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此時的山東,冰消雪融,大地回春,一位老人卻永遠離開了我們。一年后的今天,我們懷著崇高的敬意來緬懷這位故去的老前輩——著名學者、秦漢史大家安作璋先生。
△安作璋先生
安作璋先生簡介
安作璋(1927—2019),山東曹縣人,著名歷史學家,山東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孔子網(wǎng)專家顧問、彭門創(chuàng)作室導師。一生致力于中國古代史、山東地方史、齊魯文化史、歷史文獻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任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山東歷史學會副會長等職務。被譽為“中國秦漢史研究領域的扛鼎人物”。
曾選為中共“十三大”代表,山東省首批拔尖人才,首屆山東省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9年2月20日,安作璋先生因病在濟南逝世,享年93歲。
安作璋先生的治學
作為歷史學者,安作璋先生治學嚴謹、功底深厚、著作等身,以“傳承歷史,資政育人”作為自己學術的主要任務。早在齊魯大學就讀時,便發(fā)奮苦讀,到79年時,書架上的“前四史”已經(jīng)置換了數(shù)套。從20世紀80年代始,安先生踐行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的治史思想,主張治史貴在乎通,其研究范圍逐步拓展到通史、地方史、文化史、文獻學等領域。
安作璋先生一生筆耕不輟,發(fā)表重要論文數(shù)十篇,出版《漢史初探》《兩漢與西域關系史》《班固評傳》《秦漢農民戰(zhàn)爭史料匯編》《秦漢官制史稿》(合著)《秦漢官吏法研究》(合著)《學史集》《秦始皇帝大傳》(合著)《劉邦評傳》(合著,后增訂為《漢高帝大傳》)《漢武帝大傳》(合著)《漢光武帝大傳》(合著)《中國史簡編》《中國古代史史料學》《秦漢史》(合著)《山東通史》《齊魯文化通史》《中國運河文化史》《濟南通史》《經(jīng)世大典》《中國通史·秦漢卷》《中國吏部研究》《治國方略叢書》等二十余部著作,其中《秦漢官制史稿》被學界評價為“不僅填補了斷代官制史方面的空白,而且在許多方面有新的開拓,它的出版在中國官制史研究的漫長過程中樹立了又一塊新的里程碑”。
Δ?安作璋先生部分著述(書影)
安作璋先生的為人
在生活中,安作璋先生為人謙遜、嚴謹踏實。中國社會科學報曾作過關于安作璋先生的《做學問要有面壁十年的精神》、《齊魯文化的重要源頭》兩篇報道,為了完成報道,記者曾數(shù)次登門拜訪。先生雖行動不便,卻在每次采訪結束后,親自將記者送至門外。在面對青年學者時,安作璋先生從不以前輩自居,而是非常重視與青年學者的交流;他曾多次提到,他的許多論著便是從青年學者甚至學生研究中得到的啟發(fā)。
人物評價
漢書佐酒,余音繞梁,斯人已逝,永銘在心。安作璋先生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精彩的一生。他是治學的高標,是為人的楷模,值得我們敬佩、學習。在安作璋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我們再次紀念一代史學大家,追思先生之治學精神,學習先生之高尚品德。
安作璋先生千古!
●紀念安作璋先生逝世一周年專題推送(第一期) | 安作璋:做學問要有面壁十年的精神
●紀念安作璋先生逝世一周年專題推送(第二期 ) | 安作璋 :治史的五大“法寶”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編輯:靳驍通
審編:高天健
終審:李? 筱