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通經博史,又以善書與翁方綱齊名。 劉墉書法,隨乾隆年間的書壇風氣,初學趙孟顯,?后學董其昌,繼而泛學諸家,博采眾長。小楷書師法鐘繇、顏真卿:行草則泛學《淳化閣帖》中諸家書,以及隋智水、宋蘇就等。可是在他的作品中,很難看出他從形跡上摹仿古人書法。如行書《臨初唐書軸》,筆畫圓圓軟軟,細體會其筋骨,則沉著內含,?最能體現“綿里裹鐵”的妙用風格。盡管他以筆畫豐肥為主要特點,卻也常常出現細瘦如筋的筆畫,忽肥忽瘦,變化無常,又表現了藏巧于拙、自成萬態的情趣。

△劉墉書法
劉墉特別喜好濃墨,寫字比較圓厚,不加連綿,空白寬大,在一種特殊的手法中,、表現出獨特的境界。不喜歡他的字的人,說他寫的字像“墨豬”、“兔糞”,加以這一類的譏評。但是有很多人喜歡他那豐滿之中強勁有力的字,稱贊說:“貌豐骨勁,味厚藏神”(《松軒隨筆》)。劉墉還喜用狼毫硬筆,在極光滑的臘箋上寫異常豐肥的字,墨色沉郁濃厚,且字畫沉著不浮,確實表現出了他的深厚功力。劉墉的小楷書仍為館閣一體,?未能擺脫當時社會的習尚。從根本上說他仍是帖學書家,并且是當時最博學的帖學書家。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劉墉于北京驢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86歲。去世的當天,他還曾到南書房當值,晚上還開宴會招待客人,“至晚端坐而逝'。《嘯亭雜錄》記載,劉墉死時,說他“鼻注下垂寸有余”,暗合佛語中的善于解脫之意。不管怎樣,劉埔可算得上是無疾而終,壽終正寢。真可謂功德圓滿也。善哉、善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