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發布時間:
2020
-
02
-
23
點擊次數:
166
孔子的“災妖不勝善政”說本文轉載國際儒學聯合會文章楊朝明:孔子的“災妖不勝善政”說 《孔子家語·五儀》篇有一個記載很有意義,尤其其中孔子所說“災妖不勝善政”特別值得注意?! ≡撈浽唬骸 “Ч珕栍诳鬃釉唬骸胺驀抑嫱龅湼?,信有天命,非唯人也?”孔子對曰:“存亡禍福皆己而已,天災地妖不能加也?!侍鞛牡匮?,所以儆人主者也;寤夢征怪,所以儆人臣者也。災妖不勝善政,寤夢不勝善行,能知此者,至治之極也。” 孔子認為,存亡禍福都源于自身,反時反?,F象并不能改變國家命運。在他看來,天降災異、地生妖孽是用來儆戒人主的,各種夢異和怪誕的征兆是用來警戒人臣的。為國者更應思“善政”,實行清明之治,不讓反時反常的現象改變國家命運。災異妖孽哪能勝過清明的政治,不好的夢兆怎能勝過良好的品行。明白這個道理,為政治國應當謹慎戒懼,無畏困苦,不懼災難,以求國家大治。 人有時會面對自然的、人為的種種災難,每當此時,應該采取怎樣的態度?是人聽天由命,無所作為?還是積極主動,努力作為?在通常的認識中,孔子一向重視天命。在孔子那里,“天命”的含義比較復雜??鬃诱f到“天”很多,“天”對于人的生死壽夭、吉兇禍福、尊卑貴賤、貧富窮通,乃至國家盛衰存亡,具有某種決定意義。它無形無影,飄渺虛幻,卻具有無窮無盡的力量;它仿佛又能主宰世間的一切,可以洞悉事理,秋毫必察?!疤臁庇袝r性情乖戾,恣意肆虐;有時又好像懂得是非善惡、真假美丑。 春秋以來,思想領域繼續進步,人們人為“天道”捉摸不定,應當更多地重視人間,重視民生。在春秋前期的魯國,有一年發生了大旱,魯僖公要燒死巫師和尫者,認為旱災與他們有關。大夫臧文仲認為這不是防備旱災的辦法。主張致力于修理城郭,在民艱于食的情況下,稍給民食;再降低飲食標準,節省開支,致力于農事,使農業不因天旱而荒廢;勸人分財施舍。這才是救荒之策。臧文仲重民務實,僖公這樣做了,這年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