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

蚩尤,是與炎黃二帝同朝代的部落首領,發祥并活動于汶泗流域?!妒酚浖狻芬龖咳?/span>:“蚩尤,古天子。”《路史.后紀四.蚩尤傳》說:“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可見蚩尤與炎帝同姓同祖,皆源起于東方。王獻唐《炎帝氏族文化考》認定蚩尤源于邾地,即嶧山之陽,始名邾婁。是炎帝族發展起來的一個分支。至于蚩尤的相貌,總也離不開牛的形象,如《述異記》所言“人身牛蹄”、“龜足蛇首'(蛇首即為牛首),“耳鬢如劍戟,頭有角”,即牛角,故后世“頭戴牛角而相抵”。所以,殷周鼎彝所鑄的饕餮形象,便是神話傳說中被黃帝斷首的蚩尤。
蚩尤部族是一支威力巨大、神勇出奇的力量,他有一支訓練有素的“鐵軍”,并且自身也能使用五種兵器?!妒酚浾x》引《龍魚河圖》云:“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萬民欲令黃帝行天子事,黃帝以仁義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嘆。蚩尤沒后,天下復擾亂,黃帝遂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即使黃帝戰敗蚩尤攝政之后,還仍然“畫蚩尤形象以威天下”,足見蚩尤的威嚴在民間不減,深人人心。
蚩尤是一位強悍的部落首領?!兑葜軙?嘗麥解》說:“昔開之初,誕作上后,乃設建典,名赤帝,分正上卿,名蚩尤。宇于少昊,以臨四方。司口口上天未成之慶。蚩尤乃逐帝,爭于涿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于黃帝,執蚩尤,殺之于中冀。以甲兵釋怒,用大正,順天思序,紀于大帝。邦名之曰:絕亂之野?!痹贾酰钕取敖ǖ洹?,即建立基本典章制度的帝王,是炎帝。蚩尤在炎帝王朝中,“分正(即司政)上卿”, 享有很高的地位。由于蚩尤的勢力不斷擴大,與炎帝發生矛盾,遂將炎帝逐出曲阜?!坝睢钡谋疽馐俏葸?,屋檐,《左傳》常言“在君之宇下”、“失其守宇”等等,說明蚩尤的活動范圍亦在少昊活動的區域之內,即曲阜及其周圍地區。
發展起來的蚩尤族,首先與居于曲阜之都的炎帝族矛盾加劇。但畢竟“蚩尤最暴”而神農氏“弗能征”。蚩尤“因榆罔德”不能馭而起兵伐空桑,遂將炎帝族逐出大庭,直追到“涿鹿之阿”,并在涿鹿進行了一場“炎蚩大戰”。涿鹿,亦稱濁鹿、逐鹿、邾婁、鄒婁。古之逐鹿有多處,《史記集解》:“涿鹿山在涿郡”。又引張晏說:“涿鹿在上谷路。'《帝王世紀》亦同。《水經注》“漯河”下引《魏土地記》:“下洛城東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東一里有阪泉?!薄堵肥贰分^在幽州懷戎,有涿鹿山,涿鹿城。《郡縣志》載:“濁鹿城在修武東北二十三里,山陽公所居。”修武在河南鄭州西北,且近黃河,應為炎、蚩大戰處所。王獻唐《炎黃氏族文化考》亦斷為此地。也有人論證說戰于黃河下游泗、濟濁流充斥之平陸之野,即汶上南旺一帶 ;亦有人認為戰于鉅野一帶。盡管諸說具體地點不一,但又均不出魯西南至豫東之范圍。
蚩尤在濁鹿將神農氏打敗,炎帝無奈,只好求救于黃帝。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炎帝則從西部回師夾擊,最終黃帝“執蚩尤,殺之于中冀,以甲兵釋怒”,為炎帝報了仇。這場戰爭相當激烈和殘酷。《山海經,大荒北經》曰:“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逐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蚩尤銅頭啖石,飛空走險,(黃帝)以馗牛皮為鼓,九未而止之,尤不能飛走遂殺之。”《太平御覽》卷一五:“黃帝于蚩尤戰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彌三日,軍人皆感。黃帝乃令風后法斗機,作批南車,以別四方,遂擒蚩尤。
蚩尤戰將有風伯雨師,黃帝方面有應龍和天女魃。都是神通和法力的斗爭。風伯、雨師與應龍相當,而黃帝又多了一個天女魃的助力,旱神天女魃既然止住風雨,主“蓄水”的應龍便得以大顯神威。
這場戰爭還有“玄女”的參戰。《太平御覽》卷七九云:“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薄饵S帝內傳》也說:“玄女為(黃)帝制夔牛鼓八十面。”其夔牛皮鼓的威力作用巨大,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于是才擒殺了蚩尤,繼而“又殺夸父”。
涿鹿大戰之后,蚩尤部族遭到殘酷的屠戮和流散?!尔}鐵論》日:“軒轅戰涿鹿,殺兩昊、蚩尤。”《黃帝本行紀》說:“蚩尤既死,黃帝遷其類之善者于鄒屠之鄉,其不善者以木械之?!秉S帝將蚩尤族人分而治之,擇其善者遷出邾婁之鄉,四散各地,對其不服從管理的頑固者,不僅遷徒他地,而且實行強制的刑管或鎮壓。
傳說,蚩尤是一條大蟲,即使被斬斷以后,埋在一起,也仍然會自己結臺起來重新復活。因此,蚩尤死后,將身體斬斷分而葬之,據說被肢解四處,故有“蚩尤四家”之說。蚩尤“四家”,實際上是“四方”,但就其位置來看,仍在汶泗流域。
《五帝本紀集解》記曰“蚩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氣出,如匹降帛,名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陽郡鉅野縣重聚,大小與闞家等。傳言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黃帝殺之,身體異處,故別葬之?!蔽闹刑岬絻哨#辉粬|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今汶上縣南旺鎮).一曰山陽郡巨野縣。另外,清修《闕里志.古跡》又說魯城西北還有一冢,并且是葬首級的地方,文曰“蚩牛冢:蚩牛本炎帝之新,喜兵好亂,居少昊少虛以臨四方。炎帝孫榆罔居空桑,德不能馭,蚩牛起兵伐空桑,逐帝而自立,遷于涿鹿,黃帝興兵北攻,三年而后擒之,獻俘于空桑,身首異處,其身家在壽張,肩髀冢在鉅野,魯城中之家則其首也,今曲阜城西北里許高家,俗呼北禽臺,亦曰被擒臺,蓋獻俘之所。”民間相傳蚩尤四冢,據目前資料所證,已知三處,并且均在魯西南的兗豫平原。
炎、黃、蚩尤逐鹿中原,從蚩尤逐帝、炎黃戰蚩尤,到炎、黃阪泉大戰,霸主地位則由炎帝而蚩尤,最終被黃帝取代。這三次戰爭,其意義極為深遠,不僅為夏王朝的疆域打造了雛形,還最終形成了黃帝、炎帝在后來整個中華民族中的祖宗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