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早年書從趙孟頫入,后改攻北碑,精研六朝碑版,在此基礎上將篆、隸、草法入行楷,獨辟蹊徑,中年變法,專攻草書,參以魏碑筆意,自成一家。自鴉片戰爭以來,清廷腐敗,國力漸衰,中華民族受到列強侵略。他所以喜歡魏碑,是因為魏碑有“尚武”精神,有粗獷豪放之氣。他懷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意識,以圖喚起中華民族的覺醒。這從他寫的一首詩中可以得到反映。“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濕枕。”否則,如果只是臨習書法,是無須“夜夜淚濕枕”的。他曾說過,“有志者應以造福人類為己任,詩文書法,皆余事耳。然余事亦須卓然自立。學古人而不為古人所限。”他正是這樣,博擷約取,以個人審美原則取舍,形成了自己的行楷書,得以在千載書史上“卓然自立。”

△于右任魏碑
于先生自1929年始,即從事歷代草書之研究,1932年發起成立草書研究社,創辦《草書月刊》。于右任先生的四個標準書寫原則;一組神奇的符號;一本《標準草書》千字文,成為現代中國文字學研究上的偉大創造,也是草書發展史上的新高峰,更是中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于右任是近代民主革命先驅,詩人、政論家,是沉雄博大的一代書法大師。當他滯留孤島時,對大陸情念頗深。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作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其鄉思之苦,溢于言表,成為千古絕唱。

△于右任書法
于右任草書的成就源于他早期對李北海、王羲之、趙孟頫的研究和對北碑的大量吸納。從“二王”一路走來,吸收北碑之精華,加之他個人品質修養和才情智慧的非凡,因此造就了許多價值難以估量的藝術品,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藝術珍寶,為中華民族的書法藝術寶庫樹立了索靖、張旭、懷素、“二王”、顏柳、蘇、黃、米、蔡等之后的又一座書法藝術豐碑。”

△康有為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