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身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那么我們的姓氏從何而來?在滾滾歷史長河中又出現了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呢?本號“百家姓”系列推送帶您走進歷史,探尋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姓氏之謎。
唐姓源出
唐姓主要有祁姓、姬姓、兄弟民族唐姓三種源出。

一、源出祁姓
出自祁姓,以封號為氏。丹朱是上古帝王堯的兒子,堯禪位于舜之后,舜將丹朱封為唐侯,直至西周周成王時期,因發動叛亂,家族被周朝鎮壓并除去封號,子孫遷于臨近西周都城豐鎬的杜地為諸侯,或沿稱唐氏,或稱唐杜氏。到周昭王時期,又復封丹朱的后裔為唐侯。?
二、源出姬姓
出自姬姓,以封號為氏。周成王在鎮壓唐侯叛亂后,改封自己的弟弟叔虞為唐侯,家族遂以唐為氏,叔虞亦稱唐叔虞。?
春秋時期,現今河南唐河縣,湖北隨州市、棗陽市一帶又有姬姓唐國,于公元前506年同吳國和蔡國一起參加柏舉之戰擊敗楚國,次年被復仇的楚國所滅,國人以唐為氏。
三、源出兄弟民族唐姓
出自東漢時期白狼王部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后漢書·南蠻傳》所載,漢代時南蠻白狼王為唐姓。
源于古羌人。據《三國志·郭淮傳》所載,隴西(今屬甘肅省)古羌人中有唐姓者。
滿族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后簡改為唐氏。
土族拉什唐氏及瑤、苗、蒙古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唐姓者。
唐姓名人
本期百家姓為大家介紹的唐姓名人是明代士大夫唐順之。
唐順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漢族,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明代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數學家,抗倭英雄。

△唐順之從軍塑像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會試第一,官翰林編修,后調兵部主事。當時倭寇屢犯沿海,唐順之以兵部郎中督師浙江,曾親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后調任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督師抗倭途中不幸染病,于通州(今江蘇省南通市)去世。崇禎時追謚襄文。學者稱其為“荊川先生”。
在軍事上,他主張抗倭,對實戰經驗進行了總結;在文學上,主張“本色論”“師法唐宋”,是明代中后期“唐宋派”的領袖。作為明代詩文大家,唐順之以古文與八股文著稱于文學史;在思想上,主張“道器不二”、“技藝與德豈可分兩事”,重新整合王學左、右兩派思想,為陽明心學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階段。
部分圖片文字來源于網絡
編輯:李懂浩
審核:高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