,引禮引主婚者升自東階,詣神位前,引禮唱:“跪!”主婚者跪。引禮唱:“上香、上香、三上香。”司香者奉香進于主婚者左,主婚者三上香。訖,引禮唱:“祭酒、祭酒、三祭酒。”司尊者以酒進于主婚者之左,主婚者祭酒畢。引禮唱:“讀祝!”讀訖,引禮唱:“俯伏、興、平身。”主婚者俯伏、興、平身。
引禮引主婚者立于神位之西,贊禮唱四拜,婦四拜,訖,退復位。
引禮引主婚者降自東階,就拜位。贊禮唱:“鞠躬、再拜、平身。”主婚者以下皆鞠躬、再拜、平身。贊禮唱:“禮畢!”主婚者以下皆退。
婿見婦之父母
婦至之明日,婿盛服往見婦之父母,至大門外立俟。
贊禮者先入告,婦父出迎于大門外揖婿入,從者執幣從其后。婦父升自西階,婿升自東階,至廳,東西相向。婦父在西,婿在東。贊禮唱:“鞠躬、四拜、平身。”婿四拜、興、平身。婦父扶婿興。從者以幣進授婿,婿受幣進于婦父,婦父受幣以授左右。
贊禮引婿入至后堂門外少俟,從者執幣以從。婦母盛服出后堂南向立,贊禮引婿入堂前楹北向立。贊禮唱:“鞠躬、四拜、平身。”婿鞠躬、四拜、興、平身。婦母答拜。訖,從者以幣授婿,婿受幣進授婦母之左右。訖,贊禮引婿出。次見婦黨諸親,皆如賓客相見之禮。
婦家設酒饌禮婿,各隨貧富之儀饗送者。其禮,如品官饗送者之儀。
?
明代官方發布的婚儀,呆板平庸,沒有一點喜慶喧囂的氣氛,不能真實地反映出民間婚禮的場景,民間嫁娶也未必受它的約束。當然,這是綱領性規定,具有指導作用,一些細梢末節還是由蕓蕓眾生來填充。我們有理由相信,彼時唐宋婚禮之遺風依然在民間活躍著,否則如今流行的催妝、障車、下婿、鋪房、坐鞍、鬧房等習俗從何而來?而且,民眾婚嫁向來注重儀式感,也更在意婚禮的歡快、熱鬧與幸福。
另外,由于明代講究門當戶對,世家聯姻的狀況大量出現,奢侈攀比之風盛行。隨著商業、手工業的發展,婚俗中拜金之風大興其道,買賣婚姻層出不窮,出現了納妾、狎妓、退婚、改嫁、典婚、童養婚,甚至冥婚的社會現象。納妾亦有禮儀,與娶妻略同,只是比娶妻簡單,花轎、鼓吹、儐相、紙燭、拜堂、撤帳等是必不可少的。即便是冥婚,也有其禮儀,明人陸榮《菽園雜記》有記:“山西石州風俗,凡男子未娶而死,其父母俟鄉人有女死,必求以配之。議婚定禮納幣,率如生者。葬日,亦復宴會親戚。女死,父母欲為贅婿,禮亦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