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字子孟,是著名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因為這層關系,??霍光10多歲的時候即被霍去病帶至首都長安,先做郎官,后升至諸曹侍中,成為武帝后漢朝的決策機構中朝的官員。霍去病死后,他升任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出則奉車,入侍左右,成人禁闥二十余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武帝死時,霍光被任命為大司馬大將軍,是與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杰、御史大夫桑弘羊同受遺命托孤的顧命大臣。新即位的昭帝劉弗陵“年八歲,政事壹決于光”。
霍光沒有留下任何著作,《漢書》記載的言論也很少,但因為他是昭、宣兩朝的實際當國者,慮事周密,極善決斷,對轉變武帝的多欲政治,回歸文、景時代“與民休息”的政策起了決定作用,我們應該通過他的行政措施窺視他的政治思想。
霍光認為皇位世襲、皇權無限是天經地義,他盡自己最大努力貫徹和維護這個基本理念,維護漢皇朝的長治久安。他雖然權傾朝野,但認定自己執行的權力只是皇權的自然延伸。為了維護和鞏固皇權,他毅然誅除燕王劉旦、蓋長公主、上官杰、上官安和桑弘羊為首的陰謀集團,粉碎了他們的篡政陰謀。昭帝英年早逝后,他先是決策迎昌邑王劉賀即天子位,及發現這位新天子“行淫亂”時,又立即與給事中田延年、車騎將軍張安世謀劃,挾持群臣,共同上奏太后,廢掉劉賀,另立戾太子的孫子劉詢繼承皇位,維護了劉氏皇統的連續性。
霍光秉政不久,即支持來自民間的賢良文學與桑弘羊,就國家行政的基本方針進行了一場大辯論。因為辯論的內容主要圍繞鹽鐵政策進行,所以史稱這場辯論為“鹽鐵論”。盡管霍光沒有出場,但他傾向于賢良文學的觀點,要求放松國家對經濟過于嚴厲的統制政策,給民間工商業的發展一定程度的自由。這實際上是在為調整國家和百姓的利益尋找一個新的平衡點。這場辯論為霍光恢復文、景時期輕徭、薄賦、節儉、省刑的“與民休息”政策起了輿論導向的作用。而恰恰是這個政策的恢復使西漢皇朝在武帝時期形成的緊張形勢逐步緩和下來,為“昭宣中興”局面的出現創造了條件。顯然,“昭宣中興”,霍光的功勞是第一位的。所以,班固給予他極高的贊譽:
?霍光以結發內侍,起于階闥之間,確然秉志,誼形于主。受襁褓之讬,任漢室之寄,當廟堂,擁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權制敵,以成其忠。處廢置之際,臨大節而不可奪,遂匡國家,安社稷,擁昭立宣,光為師保,雖周公、阿衡,何以加此!
霍光的功績盡管彪炳一時,但由于“不學無術”,沒有嚴格約束自己的夫人和子孫,他們最后犯下欺君弒后的大罪。在霍光死后不久,霍氏一門還是遭了族滅的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