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恩難忘 風范長存
——深切緬懷敬愛的歐陽中石先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張仲亭
文章轉載自 大德敦化公眾號 藝術與收藏

△歐陽中石先生
驚悉歐陽中石先生去世,心痛莫名,許久難以平復悲痛之情。
聞訊至今,先生的音容笑貌縈繞心中,久久不能離去。近日,有媒體記者采訪我,讓談談和先生的交往,以此寄托哀思。先生是我國書法界的翹楚,是中國書法教育的開拓者,畢生精力奉獻給了中國的書法教育事業,可謂是桃李滿天下。我雖未向先生行拜師之禮,然先生于我的指導和教誨遠遠超出了平常之師生情。我對先生的思念之心,也遠遠超出了普通學生對老師的感情。
1994年到2008年,我連任兩屆濟南市書協主席。任職書協主席的14年間,先生都應我之邀,受聘擔任濟南市書協名譽主席。這期間,得到了先生的莫大關懷。濟南市書協那些年組織的重大活動,取得的成績,與先生的關心和指導是分不開的。
△中石先生為張仲亭先生創意組織舉辦的“一山一水一圣人”大型書法展題寫展名
2009年,我從濟南市書協和文聯領導崗位上退休以后,組建了濟南蘭亭書法院。擬以“翰墨頌泉城 齊魯報真情”為辦院宗旨,準備圍繞宣傳濟南、宣傳山東開展書法活動。正值我們愁于工作無從下手之際,恰逢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在濟南召開。在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盛大的全運會開幕式大碗幕選用了我的書法作品《望岳》。驚喜之余,我感到這是為宣傳濟南、宣傳山東、宣傳中華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和平臺。遂向書道好友荊向海、李福增諸位先生提出了宣傳山東文化品牌“一山一水一圣人”大型書法系列活動的設想。當時,我們把這個設想向中石先生進行了匯報,請他給予關注和指導。先生得知消息后非常高興。活動伊始,我們提出書法展覽的名稱是“齊魯魂”,先生說,“齊魯魂”固然好,但不如“齊魯情”更有情懷,更具現代感和時代氣息。我們欣然接受了先生的建議。在提及展覽題目和內容時,先生又建議說,一圣人不能只選孔子一人,孔子固然是一代圣人,但齊魯大地自古圣賢多,應選擇更多重量級的名士圣賢。于是,一個以書法藝術為載體,宣傳山東“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書法系列活動方案就此應運而生。先生很高興,主動提出書寫“齊魯情”的展名。最后,先生語重心長地叮囑我們:“你們組織的這個活動非常有社會意義,宣傳“一山一水一圣人”,抓住了宣傳山東文化的根本,而且只有用書法的形式才能更好宣傳這個山東文化品牌。”
在先生的鼎力支持下,以書法藝術為載體,宣傳山東文化品牌的三個大型書法系列展覽活動拉開了帷幕。從2010年開始,逐年推出。期間,邀請了包括時任中國書協主席的張海先生,現任中國書協主席蘇士澍等全國近百位書法名家參與,并在2013年第十屆藝術節期間,將三個展覽整體推出,成為了藝術節的一個亮點,轟動整個書法界。展畢,所征集的近200件書法名家作品,全部捐獻給了山東博物館永久收藏,為齊魯情展覽劃上了完美的句號。展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功,與先生的支持和關心是分不開的。每每憶起先生當時的教誨和指導,懷念感激之情久久難以平復。

