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身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那么我們的姓氏從何而來?在滾滾歷史長河中又出現了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呢?本號“百家姓”系列推送帶您走進歷史,探尋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姓氏之謎。
史姓源出
史姓主要有史皇氏、姬姓、兄弟民族史姓三種源出。

一、源出史皇氏
為黃帝時史官倉頡之后,以官名為氏。《路史》記載:“倉頡后有史氏。”又《姓纂》上則指出:“周太史佚之后,以官為氏,漢有史皇孫遜。”另外《中華姓府》也指出:“太史佚及倉頡之后。”倉頡為黃帝時史官,人稱史皇氏。倉頡之后,衍生了倉氏、史氏、侯氏、侯岡氏、夷門氏、倉頡氏。其后有一支以官名為姓,稱為史氏。?
二、源出姬姓
出自周代太史佚之后,亦以官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西周初年有太史(古代負責記錄太子言行和重要史事、管理中典籍的史官)史佚,為人嚴正,與太公、周公、召公并稱為四圣。由于他終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孫便以官名為氏。春秋時期,列國史官之后,亦多以官名為姓,形成史氏。
三、源出兄弟民族史姓
出自唐代有突厥族有復姓阿史那氏,歸唐后簡改為單姓史氏。據《通志·氏族略》,唐代有突厥族阿史那氏,有歸附唐朝者,簡改為單姓史氏。
史姓名人
本期百家姓為大家介紹的史姓名人是清朝官員史貽直。
史貽直(1682-1763年),字儆弦,號鐵崖,江蘇溧陽縣人。清朝大臣。史貽直出自世代簪纓的溧陽史家,四代翰林。

康熙三十九年(1699年),中進士,授檢討。歷充云南主考、廣東督學、贊善、侍講、太子庶子、講讀學士。雍正元年(1723年),任內閣學士。次年,升吏部侍郎。后來署理閩浙總督,升左都御史,協理西安巡撫,又升戶部、兵部尚書。乾隆初年,歷任湖廣、直隸總督。乾隆九年(1744年),授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乾隆二十五年(1755年),他為次子史奕昂擔任甘肅布政司寫信給巡撫鄂昌,被告發而削職。乾隆二十七年(1757年),入朝拜相。乾隆二十八年(1758年),去世,追贈太保,謚號“文靖”,入祀賢良祠。
部分圖片文字來源于網絡
編輯:李懂浩
審核:高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