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禮儀程細節簡述

作者:郭云鵬 ?張香萍 ?王凡 ??來源:彭門創作室
“射”是我國古代六藝之一,是古代男子的必備技能。射禮不僅是古代選拔勇武有力人才的方式之一,更肩負著禮儀教化使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且相對于其他禮儀,射禮的表現形式最為特別,因此在其具體儀程中有著許多我們應該注意的細節。
鄉射禮之賓一般用處士,若有大夫來參加射禮,就用公士。公士即為在官之士。
牲羞、器具
牲,用狗。在堂下東壁北邊的地方烹飪。器具,酒尊之上要用粗葛布巾覆蓋,賓來到后撤去;席要用黑布鑲邊的蒲席。
主客席位次序
設在西序前的席,以北為上位。西序之席,即堂上三賓長之席。三賓長之席一般設于賓席之西,面朝南。諸公大夫的席設在賓席的東邊同樣面朝南。如果來參加射禮的諸公大夫人數多,在賓席的東邊排列不下,賓席和三賓長之席就要相應地往西移,三賓長之席就可能移到西序前,由北向南面朝東設,即“西序之席”。
飲酒器具名物
獻酒用爵,其他用觶。接受主人獻酒的人飲完爵中酒向主人行拜禮,起身后要酢主人。籩用于盛放肉脯,即晾干的五條肉排列于內,另有半條橫置其上,肉脯條長一尺二寸。豆用于盛放肉湯——醢。俎平時藏于東壁,行禮時移至西階,再從西階分別陳置于席前。賓之俎上面盛放的肉食有:脊、脅、肩、肺。主人之俎上面盛放的肉食有:脊、脅、臂、肺。肺要用刀割離分開。牲都要用其右半體,肉皮向上放置。
注意事項
凡是舉爵獻賓、獻大夫、獻樂工,都要進脯醢。
凡是接受酬酒而不飲,應將觶放在席前脯醢的左邊;凡是舉觶向賓、或向賓和大夫進酬酒以為酬旅或無筭爵發端的,要將觶放在賓和大夫席前脯醢的右邊。
主人向眾賓之長獻酒時,只為其中最長者一人洗爵,此時辭洗之禮與賓向主人辭洗相同。
若有諸公在,則如同賓禮,大夫則如同介禮。沒有諸公的情況下,則對大夫如同賓禮。樂聲響起后,大夫不再入內。
樂正與堂下眾賓一起依次接受酬酒。
三人吹笙一人吹出和聲而成樂曲。
向樂工和吹笙者獻酒,取爵于堂上的篚中,獻畢則把爵放入堂下的篚中。向吹笙者獻酒,要在西階之上。
站立于堂下的眾賓,要面東而立,以北為上。
司正在庭中飲完觶中酒后,有脯醢進送到他的位前。
三耦者,由眾賓年少者組成,司射向賓請射之前對三耦進行告誡。
司射的弓箭和撲,靠在西階西側。
司射請射和司馬命張侯同時進行。
(1)司射請射物具形制
射脫下左臂的外衣袖,給大拇指套上決,左臂套上遂升堂的時候,司馬于階前命侍者張設箭靶,隨即命獲者把旌放置在箭靶中心。
天子射禮,要用畫有熊的箭靶,白色的質地;諸侯射禮,要用畫有麋鹿的箭靶,紅色的質地;大夫射禮,由布制成箭靶,畫以虎或豹;士也由布制成箭靶,畫以鹿或豬。凡是作畫的箭靶,先彩繪紅色的云氣圖案。
如果是在庠中舉行射禮,標示射位的“物”即十字標記就畫在堂上兩楹之間。物的縱畫一箭桿長(三尺),上下射相距一弓(六尺)遠,物的橫畫長一足跡(一尺二寸)。如果在序(州學)中舉行射禮,物的位置畫在屋之棟(中脊)下;鄉學之物的位置則在前楣(第二檁)下。
(2)司馬命張侯物具形制
司馬立于原來的位置,命獲者執旌背對射靶站立。凡是去堂的西側,皆須從司馬之南側經過。唯有賓與大夫下階,可直接到堂西取弓箭。凡是參加射禮的人,都依照各自不同的身份打出不同的旗幟。級別不夠、沒有旗幟的,就用白色和紅色的羽毛雜綴于旗桿的首段算作旗幟。旗竿長三仞(兩丈一尺),上部二尋(一丈六尺)以上部分,要用鴻雁脖子上的羽毛裹住。凡是挾箭,都要橫向夾于食指與中指之間。司射位于司馬之北,司馬沒有射事不執弓。