△20多年前,中石先生為張仲亭臨作題寫評語
懷念先生,感恩先生,追思先生。
先生不僅對濟南市書協的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和指導,對我個人書法進步成長的關心和指導也很大,令我終生難忘。1993年,在我尚未任職濟南市書協的時候,我的書法尚不夠成熟。趁先生來濟之際,我把用小楷臨帖的三段經典古帖,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和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裝幀成冊,拿給歐陽中石先生指導。先生看了看后說:“先放我這里吧,我琢磨琢磨。”第二天再見面時,他已欣然題寫好了評語:“得樂毅之古貌,端樸直索黃庭之雅韻,秀實至于大令之十三行,亦見娟好,能洗塵去俗已大不易也。”回憶起這件事,我深知這是先生對我的莫大鼓勵,為我指明了習書的方向。從那以后,我更加全情投入對書法的學習。這幅在先生的指導下的書法小楷作品入選了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展。這給了我巨大的鼓舞和動力。此后的一段日子,我的書法道路逐漸走寬,遍臨諸帖,廣納書法經典,不斷豐富自己,書法水平日臻精進,受到社會和各界人士的好評和稱贊。感慨之余,我總結自己學書體會,編寫了一首打油詩:“幼時習書字慕顏,后涉瀚海路方寬,日日臨池數十載,始知書藝精卻難。”?

△20多年前,中石先生腦溢血出院后將養香山時專門創作小品托人轉交給張仲亭先生,可見先生多張仲亭的厚愛
2004年,我又拿一件章草臨作請歐陽中石先生指導。先生說,“先不看作品了,我和你說說話吧。這些年你也臨習了不少名帖,下了不少功夫,一般性的展覽和評獎活動,我建議你不要參加了。你這樣子寫書法,總是在臨這個臨那個,在圈里面轉悠,很難寫出你自己的風格,我覺得你的小楷寫得不錯,你今后要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小楷帖子堅持寫下去。你喜歡寫誰的小楷呢?”
我說,我還是喜歡王獻之的十三行。他說,那你就寫十三行吧,堅持下去必有所成。他又問我,行書呢,你喜歡誰的?我說我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和《圣教序》,先生說那好,那你就寫二王吧。
隨后,先生談到了書法的三個境界:第一個境界,古人無,我有。這是亂寫;第二個境界,古人有,我無。這是泥古,沒有自己的想法。第三個境界,古人有,我也有。我有的古人沒有,這樣就寫出了你自己的風格,蘭亭書風,行云流水,雅俗共賞,老百姓喜歡。

△2009年全運會大碗幕中選用張仲亭的書法杜甫詩《望岳》

△張仲亭先生創作的書法杜甫詩《望岳》
我認真聽取了先生的建議。之后,我在廣臨名帖的基礎上,把更大的功夫下到了摩習二王書風上。現在回想起來,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上選用我的書法《望岳》也是與先生的影響分不開的。因為選用標準就是“二王書風,行云流水,雅俗共賞”,而這不正是先生給我提出來習書的要求嗎?今天看來,《望岳》被全運會開幕式選中,是偶然,也是必然。
如今,先生走了。心中悲痛難以言說,思念之情無以表達,感恩之念更是無法完結。雖然沒有正式行拜師之禮,但先生是我學習書法路上的一位貴人,一盞指路明燈,是我心中永遠的恩師!組稿/管忠田

△張仲亭先生近照
張仲亭,1947年生,山東濟南人。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五、六屆理事、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濟南市書法家協會原主席。
張仲亭自幼酷愛書法,習書60余年,用功極勤。他的書法以“小楷”見長,全運會“大碗幕”《望岳》為其成名之作。他把書法當作一項事業來做:一是著眼于如何寫好中國書法,使之既能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又能讓大眾看得懂,達到雅俗共賞的目的。盡管習書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他依然堅持學習傳統,讀帖、臨帖,書法水平日益精深。二是思考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書法為社會、為人民做出更多的貢獻。?
他的書法以“小楷”見長,以小楷書寫濟南泉文化入手。故有“他的書法和泉文化一樣,成為濟南這座城市的名片”之美譽;他的小楷,兼收傳統小楷的正、真、規、范,糅合了“二王”行書的流利艷美,呈現著氣息通透而趨向于動態的美感,形成人人喜愛、雅俗共賞的新書風,這是張仲亭先生對書法發展史的重要貢獻。他的小楷書法在全國風景勝地多有石刻立碑,這是傳承書法、留名青史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