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孟祥才(1940年——),男,漢族,山東臨沂人。彭門創作室導師,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和中國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已在人民出版社、中華書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齊魯書社等出版社出版《孔子新傳》《孟子傳》《秦漢史》《先秦秦漢史論》《先秦人物與思想散論》《秦漢人物散論》《秦漢人物散論續集》《梁啟超評傳》《王莽傳》《中國古代反貪防腐術》《齊魯傳統文化中的廉政思想》《漢代的星空》《漢朝開國六十年》《中國農民戰爭史·秦漢卷》《中國政治制度通史·秦漢卷》《山東思想文化史》《秦漢政治思想史》等個人專著32部,主編、合撰、參編著作31部。有關著作曾獲得國家圖書獎、國家社科規劃項目一等獎、山東省社科著作一等獎等多種獎項。在《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大眾日報》《炎黃春秋》《文物》《文藝報》《中國史研究》《歷史教學》《文史哲》《東岳論叢》《山東社會科學》《齊魯學刊》《史學月刊》《江海學刊》《人文雜志》《史學集刊》《孫子研究》等報刊發表論文300余篇。兩次獲得“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兼任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會理事長、中國秦漢史學會副會長、山東省歷史學會副會長、山東大舜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山東孫子研究會副會長和北京師范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青島大學等校兼職教授。

第二十章?重返故園
孔子當年出于對魯國國君和執政季武子沉湎淫樂、不理國政等荒唐行徑的憤怒,同時更出于對自己美好理想的追求,毅然離開魯國,進行了長達14年的周游列國的活動。14年中,孔子雖然身在異國他鄉,但對故鄉和親人始終懷著強烈的思念。
六年前,冉有應召返魯,在季氏家中服務,很快展現出卓越的行政才干。特別是擔任總管以后,在對齊國的戰爭中展示了超眾出群的軍事才能,得到季康子的賞識和重用。當季康子問他打仗的本事是從哪里學來的時,他乘機對自己的老師大大贊揚了一番,使季康子終于決定派出使者迎接孔子返國。
在魯國使者到達衛國前夕,衛國執政孔文子與自己的女婿太叔疾發生家庭糾紛。孔文子一氣之下決定訴諸武力。在征求孔子的意見時,孔子對他的做法委婉地提出了批評。由于不愿看到衛國再起干戈,決定盡早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大概孔子的勸告起了作用,孔文子放棄了用武力對付太叔疾的方案,并挽留孔子繼續在衛國住下去。但是,當孔子見到魯國派來的使者時,再也難以平靜,恨不得馬上返回故國,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親人。
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九月,孔子同他的弟子們一起,在魯國使者公華、公賓、公林等人的陪同下,乘車返魯。此時已是初冬,微風吹拂到臉上已頗有涼意。但坐在車上的孔子似乎全然不覺,整個身心都處于亢奮狀態。他一會兒站起來,向秋后的原野眺望,只見大片小片的樹林,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中,靜穆而神秘。落葉不時飄下,隨風起舞,宛如春天的蝴蝶。秋后的農田有的種上了小麥,褐中透青,猶如薄薄的綠氈。休閑的土地被枯黃的野草覆蓋著,臨時充作牧場。黃綠相間的大地,好似婦女愛穿的花格布衣衫,在冷風的吹拂下也不失生機。孔子看得如醉如癡,臉上洋溢著無限喜悅之情。他一會兒又坐下來,向使者探問舊時朋友的生死近況。大到魯國的政治,小到故園的一草一木,孔子都傾注了自己的感情。他們談得那么投入,那么深情。談到高興處,孔子放聲大笑,手舞足蹈,好像一個天真的孩子。談到悲傷處,他又涕淚交流,噓唏不已,顯出垂暮之年的老態。孔子的感情變化感染著他的弟子們和使者,他們與孔子一起歡笑,一起悲慟。
車過泗水,馬車進入魯國的土地。孔子不由得又站起來四處張望。映入眼簾的,是自己多么熟悉的風光呀:那蜿蜒流淌的小河,那靜謐清涼的片片叢林,還有那散發著清香的土地,在孔子眼里,都像久別的親人,一齊向自己展開歡迎的雙臂。孔子深情地看著這一切,眼里充滿淚水。使者和弟子們都不說話,只有車輪的滾動聲和馬蹄的踏踏聲交織在一起。車過洙水,魯國都城巍峨的城樓展現在視野中。孔子命令馭手加快速度,馬兒也似乎理解主人的心愿,奮蹄疾馳,馬車如同飛起一樣,很快跑完了最后的行程。
馬車到城門,孔子看到魯國國君的代表、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家大夫以及自己的兒子孔鯉、弟子子貢、冉有等一大群人正迎候在城門口。孔子下車,與眾人一一施禮相見。最后輪到兒子,孔鯉趨前一步,喊了一聲“父親”,即長跪不起,哽咽著再也說不出話來。孔子看著接近天命之年的兒子,看著他鬢角長出的白發,特別是那一身孝服,心里難過得幾乎要昏過去。他讓自己平靜了一下,囑咐兒子先回家,待他見過魯君后再回家團聚。
孔子拜會過魯國國君和季氏、孟氏、叔孫氏三家大夫之后,回到家中與親人團聚。兒子、女兒和兒媳一同迎接孔子,長跪請安。孔鯉流淚向父親講述了一年前母親亓官氏病逝的情景,孔子聽著,老淚縱橫,深感對不住與自己相依為命、含辛茹苦撫育兒女成長的妻子,對自己在妻子臨終前未能見上一面深表遺憾。不過,看到經過魯國政府和學生們重新修繕、擴建過的住宅和庭院,看到自己手植的檜樹已經高過屋頂、枝葉婆娑,特別是想到在有生之年能夠返回故國,還能夠與家人團聚,孔子最后破涕為笑,心中的悲哀有所減輕。
孔子回到家中,面對熟悉的一切,他思緒萬千,難以平靜。由于自己一直忙于國事,潛心教育,把大部分精力和時間都送給了弟子,忽略了對兒子的培養教育,致使兒子學業無所成,從政無門,只能平淡地度過一生。不過,當孔子看到兒媳那凸起的腹部,心中頓時又喜出望外。自己年近70歲,兒子也年近50歲,他們家還沒有男嬰出世。他默默祝告上蒼,讓我們孔家降生一個第三代的麟兒吧!
孔子返國后,接連幾天都處在亢奮之中。朝中官員、在野名流以及眾多的故舊親朋、昔日弟子,都絡繹不絕地前來拜望。由于魯國在最近的一次對齊國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戰爭自然成為重要話題。魯國的君臣百姓都歡欣鼓舞,面帶笑容。這種氣氛也感染了孔子,使他多日不能平靜。
因為孔子年事已高,不宜擔任具體官職,魯國政府就給予他退休大夫的待遇,并尊之為“國老”,受到崇高的禮遇。他不僅可以與聞國政,而且對在魯國政府中擔任官職的弟子們隨時給予指導。作為積極用世的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始終保持著飽滿的政治熱情,既關心著魯國政治的方方面面,又密切關注著列國政治的動向,不時發表評論,表述自己獨特的政治見解。不過,晚年的孔子還是將主要精力放在文化教育方面,除了繼續教育學生之外,更是全力投入對中國古代文獻的整理和研究,這使他生命的最后旅程雖然淡泊卻充實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