輪番射箭
第一輪射箭開始時,獲者只是大聲喊出射中與否,并不計算籌數;第二輪再射時,開始計算籌數;第三輪射時,要有音樂相伴。
上射者的站位設于下射者的右邊。
楅的長如箭桿(三尺),寬三寸,厚一寸半,繪有龍首,其中間有兩蛇交纏,有一塊漆成紅黑色的皮革覆蓋于楅身的當中。楅要漆成赤黑色。設楅時侍者要橫捧著,先面南而坐將楅放置于地奠之,然后放置于南北距離正和洗相對的庭中。
射箭者如有過錯,則用撲抽打。
眾賓中不參與射事的不可隨意下堂。
取司射作示范箭者,要分別取司射三輪之箭,并與最后一人一起取司射作示范的第四枝箭。
賓與主人射
當賓與主人射箭時,則由司射禮相他們升降。他們射箭完畢后就席,司射返位。
鹿中漆成赤黑色,鹿的前腿跪伏,鹿背上鑿孔,孔中可容納八枝算籌;釋獲者設中時將鹿首朝前捧著。
大夫射
大夫走下堂,立于堂的西側而候射。當大夫與士配對射時,大夫為尊者,須脫下左臂外衣袖露出里面淺絳色短衣袖,不露體。與大夫為耦的士每發一箭后,就要從物處稍退后一些。司射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放下弓箭:一是檢查釋獲者算籌時,二是向釋獲者獻酒時。
禮射目的
禮射是演習禮樂之射,射中與否不是目的,而在于身心得到禮樂的熏陶。注重射中與不中者,勝者可以繼續再射,不勝者則離開。若主人不勝,也在西階上飲罰酒。
俎有異
獲者位卑,故其俎不得用牲體全骨。他的俎所載肉食有:經過析分的脊、脅、肺還有臑(nào 牲體前肢)。位置設在堂的東方叫做右個。
釋獲者之俎有:經過析分的脊、脅、肺。獲者與釋獲者皆有祭。
大夫解開捆箭的茅草時,要坐著解開。
第三輪射時,演奏《騶虞》要與《采蘋》一樣,皆演奏五遍而終。堂下的眾賓相繼而射的沒有定數。
語有時
古時舉行射禮,到了旅酬時才可以交談。凡旅酬所用的觶,斟酒前都不洗。不洗的觶飲酒前不祭先人。開始旅酬后,來參加射禮的士便不再進去了。鄉射禮舉行完畢眾賓退出時,大夫最后告退,主人把大夫送到門外,并向大夫行再拜禮。
鄉射侯籌工具
鄉射所用的侯,上個長五尋即四丈,侯中十尺見方。侯道長五十弓即三十丈,按照侯道的長度每弓取二寸的比例制成侯中。用比中長一倍的布幅做成躬。用比躬長一倍的布幅做成射侯上部的左、右舌。射侯下舌的布幅是上舌的一半。
竹子做成的算籌八十根。算籌長一尺零一握,手握之處用刀削白。楚撲長三尺,將手握的一端刮削一尺。
國君參與射事
射事如果有國君參與,則為賓的下射。上射者射前要退后射箭的位置三尺遠,射完一枝箭后,則要面向國君而待。國君要于樂聲響起后才到射箭的位置。國君射時,袒露朱紅色的短衣。小臣用巾兜著矢授給國君,以示敬君。如果國君不勝,當飲罰酒,就由賓向君進酒,如同燕禮上向公進酒的禮儀,再加上夾爵之禮即先酌酒自飲,君飲畢,又酌自飲。國君在都城中舉行射禮,就張設侯中畫有皮樹的射侯,獲者揚舉翿(dào)旌以唱獲,翿旌是用白色和紅色的羽毛雜綴而成的。國君在國郊大學舉行射禮,就張設侯中畫有閭首的射侯,獲者揚舉羽旌以唱獲。國君在國境上舉行射禮,就張設侯中畫有虎首的射侯,獲者揚舉龍旜(zhān)即畫上龍的赤色旗以唱獲。大夫舉行射禮,張設侯中畫有兕首的射侯。不同等級的大夫,獲者揚舉不同旗幟為他唱獲。士舉行射禮,就張設侯中畫有鹿首的射侯,獲者揚舉翿旌以唱獲。只有國君在都城中舉行射禮,其他人不可以。如果射禮上有國君在,大夫射時就要袒露左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