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藏《慈禧松鶴圖》
馬澤
?
???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月初十日,局勢動蕩,中日大戰一觸即發。但作為清帝國都城的北京卻張燈結彩,家家戶戶掃地凈窗,煙花爆竹四處鳴響,兵勇們也是盔明甲亮,值班站崗,一番節日景象。位于城中央的紫禁城,更是熱鬧非凡,天還沒亮,外地進京的戲班子就開始敲鑼打鼓,換上慶典服飾的宮女太監們忙忙碌碌,早早到來的文武百官們則三五成群,互致問候。這還沒到新年,京城怎這番喜慶景象呢?
??? 原來,今日是當朝太后葉赫那拉?慈禧的六十壽辰。這太后好生了得,自從十六歲入宮,三次垂簾聽政,牢握權柄,一切軍國大政皆出于其旨,連當今的光緒皇帝也是這個女人立下的。
??? 在這浩浩蕩蕩的祝壽隊伍里,有一伙人非常特殊,他們被安排住在寧壽宮,而且還受到慈禧的朝夕接見。這伙人不是別人,正是從曲阜特意趕來參加慶典活動的孔子七十六代孫衍圣公孔令貽及母親彭氏、妻孫氏。慈禧太后與孔家的感情深厚已是眾所周知之事,早在八月十八日衍圣公一行便到了京城,孔令貽馬上受到了皇帝載湉的接見。而慈禧太后聽說孔氏后人提前到京后,忙降懿旨,命孔令貽的母親彭太夫人、夫人孫氏,奉旨前往進見。
?她們的大轎行至福華門前落下,彭氏婆媳二人走出大轎,見早有數名太監宮女躬迎在此?!犊赘畽n案·慈禧太后召見老太太、太太在宮中奏對節略》詳細記錄了這次進京祝壽的相關事宜:
?慈禧太后對彭氏婆媳的到來感到非常高興,如同見到了故人親朋一般。她拉著彭太夫人的手,親切地噓寒問暖,兩人熱情地聊起了家常話兒,媳孫氏則在一旁盡心服侍。太后問:“你們進來了?”彭氏婆媳二人連忙回答:“是?!碧髥枺骸奥飞虾米卟缓米?,是坐船還是坐車?”彭氏說:“好走,是坐船來的?!碧髥枺骸澳銈兡抢锲椒€不平穩?”對曰:“平穩?!碧笤唬骸澳銈兡抢锬昃昂貌??”對曰:“好?!碧笤唬骸澳銈兗依镉袘驘o戲?”對曰:“有戲,從前有專養的戲班子,恭賀萬壽時如宮一樣,在兩邊地下坐。如今養不起了,雇班子慶萬壽?!碑斎沾褥d致很高,聊至很晚才讓彭老夫人回去休息,并下旨讓彭氏婆媳居住在寧壽宮自己身邊,以備隨時接見,免去往來奔波之苦。
?十月初四日,彭氏婆媳二人要宴請慈禧太后,席間還準備了許多精美的吃的、玩的??捎忠蛔聊?,人家是當朝太后,什么山珍海味沒吃過,什么珍珠瑪瑙沒見過?聰明的婆媳二人一番討論,計上心來。待所有的美味佳肴一一擺放完畢后,慈禧太后入坐,這時,彭老夫人雙手捧長壽面一碗舉過頭頂,虔誠地跪進。慈禧太后見其祝壽之心誠摯如此,甚是高興,將其扶起后說:“你真好,真穩當,你這碗面總要多吃的。”說罷,將一碗壽面全部用盡,慈禧對孔家之殊恩可見一斑。
?此后的幾天時間里,慈禧與彭氏婆媳朝夕相處,相聚甚歡。慈禧喜歡書法,每次在書房習字,總要兩人陪在左右聊些閑話。有一次,慈禧太后問:“你們會不會寫字?”彭氏連忙回答說:“不會,小時耽誤了?!贝褥蠛闷娴貑枺骸霸趺吹R的?”彭氏說:“因為鬼子造反,以后再沒有上過學,就這么給耽誤了,認識的字也不多。”慈禧又問:“你兒子孔令貽會寫字作詩不?”彭氏說:“會寫大字,小字寫不好?!贝褥犃T,便笑而不言。過了一會兒,慈禧又問:“你們有多少地?”對曰:“當初原額二千頃,于今剩下一千余頃,少了大半。”慈禧問:“如何僅剩這些?”對曰:“雍正、乾隆年間上黃水淹了,并有水沖沙壓的,如今涸出無水,難以歸回?!贝褥牶?,當即表示要幫助查找這些失地。
