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歷史人物 | 唐堯

五帝中的唐堯和虞舜二帝,是同一歷史時期的人物,只是在時間上略有先后而已。
堯是帝嚳之子,祁姓,名放勛,原封于唐,故稱陶唐氏,史稱唐堯。堯是古代一位賢名帝王,代摯登帝位,都平陽。設官分職,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居東南西北四方,觀天象,定歷法,授民時,名為“四岳”,命鯀治水,九年不成。晚年四岳薦舉舜為繼者,遂禪位于舜?!墩撜Z·堯曰》記載了堯禪位時對舜說的話 :“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當時,堯語重心長地對舜說,舜??!根據天命規定的次序,帝位已落到你的身上了,你要真正做得恰到好處。如果天下的人都陷入貧困,上天賜給你的祿位就永遠完結了。
堯是孔子推崇和稱贊的古帝之一?!墩撜Z·泰伯》記 :“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又《大戴禮記·五帝德》載孔子贊堯曰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驕,貴而不豫。”有關堯帝的文獻記載還很多。《史記·正義》載 :“堯都平陽?!逼疥栍袃商?,分東平陽、西平陽,泰山有平陽縣為東平陽,高平南有平陽縣,為西平陽,西漢于此設平陽縣,東漢改南平陽為侯國,晉時瑕丘入南平陽,北齊撤高平、平陽二縣并入瑕丘(今兗州)和鄒縣。又魯城東有平陽,《竹書紀年》曰 :“惠成王十九年,齊田聆及宋人伐我東鄙,圍平陽?!毖悦?,此東平陽即在魯之域內?!妒酚洝の宓郾炯o·索隱》記 :“堯,謚也,放勛,名。帝嚳之子,姓伊祁氏。案皇甫謐云,堯初生時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長孺之家,故從母所居為姓也?!泵餍蕖秲贾莞尽ぱ馗镏尽罚骸岸ㄌ湛h,古三朡國也,本堯所居?!逼涞乇备舸笠皾捎锌碌兀喾Q阿,現有東阿縣。當為《索隱》所言“三阿”之地。定陶縣,故稱陶丘,亦稱陶,堯所居,其后遷唐,故稱陶唐氏。關于堯祠和堯冢,史籍中亦多有記載?!对涂たh志》記 :“堯祠……在兗州瑕丘南,洙水之右?!薄蹲剃柨h志》說 :“堯祠在縣城東七里,今屬曲阜縣?!薄蹲剃栢l土志》又謂堯祠“在郭家村,漢熹平四年建,宋治平元年重修?!鼻逍蕖秲贾莞尽れ魪R志》云 :“堯祠在城東七里,不祥所創。唐翰林李白有堯祠詩,宋學士李昉有堯祠碑記?!?/span>
《史記·五帝本紀·集解》云 :“《皇覽》曰堯冢在濟陰城陽,劉向曰堯葬濟陰?!秴问洗呵铩吩粓蛟峁攘?。皇甫謐曰谷林即城陽。《括地志》云堯陵在濮州雷澤縣西三里。郭緣生《述生記》云,城陽縣東有堯冢,亦曰堯陵,有碑是也?!独ǖ刂尽吩?,雷澤縣本漢城陽縣也。”明修《兗州府志》曰 :“雷澤本漢城陽縣也,歐陽修所考后漢堯祠碑云李樹連理生于堯冢及堯母慶都墓,亦在濟陰靈臺,以此推之,則堯陵在曹濮境上明矣。”據《泗水縣志》、《泗水地名志》記載,泗水有堯山,又名無影山,“世傳為堯王之墳墓”,并考證此地為堯部落的源頭。明修《兗州府志·帝跡志》云 :“堯立為天子從火德王,都于平陽,在位七十年舉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于天,避位二十八年而崩,壽一百十七歲,其后有房、鑄、蘚、郇、櫟、高唐、上唐、鎦、杜皆為諸侯,在府境者為鑄。”“禪讓”,應當是堯的巨大功績之一。故《孟子·萬章上》曰 :“唐、虞禪,夏后、殷、周繼,其義一也?!笨鬃淤澝劳菩卸U讓制,說“唐虞之際”人才濟濟,無有后世的“才難”問題。又歌頌以位授賢者的領袖“大哉堯之為君也”!對其后讓天下而不居的歷史人物,也予以褒揚?!墩撜Z·泰伯》曰 :“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治水,是堯的一大功績。根據史料記載,我國國家的誕生,不僅部族間的戰爭起了催化劑的作用,而且亦與大規模治理洪水有關。其治水的重點區域,則是黃河下游以魯西南為中心的兗豫大平原。《孟子·滕文公上》曰 :“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于天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堯深感憂慮。于是他積極采取措施,治理水漶?!妒酚洝は谋炯o》曰 :“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鯀可,……于是堯聽四岳,用鯀治水。九年而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堯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攝行天子之政,……于是舜舉鯀子禹,而使續鯀之業?!庇谑浅霈F了大禹、契、皋陶、后稷、伯益等眾多首領聯合平治水土的轟轟烈烈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