?初五日,慈禧太后又召彭氏婆媳覲見,婆媳二人趕到后,慈禧命人從書房拿出自己親筆畫的《松鶴圖》賞賜給彭老夫人,作為對近來婆媳二人陪伴之功的獎賞。能獲得當朝最高統治者的親筆畫,是多么顯赫的榮譽!彭氏感激涕零,急忙跪著誠惶誠恐地接下,一時哽咽竟說不出話。慈禧太后笑著命人將彭太夫人扶起安慰幾句。她不但賞賜了彭太夫人和孫夫人,同時也賞賜了衍圣公孔令貽一大宗物品。其中有慈禧親筆手書的草書大“壽”字一幅,還有玉如意一柄、褂料一匹,帽緯一匣,袍料一匹,銅手爐一個,荷包兩對,百蝶瓷花瓶一個,洋漆盤一個。
?歷代帝王賞賜孔家的珍奇寶物數不勝數,但這件《松鶴圖》卻不一般,它出自慈禧親筆,是太后精心之作。這幅畫的畫面縱115厘米,橫55厘米,紙本,畫面磁青地,泥金繪,畫右下有一古松昂然而立,左上方則是一仙鶴盤旋空中,右上題“光緒甲午季秋下浣御筆”,鈐“大雅齋”、“鏡榮蝕和”、“永壽樂帳”印。正上方為“慈禧皇太后之寶”方印。左下題七言詩一首:
?“九皋聲遠和鳴時,一幅高秋畫入詩。最是朝陽渲染處,金光飛上萬年枝?!睘橥踯矘s題寫。
?這幅《松鶴圖》,是傳統繪畫中常見的吉祥題材之一。松樹為百木之長,冬夏長青之樹,象征長壽。鶴為品高之仙禽,又“鶴”與“賀”相諧音,故寓意祥瑞長壽之意。慈禧送這幅畫給彭老夫人,意在祝福自己的這位“老朋友”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此《松鶴圖》寓意吉祥,畫面清新,其珍貴不僅因為它出自慈禧之手,更因為畫中王懿榮所題之詩。王懿榮,福山人,字濂生,光緒進士,性篤學,是公認的發現甲骨文的第一人。王懿榮平時為畫題詩不多,八國聯軍入侵殉難后,流傳下來的真跡更是鳳毛麟角,于是,這幅《松鶴圖》中的題詩便越發顯得彌足珍貴。孔府獲得此畫后,倍加珍惜,不但把它懸掛在廳堂之上,而且還刻成碑石,樹立于二堂之中,以示皇恩浩蕩,至榮至幸。
?不知是效仿清代列位皇帝,還是從多年執政實踐中得到的經驗,慈禧一生尊崇儒家。光緒元年(1875年),正是小皇帝載湉登基之時,年底西太后接二連三地發布諭旨,讓小皇帝趕快入學讀書。光緒二年四月二十一日,五歲的光緒帝載湉正式入學讀書,而光緒帝學習的主要課程就是儒家經典。在光緒讀書期間,慈禧多次命令皇帝的老師翁同龢等人,要格外側重孝的教育,除把儒家的其他經典講解外,《孝經》應當重點講述。作為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少見的女統治者,其權利的最終來源便是自己的兒子,兒子貴為天子,作為天子的母親,自己執掌大權才講得通。所以,儒家所宣講的“孝”便成為其最好利用的思想工具,皇帝受制于“孝”,便不得不聽命于她。也許,這才是慈禧親善孔家的根本原因吧。
?拋開政事沉浮不說,彭老夫人對慈禧太后的確是誠心誠意,想方設法討其歡心。而慈禧太后對這位孔府的女主人,也確實是熱心相待,賞賜之事也就不足為奇了。而那幅《松鶴圖》,則是這種特殊感情的最好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